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枢纽,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同样也是思维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没有概念这块基石,就无法进行判断和推理,思维也就无法进行。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们对“这件事物是什么?”的回答,一般人们认为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要想更加了解概念的含义,就得先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有个基础的认识。本质属性是指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即决定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而非本质属性则是指不能够反映事物本质,许多事物都拥有的属性。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老师曾这么在他的学生面前这样对人下定义: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第二天他的学生就找来一只全身被扒光了毛的鸡,直立在他的面前说:“看!这是一个‘人’。“
这里这位老师给人下的定义就没有反映人的本质属性,他只是对人的外观作了简单的描述,从而引出了笑话。
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人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
人的认识都是由感性认识开始的,感性认识即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身体感知直接接触外界在头脑中形成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表面的认识,反映的大多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不能够作为人们区分事物的准绳。
人对事物的认识的第二个阶段是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处理,加工形成的认识。理性认识形成后,人们对事物的本质有了基本的把握,概念也是在这个阶段形成的。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者说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
而概念的外延指的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所有事物,打个比喻就是,如果把概念的内涵比作一座房子,那么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座房子里的所有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