一、介绍
- 有一个访问者类,它改变了元素类的执行算法。通过这种方式,元素的执行算法可以随着访问者改变而改变。
- 主要将数据结构与数据操作分离
- 主要解决稳定的数据结构和易变的操作耦合问题
二、何时使用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使用访问者模式将这些封装到类中。
三、如何解决
在被访问的类里面加一个对外提供接待访问者的接口。
四、应用实例
您在朋友家做客,您是访问者,朋友接受您的访问,您通过朋友的描述,然后对朋友的描述做出一个判断,这就是访问者模式。
五、优缺点
- 优点:
- 符合单一职责原则。
- 优秀的扩展性。
- 灵活性。
- 缺点:
- 具体元素对访问者公布细节,违反了迪米特原则。
- 具体元素变更比较困难。
- 违反了依赖倒置原则,依赖了具体类,没有依赖抽象。
六、使用场景
- 对象结构中对象对应的类很少改变,但经常需要在此对象结构上定义新的操作。
- 需要对一个对象结构中的对象进行很多不同的并且不相关的操作,而需要避免让这些操作"污染"这些对象的类,也不希望在增加新操作时修改这些类。
- 访问者可以对功能进行统一,可以做报表、UI、拦截器与过滤器。
七、代码
//东道主接口
public interface Host {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
//东道主1
public class Host1 implements Ho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
//东道主2
public class Host2 implements Ho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
//东道主3
public class Host3 implements Ho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visitor.visit(this);
}
}
-----------
//访问者接口
public interface Visitor {
void visit(Host1 one);
void visit(Host2 two);
void visit(Host3 three);
}
-------------
//具体访问者
public class Visitor1 implements Visi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Host1 one) {
System.out.println("Visitor1访问Host1");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Host2 two) {
System.out.println("Visitor1访问Host2");
}
@Override
public void visit(Host3 three) {
System.out.println("Visitor1访问Host3");
}
}
----------
// 东道主管家
public class HostManager {
private List<Host> hosts = new ArrayList<>();
public HostManager() {
}
public void addHost(Host host) {
hosts.add(host);
}
public void accept(Visitor visitor) {
for (Host host : hosts) {
host.accept(visitor);
}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ostManager host = new HostManager();
host.addHost(new Host1());
host.addHost(new Host2());
host.addHost(new Host3());
host.accept(new Visitor1());
}
----------
输出:
Visitor1访问Host1
Visitor1访问Host2
Visitor1访问Hos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