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很多新技术的产品应用中,8位16位的MCU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32位的MCU慢慢地站到了前面。提起32位的单片机,就不得不说一下ST(意法半导体)公司的STM32了。
2007年,ST公司推出了第一代STM32产品——Cortex-M MCU STM32F1。此后,ST公司稳打稳扎,陆续推出了各种产品,应用场景更是广泛地覆盖了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家居、医疗电子等领域。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大量的中文技术资料,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其产品的极高性价比,迅速地俘获了大量国内的拥趸。在学校,学习单片机的学生,接触的第一颗ARM MCU几乎都是STM32。在企业,众多工程师们也同样把STM32列入首选。由于使用者众多,STM32的各种学习资料也是最齐全的,没有之一,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2020年,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席卷全球,半导体行业首当其冲,各大芯片厂商陆续放出缺货通知,STM32也不例外。越是火爆,客户越多的产品,资源争抢就会越激烈。例如,曾经10元RMB上下的STM32F103C8T6,一度涨到40多元,甚至个别贸易商喊出了上百元的天价,让众多企业苦不堪言。
此时,不少国内企业把目光转向了国内品牌,如GigaDevice(兆易创新)、南京沁恒、无锡中科芯等,希望能获得一些替代的资源。
本文就ST公司的STM32F103xx系列和GD公司GD32F103xx系列做一个对比,以供替代参考。
GigaDevice(兆易创新)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总部设于中国北京,ARM通用型MCU超过44个系列、550+款型号,累计出货量超15亿颗,在国内ARM MCU品牌中是属于排名前列的存在了。GD32F1系列早在2013年就已发布,只是在STM32一统ARM Cortex-M3内核MCU的年代,声名不显罢了。
二、STM32F103xx系列和GD32F103xx系列对比
1. 产品型号种类
STM32F103xx系列是基于Cortex-M3内核的MCU,根据不同的封装和flash大小,分成了20余种型号可供选择。不同型号的编码区别,可以参考以下命名规则:
GD32F103xx系列同样是基于Cortex-M3内核的MCU,也根据不同的封装和flash容量,分成了30余种型号可供选择。编码规则几乎是一样,相同封装下,引脚定义是PIN对PIN的。
两者可选择的型号种类区别在于:
(1)GD的封装仅有QFN36、LQFP48、LQFP64、LQFP100、LQFP144这5种,而ST除了这几种外,还有QFN48、BGA64、BGA100、BGA144。
(2)ST的flash容量覆盖了16K-1024K,而GD的则是16K-3072K。
2. 基本参数
因型号众多,这里选取中间的64PIN产品STM32F103RC和GD32F103RC作对比。
3. 硬件参考设计
这里参考了网上一些网友的使用经验,具体请以官方技术文档或技术支持人员提供的信息为准。
(1)BOOT0必须接10K下拉或接GND,ST可悬空。
(2)RC复位电路必须要有,否则MCU可能不能正常工作,ST的可以不要。
4. 软件编程
同样参考了网上一些网友的使用经验,只需重新建立GD的编译环境,代码不用改,直接编译运行即可。
5. 价格
价格方面,参考当前百度搜索靠前的某些电子元器件商城自营元器件的批量报价。
总结:
(1)型号种类选择上,ST具有更多的封装类型,而GD则具体更大容量的flash。
(2)外设方面基本一致,串口有所区别,ST的5组都是USART,GD的只有3组USART+2组UART。
(3)GD的主频较高,达108MHz。众所周知,主频越快,运算能力越强,这点比ST强。
(4)ST的供电范围比GD的宽。这在某些特定场合下,电压掉落的时候会有一些优势。
(5)ST的功耗更低,对于要求续航高的电池供电的产品应用上会有优势。
(6)硬件设计上,有一些小的区别,可以做兼容设计。
(7)软件基本不需要更改。
(8)在老板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价格方面,ST的产品约高30%,GD的产品优势较大。
综上所述,大家对这两个系列的芯片应该有一定的了解了吧,至于该怎么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