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 内存管理


一、作用域

这里写图片描述

  • 局部/全局变量:

    • 局部变量(也叫 auto 自动变量,定义在函数或复合语句)的作用域:定义处生效,本级大括号结束时失效
    • 全局变量(定义在函数)的作用域:永久有效,可被本文件及其它文件中的函数所共用,若其它文件中的函数调用此变量,须用 extern 声明,不同文件的全局变量不可重名
    • 多用局部变量,少用全局变量:因为全局变量一直占用着系统的内存,而且全局变量定义的多了,会影响程序的可读性;而局部变量用完后其内存就释放了
  • 静态局部/全局变量: 存储在静态区,内存位置在程序执行期间一直不改变

    • 当用static修饰变量时,该变量就不能够在别的文件中用 extern 声明和访问了,只能在本文件内可见,生命周期和程序运行周期一样,且 staitc 局部变量的值 只会初始化一次(重复初始化无效),但可以多次赋值改变,离开作用域后内存也不会销毁,下次在作用域内仍能用到改变后的值(参见程序示例)
    • static 局部/全局变量的作用域在定义的 函数内/所定义的文件 中有效,不同文件静态全局变量可以重名(作用域不冲突)
    • static 局部/全局变量若未赋以初值,则由系统自动赋值:数值型变量自动赋初值 0,字符型变量赋空字符
  • 全局函数和静态函数:

    • 全局函数:在 C 语言中函数默认都是全局的,意味着所有函数都不能重名
    • 静态函数:使用关键字 static 可以将函数声明为静态,那么此函数就只能在当前文件中使用,在其他文件中不能调用,但不同的文件 static 函数名是可以相同的
  • 动态分配对象的生存期与它们在哪里创建是无关的,只有当显式地被释放时,这些对象才会销毁

#include <stdio.h>

// 局部变量作用域
int main()
{
   if(1)
   {
      // 在复合语句中定义,只在复合语句中有效
      int b = 123;        // b生效
   }                      // 大括号结束时,b 已经失效
   
   printf("%d \n", b);    // 不可以访问一个已经失效的变量
        
   return 0;
}



// static:静态局部变量 
void fun1() {
    int i = 0;
    i++;
    printf("i = %d\n", i);
}

void fun2() {
    // 静态局部变量,没有赋值,系统赋值为 0,而且只会初始化一次(重复初始化无效)
    static int a = 5;
    a++;
    printf("a = %d\n", a);
}

int main(void) {
    fun1();  // i=1
    fun1();  // i=1
    fun2();  // a=6
    fun2();  // a=7
    fun2();  // a=8
    return 0;
}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e;              // 全局未初始化变量,默认 0
int f = 10;         // 全局初始化变量
static int g;       // 静态全局未初始化变量,默认 0
static int h = 10;  // 静态全局初始化变量

int main() {
    int a;                   // 局部未初始化变量,默认随机值
    int b = 10;              // 局部初始化变量
    static int c;            // 静态局部未初始化变量,默认 0
    static int d = 10;       // 静态局部初始化变量
    const char* i = "test";  // 只读数据(文字常量区)
    char* k = NULL;
    k = (char*) malloc(10);  // 动态分配的内存
    return 0;
}

二、内存布局

1、内存地址

  • 将内存抽象为一个很大的 一维字符数组
  • 编码:对内存的 每一个字节 分配一个 32 位或 64 位的 编号(与 32 位或者 64 位处理器相关),这个内存编号我们称之为 内存地址
  • 寻址:可以根据分配的号码找到相应的存储单元,完成数据的读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内存分区

  • 系统未把程序加载到内存前,可执行程序内部已经分好 3 段信息,分别为代码区(text)数据区(data)未初始化数据区(bss)( data 和 bss 合起来叫做静态区或全局区,主要包含全局变量区,静态变量区和常量区)

  • 系统把程序加载到内存运行时,除了根据可执行程序的信息分出代码区(text)数据区(data)未初始化数据区(bss)之外(编译器分配),还额外增加了堆区(需用户自己分配与回收)、栈区(程序运行过程中系统自动分配与回收)

