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喜欢罗马(大秦)——这个在泰西之地与中国比肩的伟大国家。惺惺相惜的那种喜欢,把对方当做自己镜像的喜欢。

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后汉书·西域传》

有官曹簿领,而文字习胡,亦有白盖小车、旌旗之属,及邮驿制置,一如中州。其人长大,貌类中国人而胡服。——《晋书·四夷传》

其人端正长大,衣服车旗拟仪中国,故外域谓之大秦。——《魏书·西域》

而君士坦丁罗马(拂菻),他就是罗马(大秦)呀。他就是那个让中国人喜欢的泰西诸国中,映射的自己。

拂菻,即汉大秦,桓帝时始通中国。晋及魏皆曰大秦,尝入贡。唐曰拂菻,宋仍之,亦数入贡。而《宋史》谓历代未尝朝贡,疑其非大秦也。——《明史·外国七》

何况对于热衷筑城的中国人(国字的囗,就是城池之意),那城(新罗马)的美妙也很值得向往和喜欢呀。

重石为都城,广八十里,东门高二十丈,扣以黄金。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以瑟瑟为殿柱,水精、琉璃为棁,香木梁,黄金为地,象牙阖。——《新唐书·西域》

其都城叠石为之,尤绝高峻,凡有十万余户,南临大海。城东面有大门,其高二十余丈,自上及下,饰以黄金,光辉灿烂,连曜数里。自外至王室,凡有大门三重,列异宝雕饰。第二门之楼中,悬一大金秤,以金丸十二枚属于衡端,以候日之十二时焉;为一金人,其大如人,立于侧,每至一时,其金丸辄落,铿然发声,引唱以纪日时,毫厘无失。其殿以瑟瑟为柱,黄金为地,象牙为门扇,香木为栋梁。其俗无瓦,捣白石为末,罗之涂屋上,其坚密光润,还如玉石。至于盛暑之节,人厌嚣热,乃引水潜流,上遍于屋宇,机制巧密,人莫之知。观者惟闻屋上泉鸣,俄见四檐飞溜,悬波如瀑,激气成凉风,其巧妙如此。——《旧唐书·西域》

实在不行,人家还会种宝(红珊瑚)呢。热爱种田和宝物的中国人怎么可能不喜欢。

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磐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失时不敢即腐。——《新唐书·西域》

东罗马是罗马正统而被吊打的唯一的人。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希腊语,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生在拜占庭,却又老是打败仗,别人便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败仗庭。东罗马一到店,所有天主教国家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拜占庭,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东西教会友好,要一发十字军。”便排出九项商业特权。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突厥的东西了!”东罗马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在曼奇克特,吊着打。”东罗马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收复不能算偷……收复失地!……罗马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巴塞勒斯”,什么“叛变”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东罗马原来也统治过地中海,但终于分裂了,又不会治国;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只剩下希腊地区了。幸而有一个好首都,便收收税,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内斗。坐不到几天,便是禁卫军政变。如是几次,交税的人也没有了。

东罗马叫了十字军,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拜占庭,你当真把地中海作过内海吗?”东罗马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罗马都重建不了呢?”东罗马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日耳曼蛮子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拜占庭自己知道不能和天主教谈天,便只好向东欧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圣经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圣经,……我便考你一考。救世主是谁?”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拜占庭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晓得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帝国的时候,办教会要用。”我暗想我和帝国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斯拉夫人也从不信仰基督教;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耶稣基督么?”拜占庭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上帝有三个位格,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拜占庭刚想传教,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意大利的商业共和国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拜占庭。他便给他们贸易特权。共和国们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贸易线路。拜占庭着了慌,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经济收入,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商共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有一天,大约是圣诞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账,取下粉板,忽然说,“拜占庭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万银马克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十字军说道,“他怎么会来?……连首都都丢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是欠账。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欠到丹多罗家里去了。他家的钱,欠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是催债,后来是攻城,攻了大半夜,再占领了君堡。”“后来呢?”“后来洗劫了。”“洗劫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账。

圣诞之后,看看将近深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请求十字军。”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拜占庭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竟只有君士坦丁堡了;见了我,又说道,“请求十字军。”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拜占庭么?你还欠银马克呢!”拜占庭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我同意东西教会合并了,速度要快。”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拜占庭,你又被异教徒打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打得过异教徒,怎么会剩这么点领土?”拜占庭低声说道,“突厥太强,强……”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走出去,附和着答应了。不一会,他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拜占庭。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拜占庭还欠银马克呢!”到圣诞节,又说“拜占庭还欠银马克呢!”到百年战争结束时可是没有说,再到新航路开辟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拜占庭的确死了。

 

什么叫四战之地?东帝国就是最好的注解。

早期帝国和中原大一统王朝都太强了,在巅峰期可能会吃亏,却根本无法遭到致命性打击,中国情况不必说了,就算是有帕提亚——萨珊波斯这么一个同文明等级对手的早期帝国,往往也靠占着体量的优势有恃无恐,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罗马军团曾经三次攻入过泰西封,波斯人却没有一次进入过新旧罗马。所以就像打游戏一样,太容易的难度就失去了彰显才智的机会,自然减少了代入的动力。

游戏的机制是什么?无非克服困难、获得奖励的二段论,上述的两种情况里困难比较容易克服,获得的奖励又无非是一个精益求精的锦上添花,就这么一点儿小小的正面情绪还总被前人的功绩冲散大半。即使别人不说,你也有可能更糟糕的把自己看成巨人肩膀上的矮子。这固然可以享受,却因为成就感的缺失大大提升了虚假程度。

