帧内、帧间预测编码效率比较

本文探讨了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在视频编码中的效率。通常,帧间预测由于利用时域冗余,编码效率高于帧内预测,尤其在视频内容变化不大的场景下。尽管帧间预测需要编码运动矢量,但总体码流数据量仍小于帧内预测。通过码流分析,可以看出I帧(仅使用帧内预测)的数据量远大于B帧(使用帧内和帧间预测),进一步证实了帧间预测的高效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在之前的各种文献中都看到过这样的结论:帧间预测的编码效率要高于帧内预测。可是从来没看过详细解释,今天来总结一下。注意这里谈论的编码效率是整体而言的

从理论入手

首先来看原理:
帧内预测——基于同一帧内已编码块预测,构造预测块,计算与当前块的残差,对残差、预测模式等信息进行编码。其主要去除的是空域冗余
帧间预测——基于一个或多个已编码帧预测,构造预测块,计算与当前块的残差,对残差、预测模式、运动矢量残差、参考图像索引等信息进行编码。其主要去除的是时域冗余

简单的来说,帧内预测可以看做空域预测,而帧间预测可以看做时域预测。比较帧内帧间的编码效率应该从空域和时域的冗余来考虑。

在《H.265/HEVC——视频编码新标准及其扩展》一书中看到了比较详细的解释。

一般而言,帧间预测编码效率比帧内预测更高,其原因在于视频的帧间相关性很强,信息的冗余度很高。例如,有统计结果表明,对内容变化不快的256级灰度视频序列,相邻帧之间的帧间差绝对值超过3的像素平均不到一帧像素的4%;对内容变化剧烈的256%级灰度视频序列,帧间差绝对值平均不到一帧像素的7.5%。

可见,视频的时域冗余相当大,帧间预测可以获得相当高的编码效率。

再来想象一下空域冗余的情况。对于平坦视频,空域相关性是十分强的,帧内预测可以获得很不错的编码效率。但并不是所有视频都会有很大的平坦区域,更多情况下视频纹理会比较复杂,平坦区域只是一部分,此时帧内预测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了。

因此整体而言,帧间预测的编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