  • 数据交换流程:CPU-->寄存器-->缓存-->内存-->硬盘

  • Note:

    • 未初始化数据区的数据在程序开始执行之前被内核初始化为 0 或者空(NULL),代码区在程序运行期间是只读共享的
    • 在 Linux 环境下,可以通过 ulimit -s 来查看栈空间的大小(stack size),一般为 8M(8192KB),Linux 默认给每一个用户进程栈分配 8MB 大小的空间;堆空间相对大得多,所以如果变量占用的内存较大,可以将其分配到堆空间
    • 栈的使用:尽量不要在函数内使用大数组, 如果确实需要大块内存, 则可以使用 calloc 申请动态内存;函数的嵌套层数不宜过深;递归的层数不宜太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内存操作函数

a、memset()
  • 注意memset 对于较大的内存区域会增加程序的耗时,这主要是因为 memset 需要逐字节地设置内存中的每个位置,这个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线性的,即 O(n),其中 n 是要填充的字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a[6] = "HELLO";
    memset(a, 'M', 3);
    
    for (int i = 0; i < 6; i++)
    {
        printf("index is %d, char is %c\n", i, a[i]);
    }
}

// 输出结果:
index is 0, char is M
index is 1, char is M
index is 2, char is M
index is 3, char is L
index is 4, char is O
index is 5, char is  
b、memcpy()、memmov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emmove() 功能用法和 memcpy() 一样,区别在于 destsrc 所指的内存空间重叠时,memmove() 仍然能处理,不过执行效率比 memcpy() 低些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a[6] = "HELLO";
    char b[6] = {};
    memcpy(b, a, 2);  // memmove(b, a, 2)
    
    for (int i = 0; i < 6; i++)
    {
        printf("index is %d, char is %c\n", i, b[i]);
    }
}

// 输出结果:
index is 0, char is H
index is 1, char is E
index is 2, char is  
index is 3, char is  
index is 4, char is  
index is 5, char is  
c、memcm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a[] = "HELLO";
    char b[] = "HIM";
    int flag1 = memcmp(a, b, 1);
    int flag2 = memcmp(a, b, 2);
    int flag3 = memcmp(a, b, 3);
    printf("flag1=%d \n", flag1);  // 0
    printf("flag2=%d \n", flag2);  // -1024
    printf("flag3=%d \n", flag3);  // -1024,遇到第一个不同的后即停止比较

}

4、堆区内存分配与释放

  • 堆是一个大容器,它的容量要远远大于栈,但没有栈那样后进先出的顺序,用于动态内存分配
  • 堆在内存中位于 BSS 区和栈区之间,一般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由操作系统回收
  • fallocate 预分配内存: fallocate -l bytes img.data // 512*512*3=786432 bytes
  • 广义上的内存泄漏:指系统频繁地进行内存申请和释放,导致内存碎片越来越多,无法再申请一片连续的大块内存
  • 常见的内存错误:一般主要分为 内存越界、内存踩踏、多次释放、非法指针 这几种类型
  • 发生段错误:根本原因在于 非法访问内存, 即访问了权限未许可的内存空间
a、malloc()/calloc()/realloc()/free()
  • malloc 返回值类型:内存管理器不关心你拿这块内存来存储何种数据,所以返回万能指针类型 void*
  • 可以通过类型强制转换,将申请的内存的类型转为目标类型
  • 只要是连续的内存空间,都能使用下标的方式访问内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代码示例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int n;
    int cnt;
    printf("请输入要申请数组元素的个数: ");
    scanf("%d", &n);
	
	// 应用程序在使用 malloc 时,要把返回值转换成目标类型
	int size = sizeof(int) * n;
    int *array = (int*) malloc(size);  // 强制将返回值类型 void* 转换为 int*
    
    // malloc 的返回值需要检测,因为此时可能没有闲置的内存可用
    if (array == NULL) {  
        printf("申请空间失败!\n");
        return -1;
    }

