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设计的谐振频率为1.82MHz,使用LTspice进行仿真设计。仿真文件:nameoffly/Simulation-Circuit
一、理论计算
1、选择直流工作点
(1)输出特性曲线的测量
在实际做电路时,输出特征曲线通过查数据手册获得,仿真中可以通过如下电路获得。核心是利用电压源和电流源给出UCE和IB
图1 测量输出特性曲线的电路
(2)选择静态工作点
根据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选定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一般画一个直线。虽然三极管的数据手册会给出很高的ICQ,但实际使用的ICQ约为1mA到5mA。
具体的方法是:确定一个直流电源,一般9~15V,根据公式UCE=VCC-ICRC-ICRE,可以根据需要选择RC和RE的关系。这里选择二者相等(此处还没有确定最终的值)。
实际设计过程:
选择ICQ为2mA,VCC为9V。静态工作点UCEQ一般为VCC的一半左右,所以是4.5V。根据两点(两点分别为(9,0)和(4.5,2))可以连成直线,所以和y轴交点约为4mA,根据公式UCEQ=VCC-ICRC-ICRE,可以知道RC和RE之和为2.25k,我们选择二者相等,所以分别为1.125k(实际为了方便常见的电阻可能不相等,比如900和1400之类的,只要和确定即可)。如果选择相等,可以知道UEQ为0+1.125*2=2.25V。再根据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可知UBQ为2.25+0.7=2.95。所以我们选择基极分压电阻为20k和40k。
图2 静态工作点选择图示
(3)Cb和Ce的选择
根据1/jwC,相同的w下,C大阻抗小,所以要实现在直流断路、高频交流短路,需要保证C的值大一些(比谐振使用的电容要大很多才能不影响交流通路)。这里选择10uF。
2、测量Y参数
实际电路的Y参数可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或者通过三极管的数据手册获得。在仿真中,我设计了如图3所示电路来测量Y参数。分别让V2和V3交流为0,代表输出和输入交流短路。
图3 测量Y参数电路仿真图
测量结果如下(UCE为4.34V,Ic为1.99mA):
Yie:
图4 测量yie结果
Yfe:
图5 测量yfe结果
Yre(输出电压对输入)
图6 测量yre结果
可以发现非常小,所以实际常常忽略。
Yoe
图7 测量yoe结果
3、设计仿真电路
(1)并联谐振回路
实现的并联谐振回路即为第二章所制作的并联谐振回路
(2)电感匝数的选择
这是问题的关键。要实现阻抗匹配关键是合理选择p1p2.(变压器和自耦合同时还有减小三极管和负载的C对谐振回路的影响)
假设要实现的带宽为50khz,则根据QL=f0/B,可知QL为36.4。
再根据QL=1/w0Lg总可得g总为109.2uS
电感损耗电导:15.8uS
则p1^2go=109.2/2-15.8=38.8
P2^2gi=109.2/2=54.6
则p1=0.206,取0.2
P2=0.47,取0.5
则L1:L1+L2=1:25
L3:L1+L2=1:4
取L1为1u,L2为22u
L3为6u
二、仿真电路及分析
1、仿真电路
图8 仿真电路
2、仿真分析
(1)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
图9 频响特性曲线
谐振频率为1.82MHz左右,放大倍数为41dB,对应相移200°,谐振点附近变化较大,可约为180°。
(2)放大能力
图10 小信号正弦波放大结果
可见能够实现无失真有效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