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rker芯片就像是USB-C数据线的“电子身份证”,它被封装在Type-C接口内部,专门用来存储和传递包括最大电流、数据传输速度、特殊功能、厂商信息等线缆核心参数。
1.E-marker芯片初步了解
1.1 认识E-marker芯片
E-marker芯片的样子:
封装在type_c接口内部,与type_c公头相焊接的PCB板上线缆相连的控制芯片。
什么是E-marker芯片?
根据速芯微官方提供的资料。
E-Marker的全称为“ElectronicallyMarkedCable”,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USB Type-C线缆的电子身份标签,通过这颗芯片可以读取该线缆的各种属性。它通常被集成在线缆的连接器部分,用于实现数据的传输、信号的转换和控制等功能。
这种芯片常被封装到支持USB3.0或USB3.1 Gen1/Gen2或USB4标准,5A大电流传输的USB Type-C线缆之中。有了这枚芯片,电源传输能力、数据传输能力、视频传输能力和ID等信息就可以被轻易读取。基于此,输出端(如充电头、笔记本)才能根据输出端连接的设备(如手机或显示器)调整匹配的电压/电流或音视频信号。
1.2为什么带有E-Marker芯片的数据线才是快充数据线?
1.2.1市场需求
随着USB PD快充协议的普及,USB-C to USB-C数据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这种线缆拥有传统线缆无法比拟的优势–支持USB3.1数据传输以及电流20V/5A 100W电力传输。承载5A的电流的USB-C to USB-C线材必须配备E-Marker芯片。
1.2.2 安全保障
当充电电流超过3A(比如65W快充需要5A电流),如果没有E-Marker芯片,设备可能无法识别线缆的承载能力,导致:
- 线缆发热甚至起火
- 设备电池损坏
- 充电速度被限制
1.2.3 性能释放
高速传输(如USB4 40Gbps)和视频输出(如外接4K显示器)需要线缆具备特定能力,E-Marker芯片能确保:
- 数据不卡顿
- 视频不闪屏
- 设备自动适配最佳模式
尤其是cTOc双E-marker芯片,通信过程非常稳定。
在快充的场景下,我们需要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因此E-marker芯片是必配的。
无论是支持超过3A的电流,还是USB-IF认证,都必须内置E-marker。
2.工作原理
2.1. 身份验证
当你将数据线插入设备时,两端的芯片会通过CC(配置通道)引脚进行“对话”,就像两个设备在互相问:“你是谁?能承受多大电流?”这就是握手过程。
2.2 动态调整
- 如果设备支持100W快充,但线缆只能承受60W,芯片会自动降低功率
- 当传输4K视频时,芯片会优先保障视频信号稳定
- 检测到线缆温度过高时,自动限制电流(保护的作用)
2.3 协议支持
E-Marker芯片兼容多种协议:
- USB PD(快充协议)
- Thunderbolt(雷电接口)
- USB4(高速数据传输)
我们做的是PD快充协议,所以与E-marker芯片打交道不会少。
3.总结
E-Marker芯片是现代快充和高速传输的“安全守门员”,它让设备和线缆之间能够智能对话,既保障了使用安全,又充分释放了硬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