东帝国就不同了。典型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好局面啊。

封锁博斯普鲁斯,告诉斯拉夫蛮子智谋和经验才是强大唯一的稳定源泉。

重回意大利,拉丁故国将为她优秀的希腊儿女呐喊助威。

冲向美索不达米亚,亚历山大大帝的旧路正等着我们书写新篇章。

惩戒阿拉伯,改旗易帜、背井离乡的惨剧将永远不再上演。

收复埃及,金字塔和方尖碑再一次为紫色的皇权增加排场。

横扫阿非利加,迦太基只能也必须是罗马北非统治的中心。

什么是罗马呢?是抱残守缺的自以为是吗?还是延续古典自相残杀的陋习纷争不休吗?都不对,作为一个罗马公民,就应该团结一致砥砺前行,紧紧围绕以巴塞琉斯为中心的罗马中央,高举罗马身份认同伟大旗帜,为实现文化复兴伟大罗马梦而不断奋斗。罗马,哪怕现在仅仅只剩下二分之一甚至更少,也要保持血性,决不能辱没了罗慕路斯的伟大传承。

你怎么能允许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玷污凯撒的神圣荣誉呢?

你怎么能允许埃及和叙利亚的同胞被沙漠游牧民肆意屠戮呢?

你怎么能允许万城的女王在贪婪卑劣的意大利商人面前低声下气呢?

你怎么能允许日耳曼诸王国提到罗马这个字眼就发出一声轻蔑的低笑呢?

你怎么能允许西方那个冒牌货恬不知耻的吹嘘自己的所谓正统性呢?

最重要的是,你怎么能容忍埃涅阿斯的光荣历史终结在自己的无能与懦弱上面呢?

一头扎进混杂着古典刻板印象的东帝国“现状”实在是一件再美妙不过的事。

是啊,罗马的认同向来不靠血统,不用这种原始野蛮的关系继承,罗马存在靠的是敢于进取开扩、希冀再现旧日荣耀的公民们,只要你拒绝自甘堕落,每一天都为罗马的复兴添砖加瓦,那么无论你归属何等种族、地位、血统、宗教,你都是一个光荣的罗马公民。

旧日的普世帝国早就瓦解了,但那是历史的不幸误会,没有谁能百战百胜天下无敌,罗马自然也会有失败和气馁,但这决不表明罗马已经是落后于时代的那种就等着钉上最后一根铆钉的老大帝国,谁都会犯错误,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夙兴夜寐身体力行,让她重现辉煌。

多么幸运,在崩坏瓦解的动荡世界里依然存在着文明的火种,我们发现最有力量、最富底蕴的那一部分希望依旧稳定的存在着,等待着从樯倾楫摧的浩劫中恢复元气,重振已经摇摇欲坠的信仰和荣誉,使荒芜的土地也能焕发勃勃生机,将贫瘠的思维与孱弱的肉体驱逐出可鄙的现实,为苦难中的人民重铸圣洁的希望,让地中海再一次变成“我们的海”。

兹于此正告这个冷漠无情的世界,罗马不会死去,罗马将会回来,罗马只要一息尚存就会带着荣誉和尊严奋战到底。

再说一遍,我们所认可的罗马绝不是什么依靠着古书中的腐烂辉煌苟且偷生的废物,只要能够存续下去,罗马丝毫不介意大刀阔斧地修缮传统,罗马可以抛弃曾经引以为傲的古典军团战术,罗马可以将不合时宜的政治体制无情废止,罗马可以让有文化认同的少数派身份成为领袖,罗马甚至可以将“罗马性”的中央转移到新的区域继续存在下去。她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的存在主义者,作为旧世界通向一个更古老世界的桥梁,成为一个交融着东方与西方、宗教与世俗的奇妙国度。

美好的蓝图画在虚拟中,残酷的现实却不尽人意。

的确我们所熟知的东帝国常常不是理想中的模样,习惯自相残杀,不乏傲慢偏见,国势总体上日渐衰微,最终消失在文艺复兴的前夜,还被冠上“拜占庭帝国”的滑稽名号用以区分一个教科书中理想化的罗马。精神罗马人承认这一点,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绝不会像各种伪史学派一样否定历史,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不存在后悔药,真实的经历给我们一个有些有肉的中世纪罗马国家。因为她不是完美的,我们才确信罗马的生老病死不是别有用心者的刻意虚构,才明白罗马这个概念为何如此珍贵。

罗马还活着,罗马当然已经死了,罗马的宗教和法律到今天仍然深刻而持久的影响着世界,可罗马公民却成为一个丧失了现实价值的概念,这个世界已经不存在任何罗马国家,无论你愿意与否,鹰旗都不会再一次飘扬于图拉真柱的微风中了。故事到了尾声,奥古斯都、图拉真、戴克里先、君士坦丁、狄奥多西永远不会再有继任者,每一寸旧日领地都在上演着完全不同的新故事。罗马结束了,尽管有一个体面的临终。可仍然令人想起没有长成参天大树就夭折的幼苗,自古以来人们都拒绝冷酷到底的铁板一块、都为了这样的事情哀叹惋惜,更何况是曾经如此可以大有前途的新生帝国呢?

历史就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如果不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就会一律成为文学家的自我消遣。比起求神拜佛指望东帝国复活或者自己穿越。该如何才能避免一蹶不振的苟延残喘?民族和文化谁才是被精心架构起来的虚构认同?该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开辟出一个新局面?正统的价值真的只存在于胜利者的战报末页么?老大帝国如何成为归结一切的罪恶本源?这些都是中世纪罗马上千年挣扎存在中获得的启示,作为古典罗马的唯一后继者,她深刻的参与了欧洲与近东的地缘政治,将这些诘问作为罗马国家给予世界的最后礼物后消失在历史的远方。

当然,我真的很高兴认识这样一个国家和这样一群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