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是高科技的代名词: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当时新浪的CEO王志东头上顶着的是从美国硅谷归国博士的光环。
5年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推崇商业模式,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靠着更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打开了市场。
而如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离高科技和创新愈行愈远,玩得最好的只剩“用户数”这张牌,换句话说,咱们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什么网站都能拼出个惊了美国人的用户数。于是,奇虎360、人人、优酷等互联网新锐异军突起,先后赴美IPO成功。老牌互联网公司也不甘示弱,新浪、腾讯的微博用户数成倍翻新。
然而,再来看看当下全球最受追捧的苹果、谷歌和Facebook,哪一家是拿用户数说事的?Twitter虽然有2亿用户,但仍因盈利能力而受到质疑,那么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到底有多少价值?这样的“用户数”游戏又能玩多久?
人人网的用户数闹剧
最新的一个“成也用户数、败也用户数”的故事要数一周前才上市的人人网了。
5月5日,人人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募股,成为全球首只社交网络概念股。首日交易开盘价为每股19.50美元,较每股14美元的IPO发行价涨了39%;盘中最高达24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1%;最终收于每股18.01美元,涨4.01美元,涨幅29%。首日共售出5310万股,交易价格在每股12-14美元发行区间的上端。
此人人公司即网民所熟知的人人网,在IPO首日,人人市值超过新浪,跃居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第四。
但仅仅在IPO的次日,人人股票成交量即较首日大幅萎缩,股价遭遇跳水厄运。
开盘后,人人股价一度走低至15.56美元,仅比发行价高出1.56美元。人人公司不得不宣布行使绿鞋机制,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瑞信、美银美林等7家承销商将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以发行价14美元购入人人796.5万股ADS,从而使人人的发行规模扩大到6106.5万股ADS,按此粗略估算,融资规模相应扩大至8.5亿美元。
当日,虽然宣布启动绿鞋机制帮助人人股价企稳,最终收盘于16.87美元,下跌6.33%,但其表现仍弱于当天大盘。
人人股价犹如“过山车”般的表现并不令人吃惊,在上市前一周调整其关键指标“新增用户数”就已为其之后的股市表现埋下了伏笔。
4月28日,人人修改了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备案文件,称2011年一季度人人网只新增了500万用户,这比该公司在4月15日提交文件正式申请IPO时所说的700万户整整少了200万。人人对此的解释是,这200万用户是去年四季度增加的。
这一关键数据的修改意味着人人网一季度用户数的增幅从此前的32%降至19%。
在最初人人提交的文件中称今年一季度新增用户700万户时,即有分析师和投资者对其准确性提出了质疑,质疑者认为,在如今社交类网站竞争如此激烈之时,人人网的用户数能有32%的增幅难以置信。而当时人人的发言人对此的回应是,坚称该公司提交的备案文件是准确和可靠的。
而在4月29日,也就是人人修改用户数的第二天,人人的发言人却以该公司正处上市前的禁声期为由拒绝置评。
业界毫不客气地指出,人人此举会给投资者留下一种印象,即该公司并不可靠。
之后,人人在上市前夕再次遭遇了信任危机。有媒体报道称,融通金融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财务长Derek Palaschuk表示已于4月30日辞去人人网审计委员会主席和独立董事职务。此人所在的融通金融技术有限公司被指存在财务欺诈行为。
虽然Palaschuk称融通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所受到的指责毫无根据,并称从人人网辞职只是为了避免给该公司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非担心人人网的财务报表。但此事恰巧发生在人人刚刚修改关键用户数之后,难免让人在两者间产生因果联想。而这一次,人人的发言人又以IPO之前相关规定为由拒绝置评。