    // 将申请到空间赋初值 0
    memset(array, 0, sizeof(int) * n);
    for (cnt = 0; cnt < n; cnt++)  // 给数组赋值(只要是连续的内存空间都可以使用下标的方式访问内存)
    {    
    	array[cnt] = cnt;
    }
    for (cnt = 0; cnt < n; cnt++)  // 打印数组元素
    {
        printf("%2d", array[cnt]);
	}
	
    free(array);  // 只需知道 malloc 申请的这块内存的首地址即可

    return 0;
}

// 输出结果
请输入要申请数组元素的个数: 5
 0 1 2 3 4
c、C++ 中的内存管理函数 new/delete
// 申请一个int型内存,系统会自动分配内存大小
// new 的返回值直接就是**该类型的对象指针**,不用像 malloc 那样还要强制转换一下类型
int* p = new int;

// new 的时候可以同时初始化这块内存中存放的值
int* p = new int(123);                   // 此时 *p = 123;

// delete 释放内存
delete p;

---------------------------------------------------------------------------------------------

// 申请多个 int 型对象大小的内存,例如,申请 1024 个 int 型对象大小的内存:
int* p = new int [1024] ;
delete []  p;            // 用[]指定对象个数,如果 new 的时候用了[],则释放的时候必须使用 delete [] 操作符

---------------------------------------------------------------------------------------------

// 对于class类型,必须用new/delete来创建、销毁。malloc/free是无法胜任的(因为new/delete会自动调用构造函数/析构函数)
// 使用 new 函数动态创建一个对象:首先申请一块内存,然后在内部调用构造函数
// 使用 delete 函数释放这个对象:首先调用了析构函数,然后释放内存

// new 一个对象的时候,可以传参,内部会调用构造函数
Circle* c = new Circle(); 
Circle* c = new Circle(1,1,4); 
delete c;

// new 多个对象(数组)的时候,不能传参数,要求该类必须有**默认构造函数**
Circle* c = new Circle [4];
delete [] c; 

5、内存分区代码分析

// 1、返回栈区地址 & 返回 data 区地址
#include <stdio.h>

int *fun1() {
    int a = 10;
    return &a;  // 函数调用完毕, a 释放
}

int *fun2()
{
    static int b = 10;
    return &b; //函数调用完毕, b 不释放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1 = NULL;
    int *p2 = NULL;
    p1 = fun1();
    p2 = fun2();

    *p1 = 100;  // 操作野指针指向的内存,err
    *p2 = 200;
    printf("*p1 = %d\n", *p1);
    printf("*p2 = %d\n", *p2);
    return 0;
}


// 2、值传递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void fun1(int *tmp) {
    tmp = (int *) malloc(sizeof(int));
    *tmp = 100;
}

void fun2(int *tmp)
{
    *tmp = 100;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1 = NULL;
    int *p2 = NULL;

    fun1(p1); // 值传递(NULL), 形参修改不会影响实参
    printf("*p1 = %d\n", *p1);// err, 操作空指针指向的内存

    p2 = (int *)malloc(sizeof(int));
    fun2(p2); // 值传递(指针/堆区内存首地址)
    printf("*p2 = %d\n", *p2); // ok, *p2 为 100
    return 0;
}


//  3、返回堆区地址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fun() {
    int *tmp = (int *) malloc(sizeof(int));
    *tmp = 100;
    return tmp;  // 返回堆区地址, 函数调用完毕,不释放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 = NULL;
    p = fun();
    printf("*p = %d\n", *p);  // ok

    // 堆区空间,使用完毕,手动释放
    if (p != NULL) {
        free(p);
        p = NULL;
    }
    return 0;
}



//  4、堆区内存控制及传递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struct tagArea {
    int h;
    int w;
    int area;
} TArea;

void open(void **pvHandle) {
    TArea *obj = calloc(1, sizeof(TArea));
    obj->h = 10;
    obj->w = 20;
    *pvHandle = obj;  // 需要把算法句柄地址传给 pvHandle,所以参数要为指向指针的指针
}

void process(void *pvHandle) {
    TArea *obj = (TArea *) pvHandle;
    obj->area = obj->h * obj->w;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void *handle = NULL;

    open(&handle);    // handle 指向了堆区 obj 的首地址,相当于 handle = obj
    // h = 10 w = 20 area = 0
    printf("h = %d w = %d area = %d \n", ((TArea *) handle)->h, ((TArea *) handle)->w, ((TArea *) handle)->area);

