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1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读后感——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最近读了普里莫。莱维的书《被淹没和被拯救的》颇有感慨,书是作者以分析的态度去解读自己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些现象的理解,这一点也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意识里,作者就单纯的以叙事的方式来记录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而他还能站在一个客观角度,分析不同角色的人在集中营里的行为,这更是难能可贵。

读第二章《灰色地带》时突然想起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直以来对这句话都比较迷惑,不明白为什么可怜之人却被加上可恨这个修饰词。读到这一章,似乎有些理解。书中有一段话:

“饱受羞辱的老资格们,习惯于将新来者作为目标,以发泄他们所遭受的羞辱,用他的痛苦来寻求自己的心理补偿,并为他们建立一个地位更低的形象,从而将他们从地位更高者处遭受的痛苦负担转嫁给新来者。”

这段话很残酷也很真实,尤其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这种极端高压的环境,这种心理或许就是一种常态。这些可怜人,在经历了非人的待遇之后,他们习惯了也适应了,甚至找到了在这种环境让自己稍微舒服的活下去的方式。他们中一些人,如书中所说的“卡波”,(德语kapo)也就是劳动组长。用比他们地位更高的人的残酷的手段来对付他们所管辖的囚犯。上面这句话就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

历史永远不会过去就过去了,所有的事情总是在若干时间后,又以或大或小的方式在生活不断地发生着。现在我们总能在新闻中看到一些变态的人,如有人虐待动物,有人实施家暴,有人抓年轻姑娘变成自己的性奴等等。人们憎恶这些人,但是当人们如果真正去了解这些人背后的事情。或许这里面就不单单是憎恶这么简单。他们中大多数人都经历过极度不公的待遇,长期压抑,这种压抑促成他们心里的高压。某一时刻当他们发现有受制于自己的人时,他们就疯狂的把自己所遭受的变本加厉的施加到他人身上。因此他们是施暴者,也曾经是受害者。他们如此可怜,又如此可恨。因此,在变态的行为没有发生之前,对周围的任何人给发自内心的尊重,让这些心灵能够在尊重中释放出可怜的部分,这样或许会减少这些可恨的行为的出现。

自然界好的和坏的东西就和真实世界和镜子中的世界一样,规律是一致的。赠人玫瑰会手有余香,而施暴于人同样会把戾气留在自己身上。就如同现在比较常说的负能量,带给别人太多的负能量,自己本身也充满负能量。充满负能量的人总是伴随着各种抱怨,抱怨生活,抱怨工作,进而抱怨周围的一切。从一个旁观者角度而言,这样的人确实是很可怜的,当然也是很可恨的,因为他把这些负面的东西传递给了别人,放大了这些负面内容的影响力。这一点在生活中太常见了,因此做一个积极的人,带给别人正面的能量。而不是去做一个可怜的充满负能量的人,别人一接触就不断地获得负面的东西。久而久之,让人心生憎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