事实上,创建于2005年、仅比全球最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晚一年的人人网,直至去年收入才仅有7650万美元,与一些机构给出的高达44亿美元的估值完全不匹配。更有报道称,在过去两个季度人人公司的收入出现下滑,并存在经营亏损的现象。唯一的亮点就是该公司自称的截至今年3月份已达1.17亿的注册用户数。
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人为何要调整今年一季度用户数了。将一部分用户数归入去年,既不会减少总用户数,又能降低用户数增长幅度,为该公司上市后二季度的首个财报表现减压。
用户数的真实价值
人人绝非打“用户数”牌的唯一代表,奇虎360、新浪、腾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已经把巨大的增长迅速的用户数视作第一卖点。
面对陌生的中国公司,外国人总是喜欢在国际知名公司中寻找同类来比较它们,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显然也深知这一规律并善加利用。
已于2011年3月成功登陆纽交所的奇虎360,其董事长周鸿祎在香港路演时曾称其公司“很像中国的Facebook”,并引用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公司有“3.39亿月活跃用户、用户覆盖率达到85.8%”。
在中国人看来,实在难以将做杀毒软件的奇虎360与社交网站Facebook联系起来,而周鸿祎愣是找到了“用户数”这个可比指标,而该公司所引用的所谓第三方的统计数据“3.39亿月活跃用户”更是惊人。
新浪的曹国伟也是个玩“用户数”游戏的高手。以新浪微博为例,从2009年9月成立直至2010年10月底,一年的时间里新浪微博仅积累了5000万的注册用户数;但仅仅两个月后,至2010年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增至7000万;又过了两个月,3月2日新浪发布的2010财报中显示,截至2011年2月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达1亿。如此增幅匪夷所思。而新浪的市值也随着公司微博用户数的增加而增长,在半年的时间了翻了一倍。
腾讯的用户数更是其“致命武器”,其财报显示,腾讯QQ用户已超过6亿,居然比中国相关部门统计的4.57亿网民数还多。在其微博业务的最大竞争对手新浪微博对外宣称的用户数已经超亿之后,腾讯也坐不住了,终于在接受某知名外媒采访时透露,腾讯微博的用户数已经有1.6亿。
但这些令人惊奇的用户数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呢?
在中国,互联网并未采用实名制,一般也无一人一号的规定,用户数“水分”难以计算。以微博为例,有的博主为了造势,会同时注册多个账号,形成多个辅号炒热主号之势,而后这些辅号就成了“僵尸”号。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数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其对公司业绩的贡献也无从估算。像奇虎360、新浪微博等的庞大用户群,都是建立在免费的基础上的,是否能将其转化为收费用户?10年前的教训就已经告诉了我们,这种转换的可行性有多低。在20世纪末全球互联网面临泡沫破裂之时,网易、新浪等公司纷纷将希望寄托于当时已经较为成熟的邮箱业务,因为当时它们已经积累了巨大的邮箱用户数,但结果是,一旦收费,很多用户放弃了对邮箱的使用,即使只有每月5元的费用,因为中国人已经吃惯了“免费午餐”。直至今日,网易也未能解决将其巨大的邮箱用户有效利用的问题,邮箱业务收益甚至无法在其财报中单独体现。
不仅是这些公司自己统计的数据令人质疑,中国某些带有官方背景的机构统计的数据也难以被认可。
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为例,按其估算,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4.57亿网民。而美国研究公司ComScore Inc。认为中国仅有2.83亿网民。如此大的差异主要在于两者定义用户的方式不同,CNNIC统计了6岁以上的所有用户,而ComScore计算的是15岁以上的用户。显然,ComScore的计算方式更有说服力,6-15岁的网民又有多少购买力?这种数据有多大的意义?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精明的投资者已经学会不轻易相信中国互联网公司和第三方机构的这些数字,最多把它们当做显示行业发展大方向的参考指标。
中国互联网公司、特别是那些初创公司,单纯靠用户数炒起来的高估值,使市场对中国互联网泡沫再现的担忧不断。
过去的一周,美股主要股指小幅下挫,而中国网络股则出现大幅跳水:中概30指数从4月29日收盘的1265.85点下跌至5月6日收盘的1199.73点,跌幅达到5.22%;纳斯达克中国指数也重挫4.5%。新浪、百度、搜狐等龙头股跌势难挡,上周刚刚登陆美国市场的网秦更是在IPO当日即破发。
或许这些正是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用户数”游戏正在走向末路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