    // h = 10 w = 20 area = 200
    process(handle);  // handle 指向了堆区 obj 的首地址,相当于 handle = obj
    printf("h = %d w = %d area = %d \n", ((TArea *) handle)->h, ((TArea *) handle)->w, ((TArea *) handle)->area);

    // 堆区空间,使用完毕,手动释放
    if (handle != NULL) {
        free(handle);
        handle = NULL;
    }

    return 0;
}


三、内存对齐

1、内存对齐的意义

  • 内存对齐是指变量的地址必须是它自身所占字节的整数倍;是操作系统为了提高数据读取效率和存储器访问的连续性,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
  • 在访问内存的时候,它会以特定的字节大小(例如 1 字节、2 字节、4 字节等,一般是操作系统默认的对齐数,或者默认对齐数的整数倍)进行操作;
    • 在非自然对齐的情况下,CPU 需要进行多次内存操作才能获取完整的数据,每次读取一定长度
    • 在自然对齐的情况下,变量的地址就是它自身所占字节的整数倍,这样,CPU可以一次性读取所有字节,无需进行额外的内存访问
  • 为了快速访问内存首地址或跨行访问数据, 对所有平台申请内存的首地址及宽度进行了 32 字节对齐(注意申请内存的数据类型,比如 Float32==4Bytes,那么就是 8 的整数倍个 f32)
  • 海思 MMZ 的对齐:
    • 海思很多模块和操作对 MMZ 的 stride 有对齐要求(不同平台要求不一致),比如要求 16 对齐,那么 44 ∗ 96 44*96 4496 的图像就必须申请 48 ∗ 96 48*96 4896 的 MMZ,这样处理起来更高效
    • 平时在用 opencv 等工具读写图像数据时,并没有 stride 这样的信息,只需要关注长宽即可,这是因为 CPU 底层自动做了对齐,导致上层用户无感知,所以我们自己进行图像操作时,一定要注意进行字节对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如何进行内存对齐?

一般来说,结构体的对齐规则是先按数据类型自身进行对齐,然后再按整个结构体进行对齐,对齐值必须是 2 的幂,比如 1,2, 4, 8, 16。如果一个类型按 n 字节对齐,那么该类型的变量起始地址必须是 n 的倍数。比如 int 按四字节对齐,那么 int 类型的变量起始地址一定是 4 的倍数,比如 0x0012ff60,0x0012ff48

  • 普通数据类型内存对齐:
    • 对于标准数据类型,它的地址只要是它长度的整数倍即可
    • 对于非标准数据类型,比如结构体,要遵循一下对齐原则:
      • 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第一个成员应该放在 offset 为 0 的地方;以后每个成员应该从min(当前成员的大小,#pragma pack(n)) 整数倍 的地方开始
      • 结构体总的大小:即 sizeof 的结果,必须是 min(最大成员的大小,#pragma pack(n)) 的整数倍 ,不足要补齐
      • 手动设置对齐数 #pragma pack(n) : 指定 packing 的数值,以字节为单位,缺省数值是 8,合法的数值分别是1, 2, 4, 8, 16
      • 书写结构体的建议: 按照数据类型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书写,这样可以占用最小内存
  • 图像数据内存对齐:
    • 绝大多数图像处理库,会对每行数据进行自动填充(为了加快存储和读取)
    • stride/pitch(步长/间距):存储一行像素所需的字节数(对齐后),如果图像的宽度是内存对齐长度的整数倍,那么间距就会等于图像的宽度。eg: 32 字节对齐,那么宽度为 720 像素的图像,一行就不满足 32 对齐的要求,那就要填充到 736 像素
    • skip(跨度): 跨行读取数据时, 每行的跨度(单位,字节)为: 间距(pitch)*交织通道数(channel)*数据类型(sizeof(type))
    • 32 字节对齐#define align_pitch(x) ((x) + (32 - (x) % 32) % 32)
#pragma pack(4)

