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Star CCM+软件中提供的停止标准有如下三个主要的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组合使用:
1️⃣最大内部迭代(Maximum Inner Iterations);
2️⃣最大物理时间(Maximum Physical Time);
3️⃣最大步数(Maximum Steps);
但是有时上述的三种方法并不适用计算的所有工况,比如在电池温度场仿真时,低温加热工况时我们需要根据电池的最低温度来停止加热。此时就需要我们用户自定义停止条件。
此外,有这么一种情况上述的方法也不是完全适用。通过稳态求解瞬态工况时,此时我们不知道达到稳态时需要的计算步骤。我们往往会给一个很大的迭代数量。但是这样又有可能浪费计算时间与资源。
本文将上述两种自定义停止标准的创建方法与步骤分别进行介绍,具体应用根据实际的仿真工况进行选择。
一 报告监测值为停止计算标准
1.1 选择一个报告监测值作为停止计算标准
在报告仿真模型的报告中创建一个报告,该报告的场函数类型根据项目实际的应用工况进行选择。例如:新能源动力电池热管理工况仿真,一般是根据电池NTC的温度进行定义停止标准,因场函数选择的就是温度场。
1.2 停止标准定义
但是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标准选项中的最大值最小值的选择;如果停止计算的数值较当前的数值小,则选择最小值,反之选择最大值。例如:动力电池低温加热工况,要求0摄氏度起始温度加热至电芯最低温度10摄氏度停止加热,此时我们自定义的停止标准为电芯的最低温度,当电芯的最低温度为10摄氏度时停止加热,即计算结束。此时的10摄氏度大于0摄氏度,因此选择最大值;3️⃣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勾选掉❌停止内部迭代;否则即使达到了停止标准,软件在取消内部迭代的同时还会继续计算,此时的停止计算标准就是去了意义。
二 渐进准则自定义停止标准
2.1 创建报告与监视器
创建一个报告作为监测量(本文以表面平均报告为例)。创建好报告后右键→根据报告创建监视器。
2.2 停止标准创建
2.2.1 创建监视器准则
停止标准→右键→新建监视器准则。
选择刚刚创建的“表面平均Monitor”。
停止标准→表面平均Monitor Criterion→属性→准则选项→渐进。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取消勾选“停止内部迭代”。具体原因可以查看Star CCM+中用户自定义计算停止条件。
2.2.2 监视器逻辑关系确定
上图中的“逻辑规则”有“或”、“与”。当启用多个停止标准时,选择“或”时,只要是达到其中的一个就停止计算;若选择“与”,则必须全部满足才会停止计算。
2.2.3 样本数量与波动范围确定
如下图所示,“渐进限制”中设置n个样本数量中,监测数值最大与最小值的波动范围为x,当满足样本数量内最大与最小值波动数值不大于x则停止计算。同时取消勾选已标准化。
三 注意事项
3.1 使用报告监测值为停止计算标准的注意事项
使用用户自定义停止标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停止标准需要自己创建进行监测;创建的报告最好是以最大值报告进行监测;
⚠️使用用户自定义停止标准要注意取消勾选❌最大物理时间(Maximum Physical Time);❌最大步数(Maximum Steps)。
3.2 使用渐进准则自定义停止标准的注意事项
对与采用瞬态计算稳态的情况可以使用该方法,监测一段时间内检测量的变化范围,自定义变量收敛标准。可操作性更强。但是要注意设置步骤不要漏选或错选,为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 小结
该自定义截止条件的方法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但是使用自定义标准要时刻警惕注意事项,避免因为设置上漏或错设置,为仿真工况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量。
以上操作与注意事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