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偏误思维
确认偏误有两个关键词:偏误、确认。所谓偏误,意思是某种认识是不合理或者不全面的,比如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确认是不断强化和巩固。
综合起来,确认偏误指的是不断强化或者巩固原有不全面或者不正确认知的思维倾向,在这种倾向下,人们更愿意相信或接受本已相信和接受的,即使对同样的数据也愿意做出支持自己原有认识的解释。
二、确认偏误的特点
1.寻找并相信有利于自己原有认知的证据,而对不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视而不见或者选择性忽略。比如对抽烟人,他会忽视现在已被验证的吸烟会产生40种致癌物质,会导致心脏病、中风、肺癌等多种疾病,在美国,有五分之一的死亡和吸烟有关,在中国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有100万,甚至国家已经动用行政命令强制在公共场所和封闭性的场合禁止吸烟的一系列事实,而仅仅关注吸烟但还活得长寿的人。
2.对既有信息给与支持自己观点的解释。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个实验人员分别扮演成整洁的绅士和邋遢的居家大叔,只是这两个形象出现的顺序不同。第一组被试先看到绅士再看到流浪汉,当他们第一眼看到整洁的人,就会认为实验人员是个爱整洁的人,第二次表现邋遢是因为他太匆忙来不及收拾自己,但这并不能改变他本身是一个整洁的人的本质;第二组被试先看到邋遢的一面,再看到整洁的一面,结果他们会认为他后来的整洁是装的,或者他只是出席某个重要场合的临时之举,这并不能改变他本身是一个邋遢的人的本质。尽管被试们看到的是同一个人,但是人们会做出不同的评价,并给与支持自己评价的解释。
三、确认偏误的危害
1.造成了决策上的失误,给自己的带来损失。比如朋友的爸爸认为通过投资可以赚大钱,而把自己所有的金钱都投入到风险极大的买卖中,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血本无归。
2.确认偏误造成在认知的原地打转,难以获得成长。最近有个词叫做“功能性文盲”,指的是一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无论他看了多少书,行了多少路,都是在固化自己原有观点,很难再接受新的文明信息。最终带来后果是认知只会一直在低水平重复。可以说如果一个人在所有的认知上都是确认偏误,就可以推断他在认知与精神领域停止了生长,每天都是过去的重复。
3.使得沟通、共识成为不可能。人与人会因为经验、阅历和知识等方面的差异而导致认知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因为确认偏误的存在,每个人都只寻找对自己有利于的证据,只会加大双方之间的鸿沟,从而为共识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
4.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确认偏误产生的原因
目前的研究结果是确认偏误与我们大脑的活动规律有关。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活动通路。
快的系统可以被视作 “系统1”,它能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判断,简化对问题的处理,不过由于简化,它也会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慢的系统被称为“系统2”,它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比较懒惰,经常会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导致我们会经常做出错误的决定。
五、如何避免确认偏误
在生活中难免会确认偏误,因为这可以节省能量和注意力,从这方面来讲,确认偏误甚至是必须的。
不过,在一些大的事情方面,比如重大投资,或者案件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的时候,一定要避免确认偏误,以防悲剧发生。
要避免确认偏误,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 在心态上自以为非。在心理上人们往往会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就是对的,甚至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他人和自己不同,是因为他人是错的,这种心态让人们不能对他人的意见、观点甚至证据敞开胸怀,只会作茧自缚。而如果自以为非,会帮助人们更有意识地寻找证据和事实,从而接近事实的真相。
2.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话出自胡适在台北市台湾大学作演讲时提出的观点。“大胆假设”是倡导人们要打破既有观念的束缚,挣破旧有思想的牢笼,大胆创新,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小心求证”是基于假设要寻找事实,谨慎证明,确保证据的链条的完整、严密,无懈可击。
3. 主动寻找反面意见。比如当你认为房价、股票一定会涨的时候,先屏蔽这些你已经持有的观点,去寻找与你观点不同的观点,这样你就会对事情认识得更加全面,透彻。
4. 多学习、多与高手交流。确切地说与高手交流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因为它太重要,特别提出。高手之所以是高手,就在于他们有着更高级的认知。当你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只要足够用心,就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他们的认知是更高维的,这对于打开自己的视野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并且现在自媒体、短视频的发展,很多高手们都有了账号、或者直播,让这种交流成为可能。
5. 有意识的寻找事情地本质究竟是什么。很多事情往往在纷繁复杂的表象掩盖之下,能否看到事情的本质是一个人认知水平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在经典影片《教父》中有一句台词是:能在一秒钟看清事情本质的人,和那些半辈子也看不清事情本质的人,命运肯定是不一样的。如何接近事情的本质,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多问“为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比如对于人们热议的中年危机,仅仅是年龄歧视吗?为什么有些人过了三十五岁,还是职场的香饽饽呢?那些是香饽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如果你就是到了四十五岁,但是依然能为企业创造出比你的薪酬高得多的价值,会被淘汰吗?当你这样多问一些问什么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趋近事情的本质和真相。
六、总结
确认偏误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片面思维,并且不断强化这种片面思维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因为大脑存在快与慢两个操作系统,快的操作系统运行占主导地位的表现。
在日常小事上,确认偏误无关痛痒,它甚至是需要的。但在大的决策或者事件上,确认偏误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应该尽力避免。
避免确认偏误的方式是以自以为非的心态,多观察、多聆听、多学习。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杰茨费拉德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个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