// 成员对齐:Student 内部成员对齐后总的大小为 20 
// 整体对齐:为 min(最大成员的大小,#pargama pack(n))的整数倍, 也就是 4 的整数倍
struct Student{
	int a;       // 0-3
	char b;      // 4-7
	double c;    // 8-15
	float d;     // 16-19
};


#pragma message("Compile Android SDK 2.0...")  // 用于自定义编译消息
#pragma once  // 通常用于头文件,保证只被编译一次, 比通过宏定义的方式高效一些
#pragma pack(show)  // 显示当前默认对齐字节数(一般 64 位系统默认 8 字节)


// eg:结构体数据成员顺序不同,占用内存大小示例
#include <stdio.h>
#pragma pack(show)  // 32 位系统,默认是 8

typedef struct TagTest1 {
    int i;     // 0-7 (0-3,由于 d 占用 8 个字节,从 8 开始,所以 i 补齐缺的四个字节 3-7)
    double d;  // 8-15
    char c;    // 16-23(16,由于整体结构体大小要是 8 的倍数,所以 c 补齐缺的七个字节 17-23)
} TTest1;


typedef struct TagTest2 {
    char c;   // 0-3(0,由于 i 占用 4 个字节,从 4 开始,所以 i 补齐缺的三个字节 1-3)
    int i;    // 4-7
    double d; // 8-15
} TTest2;


int main() {
    printf("size of TTest1 is %d\n", sizeof(TTest1));  // size of TTest1 is 24
    printf("size of TTest2 is %d\n", sizeof(TTest2));  // size of TTest2 is 16
    return (0);
}
  • 常用内存格式:
    • C*H*W:有 C 个平面(每个平面上的数据无交织),(C*H) * W,其中 W 要进行对齐 align(W),若输出数据类型为 f32,32 字节对齐,则 W 要是 8 的整数倍(f32==4bytes)
    • H*W*C:有 1 个平面(每一行数据都是交织存储的),H * (W*C),其中 C 要进行对齐 align(C),若输出数据类型为 f32,32 字节对齐,则 W 要是 8 的整数倍(f32==4byte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ypedef enum
{
	// U8:表示数据类型
	// C:表示使用几个平面来表示该数据
	// 注释标示的 W,H 仅表示数据存储排列方式,不代表实际通道的图像宽高
	
	//---------------RGB24----------------
	// 8bit 无符号 RGB 格式 (HWC),RGB 交织 Plane[0]: RGB[W*3, H]
	MEM_FORMAT_RGB_U8C1,
	// 8bit 无符号 BGR 格式 (HWC),BGR 交织 Plane[0]: BGR[W*3, H]
	MEM_FORMAT_BGR_U8C1,
	// 8bit 无符号 RGB 格式 (CHW),RGB 无交织 Plane[0]: R[W, H] Plane[1]: G[W, H] Plane[2]: B[W, H]) 
	MEM_FORMAT_RGB_U8C3,
	// 8bit 无符号 BGR 格式 (CHW),BGR 无交织 Plane[0]: B[W, H] Plane[1]: G[W, H] Plane[2]: R[W, H] 
	MEM_FORMAT_BGR_U8C3,
	
	//---------------GRAY----------------
	// Plane[0]: Y[W, H]
	MEM_FORMAT_GRAY_U8C1,
	
	//---------------YUV420----------------
	// I420 UV 无交织 Plane[0]: Y[W, H] Plane[1]: U[W, H/4] Plane[2]: V[W, H/4] 
	MEM_FORMAT_YU12_U8C3,
	// YUV420P UV 无交织 Plane[0]: Y[W, H] Plane[1]: V[W, H/4] Plane[2]: U[W, H/4] 
	MEM_FORMAT_YV12_U8C3,
	// YUV420SP UV 交织 Plane[0]: Y[W, H] Plane[1]: UV[W, H/2]
	MEM_FORMAT_NV12_U8C2,
	// YUV420SP VU 交织 Plane[0]: Y[W, H] Plane[1]: VU[W, H/2]
	MEM_FORMAT_NV21_U8C2,
	
