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还有人买期货?——期货与期权的核心差异和适用场景
尽管期权对买方风险更低,但期货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两类工具适用于不同目标和人群。以下是具体原因:
一、期货的不可替代性
1. 实体经济的“刚需”:套期保值
期货的核心功能是锁定价格风险,尤其对大宗商品生产商、贸易商、消费企业至关重要。
• 例子:
◦ 航空公司通过原油期货锁定未来燃油成本,避免油价暴涨侵蚀利润。
◦ 铜矿企业卖出铜期货,确保未来产出按固定价格出售,防止价格下跌风险。
• 为什么不用期权?
企业需要确定性(必须交割),而期权买方可能放弃行权,无法完全对冲风险。
2. 高杠杆与高流动性
• 杠杆更高:期货保证金通常为合约价值的5%-15%,而期权买方需全额支付权利金(无杠杆)。
例如:100万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只需10万保证金(10倍杠杆);期权买方需支付5万权利金,但杠杆仅20倍(盈亏对标100万指数)。
• 流动性更强:期货合约标准化程度高,交易量大,适合大资金进出(尤其商品期货)。
3. 价格发现更直接
• 期货价格直接反映市场对未来供需的预期,而期权价格包含波动率、时间价值等复杂因素,信息更“嘈杂”。
• 案例:原油期货价格暴跌至负值(2020年4月),直接反映库存爆满的极端供需矛盾,而期权市场难以及时体现。
4. 投机者的“极致工具”
• 对风险偏好极高的投机者,期货的双向交易+高杠杆能放大收益。
例如:用10万保证金做多螺纹钢期货,若涨10%,盈利100%;若用10万买看涨期权,可能盈利500%甚至更多,但若方向错误,期权可能归零,而期货仍有持仓机会。
二、期权的局限性
1. 买方成本高
• 权利金本质是“保险费用”,长期持有会因时间价值衰减(Theta)持续损耗。
例如:买入平值期权,若标的价格横盘,1个月后权利金可能损失50%。
2. 卖方风险极大
• 期权卖方需缴纳保证金,且潜在亏损无限(如卖出看涨期权后股价暴涨)。
仅适合专业机构(如做市商、对冲基金)通过复杂对冲策略管理风险。
3. 策略复杂度高
• 期权涉及波动率交易(Vega)、时间价值(Theta)、方向性押注(Delta)等多维度变量,普通投资者难以掌握。
• 期货只需判断价格方向,策略更简单。
三、谁在用期货?核心人群盘点
人群 | 使用目的 | 案例 |
---|---|---|
实体企业 | 套期保值(锁定成本/收入) | 铜矿公司对冲铜价下跌风险 |
大宗商品贸易商 | 跨期套利、跨市场套利 | 低买高卖原油期货价差 |
对冲基金 | 趋势投机、高频交易 | 押注美联储加息做空黄金期货 |
指数投资者 | 替代股票持仓(如股指期货) | 用沪深300期货替代一篮子股票 |
个人投机者 | 杠杆押注短期方向 | 用10倍杠杆做多螺纹钢期货 |
四、期货 vs. 期权:如何选择?
场景 | 选期货 | 选期权 |
---|---|---|
需绝对价格保护 | ✅ 企业必须锁定成本/售价 | ❌ 期权可能不行权,无法完全对冲 |
高风险偏好投机 | ✅ 高杠杆博取短期暴涨暴跌 | ❌ 权利金损耗高,盈利需大幅波动 |
防范黑天鹅事件 | ❌ 期货亏损可能穿仓 | ✅ 买看跌期权(如美股暴跌保险) |
波动率交易 | ❌ 无法直接交易波动率 | ✅ 做多/做空隐含波动率(Vega策略) |
长期持有 | ❌ 换月成本高(基差风险) | ✅ 买入远期期权减少时间损耗 |
五、总结: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 期货:适合确定性需求(套保、高杠杆投机),赢在简单直接。
• 期权:适合风险控制(买方损失有限)和复杂策略(波动率、套利)。
• 普通投资者建议:
• 若无专业能力,慎用期货杠杆(易爆仓);
• 若想对冲风险,优先考虑期权买方(如买看跌期权保护持股);
• 企业用户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工具,期货仍是套保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