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界的50位大牛(18)—— 约翰·麦卡锡:人工智能之父与Lisp编程语言发明人


还想了解其他计算机的大牛生平故事和学术贡献吗,参见导览目录。
计算机界的50位大牛——导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 ——约翰·麦卡锡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无处不在。从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的汽车,再到能与我们对弈的智能程序,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这一切的开端,都离不开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他就像一位勇敢的拓荒者,在一片未知的领域中,为我们开辟出了人工智能这片神奇的天地。让我们一起走进麦卡锡的传奇人生,探寻他是如何开启人工智能时代的大门,领略计算机科学那令人惊叹的魅力。

第一章:少年崭露头角

1927年9月4日,约翰·麦卡锡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成长于一个充满政治活力和思想碰撞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信仰爱尔兰天主教的木匠、渔夫和工会组织者,母亲则是立陶宛犹太人,在联合通讯社当记者,后来在一家共产党报社工作。由于父母工作性质特殊,全家不断搬迁,从波士顿到纽约,最后来到洛杉矶。

尽管生活漂泊不定,但麦卡锡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并巧妙地将这种兴趣与家庭的政治倾向相结合。在上高三时,麦卡锡得到了一份加州理工学院的课程目录,还查看了该校一、二年级的微积分课本。他不仅买了这些书,还完成了所有练习题。凭借这份努力和天赋,1944年,麦卡锡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后直接免修了头两年的数学课程。

1948年,麦卡锡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后,决定继续在数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同年9月,他参加了加州理工主办的希克森脑行为机制研讨会。在会上,大数学家、计算机设计大师约翰·冯·诺依曼演讲了一篇关于自复制自动机的论文,这是一种可以对自身进行复制的机器。虽然当时与会人员并未明确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能联系起来,但冯·诺依曼的讲话却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麦卡锡心中探索机器智能的好奇心。

第二章:学术生涯的起步与波折

1949年,麦卡锡来到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首次开始尝试在机器上模拟人类智能。他把有智能的东西看作是一个有限自动机,与同样是有限自动机的环境相连。麦卡锡还与冯·诺依曼见面交流,冯·诺依曼对他的想法非常赞成,并敦促他把相关论文写出来。不过,麦卡锡当时认为自己的想法还不够成熟,最终没有完成这篇论文。

1951年,麦卡锡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短暂供职。1953年,他与师兄马文·明斯基一同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在这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机器模拟智能的研究中。贝尔实验室的老板,信息理论的奠基人香农,很快就注意到了麦卡锡的才华。

当时,虽然图灵早已提出有关机器智能的思考,但对于是否可以将图灵机视为智能的标准,科学界还没有明确答案。麦卡锡与香农深入讨论后,提议编撰一部关于机器模拟智能的文集,然而,由于题目过于笼统,这个计划最终未能成功。

之后,麦卡锡回到斯坦福大学,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挫折——他被辞退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就像一场暴风雨,似乎要将他的学术梦想彻底摧毁。但麦卡锡并没有被打倒,他就像一只逆风飞翔的雄鹰,在挫折中寻找新的方向。

第三章:达特茅斯会议与人工智能的诞生

离开斯坦福大学后,麦卡锡来到达特茅斯学院。在这里,他与IBM的罗彻斯特合作,策划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达特茅斯会议。1955年,麦卡锡在会议提案中写道:“学习的每一个方面或智能的任何其他特性,原则上都可以被精确地描述,使得可以制造一台机器来模拟它。” 他直言不讳地使用了 “人工智能” 这一术语,并强调了与会者的研究目标。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召开,来自数学、心理学、神经学、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等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齐聚一堂。在这次会议上,麦卡锡展示了 “α-β剪枝” 算法。这个算法可不简单,它后来成为计算机棋局算法的核心之一,还帮助超级计算机深蓝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达特茅斯会议标志着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正式诞生,麦卡锡也因此被誉为 “人工智能之父”。正如他所说:“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 这次会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启了人类探索智能未解之谜的新篇章。

第四章:在麻省理工学院的辉煌岁月

1958年,麦卡锡来到麻省理工学院(MIT),与另一位图灵奖获得者马文·明斯基一起成立了人工智能项目。在MIT,他们在从机器人学、计算理论和常识推理到人机界面等广泛领域开展了开创性工作。

同年,麦卡锡提出了开发LISP(LISt Processor,列表处理器)语言的思路。LISP语言是一种函数式程序设计语言,它以其独特的列表数据结构和强大的符号处理能力,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工具,并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1960年,麦卡锡正式发表关于LISP语言的学术文章《符号表达式的递归函数及其运算》。麦卡锡曾说:“LISP语言是上帝的编程语言。”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LISP语言的高度自信和热爱。

同一时期,麦卡锡还提出了分时概念。在过去,计算机资源非常昂贵且稀缺,通常只能由一个用户独占使用。麦卡锡提出的分时概念,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计算资源,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这一概念成为现代操作系统的基础,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麦卡锡对代数语言ALGOL58和ALGOL60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编程语言的发展。从60年代初开始,他还致力于证明计算机程序符合其规格,为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立与发展

1962年,麦卡锡离开麻省理工学院,回到加利福尼亚,在斯坦福大学创建了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SAIL)。在接下来的岁月里,SAIL汇聚了众多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有16项ACM图灵奖颁发给了与SAIL有联系的人,这充分彰显了SAIL在计算机科学界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在斯坦福大学,麦卡锡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1978年,他发明了非单调推理的周延法,并在20世纪80年代对其进行了改进。非单调推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逻辑推理的方法,它能够更好地处理现实世界中知识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六章:麦卡锡的贡献与影响

约翰·麦卡锡的一生,是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对计算机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首先,他提出了 “人工智能” 的概念,并通过达特茅斯会议,将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聚集在一起,共同开启了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的研究大门,为后续无数的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其次,麦卡锡发明的LISP语言,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编程语言之一。它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强大的符号处理能力,极大地方便了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和研究,至今仍在人工智能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众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他提出的分时概念,彻底改变了计算机资源的使用方式,使得计算机能够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成为现代操作系统的重要基础。这一概念的应用,让计算机从昂贵的科研设备逐渐走向普通大众,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此外,麦卡锡在代数语言、程序正确性证明以及非单调推理等方面的工作,也为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计算机科学家,也为我们今天所处的智能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他的同事、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埃德 - 费根鲍姆所说:“他可能很直率,但约翰总是和蔼可亲、慷慨解囊,尤其是对学生,而且他直到最后都很敏锐。他总是着眼于未来。他总是在发明、发明、发明。这就是约翰。” 麦卡锡对计算机科学的献身精神和广博的知识能力,确保了他作为人工智能之父的历史地位。

同学们,约翰·麦卡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追求科学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创新的执着,就有可能突破困境,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成果。计算机科学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广阔天地,等待着你们去探索、去创新。希望你们能从麦卡锡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力量,勇敢地踏上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之旅,未来在这个领域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hulangfl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