	//---------------YUV422----------------
	// Plane[0]: UYVY[W, H*2]
	MEM_FORMAT_UYVY_U8C1,
	// Plane[0]: YUYV[W, H*2]
	MEM_FORMAT_YUYV_U8C1,
	// Plane[0]: YVYU[W, H*2]
	MEM_FORMAT_YVYU_U8C1,
	
	//---------------YUV444----------------
	// Plane[0]: Y[W,H] Plane[1]: U[W,H] Plane[2]: V[W,H]
	MEM_FORMAT_YUV444_U8C3,
	
	//-------------U16/U32/U64-------------
	// Plane[0]: [W,H]
	MEM_FORMAT_U16C1,
	// Plane[0]: [W,H]
	MEM_FORMAT_U32C1,
	// Plane[0]: [W,H]
	MEM_FORMAT_U64C1,
	
	//---------------RGB32----------------
	// RGBA交织 Plane[0]: RGBA[W*4,H]
	MEM_FORMAT_RGBA_U8C1,
	// BGRA交织 Plane[0]: RGBA[W*4,H]
	MEM_FORMAT_BGRA_U8C1,
	// Plane[0]: R[W,H] Plane[1]: G[W,H] Plane[2]: B[W,H] Plane[3]: A[W,H]
	MEM_FORMAT_RGBA_U8C4,
	// Plane[0]: B[W,H] Plane[1]: G[W,H] Plane[2]: R[W,H] Plane[3]: A[W,H]
	MEM_FORMAT_BGRA_U8C4,
	
	//-----------------RAW-----------------
	// RAW12
  MEM_FORMAT_RAW12_RGGB,
	// RAW12
	MEM_FORMAT_RAW12_GBRG,
	// RAW12
	MEM_FORMAT_RAW12_BGGR,
	// RAW12
	MEM_FORMAT_RAW12_GRBG,
	// RAW16
	MEM_FORMAT_RAW16_RGGB,
	// RAW16
	MEM_FORMAT_RAW16_GBRG,
	// RAW16
	MEM_FORMAT_RAW16_BGGR,
	// RAW16
	MEM_FORMAT_RAW16_GRBG,
}TMemFormat;

四、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形式

  • 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主要原因是:

    • 统一了零的编码 ,将符号位和其它位统一处理
    • 将减法运算转变为加法运算 ,不需要由于加数的符号性不同而采用多个底层加法电路,这样便可减轻电路设计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 CPU 的物理尺寸
    • 两个用补码表示的数相加时,如果最高位(符号位)有进位,则进位被舍弃
  • 有符号数据的原码、反码和补码:

    • 原码:最高位为符号位,0 表示正数,1 表示负数;其它位数即为数值本身绝对值的二进制数
    • 反码:对于正数,反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原码符号位不变,其它部分取反
    • 补码:对于正数,补码与原码相同;对于负数,原码符号位不变,其它部分取反,然后加 1(即为反码 +1)
    • 1 个字节大小的数据的原码、反码及补码表示如下:
    十进制数原码反码补码
    +15000011110000111100001111
    -15100011111111000011110001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0100000001111111100000000
  • 无符号数最高位不是符号位,而就是数的一部分,无符号数不可能是负数(其原码与补码相同)

  • 补码转换为原码数值计算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注意变量类型的隐式转换:因为计算机在看待数据时,并不会区分其符号性,而 符号性的差异 仅体现在计算机指令操作数据时的具体 使用方式上

#include <stdio.h>
int main(void) {
  int x = -10;
  unsigned int y = 1;
  // 程序逻辑在真正进入到条件语句之前,变量 x 的类型会首先被隐式转换为 unsigned int ,即无符号整型。
  // 而根据数据类型的解释规则,原先存放有 -10 补码的位模式会被解释为一个十分庞大的正整数,而这个数则远远大于 1
  if (x < y) {
    printf("x is smaller than y.");
  } else {
    printf("x is bigger than y.");   // this branch is picked!
  }
  return 0;
}

五、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参考资料

1、C语言结构体对齐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