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和差模的基本概念

        电压电流在导体或导线中传播时,存在两种工作形态:共模和差模。电子设备的信号线在进行相互通信时,至少会存在两根导线以形成电传输回路,除此之外,通常还存在第三个导体,即“参考地”。当信号正常传输时,两根导线作为往返线路使用,此时,两根导线上出现幅度相同但方向相反的电流,称之为差模电流;当两根导线中同时存在干扰时,“参考地”会成为干扰信号的返回路径,此时,在干扰信号的驱动下,两根导线上出现幅度和方向相同的电流,称之为共模电流。前者称为差模形态,后者称为共模形态。

        实际上,在任何电路中都同时存在共模电流和差模单流,两种类型的电流决定了电磁能量的产生和传播,设计者需要搞清楚的是,差模电流载有数据信息,是设计中必需的,而共模电流只是差模工作形态的副产物,是设计中不需要的,但却成为了EMC达标的“拦路虎”。

        如下图所示,差模信号和回流电流是相互反方向的,如果精确地具备180度的相位差,差模电流可以彼此抵消,所以,就不存在EMC问题,但是,一旦产生了不平衡现象(多数为阻抗不连续所造成),差模电流就不能相互完全抵消,在设备终端,这部分剩余能量就会转换为共模电流,并通过“参考地”形成更大的回流路径。

        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其“参考地”往往是PCB的参考面、金属外壳、线缆等,它是一种“非期望”的电流路径,并且,如下图所示,与差模回流路径(绿色曲线)相比,信号干扰源所形成的共模回流路径(红色曲线)面积更大,因此,共模电流形成的辐射往往比差模辐射更强。

        在EMC的定义中,差模工作电流所产生的辐射是电路正常工作的结果,是电流流过导线形成的环路所产生的,而这些环路作为小环形天线主要产生了辐射磁场,虽然PCB中的走线回路通常不会产生严重的辐射发射,但是,如果设计不当,依然可能被其它具备天线效应的结构所利用,从而成为有效的辐射源,因此设计过程中,对其尺寸和面积必须进行控制。

        然而,共模辐射是电路的寄生现象,是由导线中不期望的电压降所产生的。当电缆连接到PCB上时,这个压降会被共模地电位驱动,形成以电场为主的偶极子或单极天线辐射效应,与差模辐射相比,共模辐射往往更难于理解和控制。

        通过合理的PCB布局,往往可以有效控制差模辐射,但是,因为共模辐射往往与互连的电缆相关,因此一些额外的处理方式如下:

        1. 最小化共模驱动电压,通常是减小接地电位以降低参考电压降;

        2. 利用共模阻抗扼流圈与电缆串联;

        3. 旁路电缆的电流;

        4. 有效屏蔽电缆;

        5. 将电缆与PCB的接地层进行隔离。

        设计的宗旨是,上述所用的共模抑制技术必须在影响共模电流的同时,不能影响差模电流的正常工作形态。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共模信号信号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定义。 共模信号信号通常出现在分电路中。信号应该是指两个信号端子的值,而共模信号则是两者的平均值。记得信号用于传输有用信息,而共模信号可能来自外部干扰,比如电磁干扰。不过需要确认这些是否正确。 接下来是它们的区别。可能要从定义、传输方式、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展开。比如信号是相反的,共模是同相的。应用场景方面,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如USB、HDMI,而共模可能需要抑制,所以会用共模电感来滤除。 然后要检查是否有引用到用户提供的参考内容。用户提供了两个引用,引用[1]提到用于以太网、USB、HDMI,引用[2]讲共模电感的工作原理。需要把这些引用自然地融入回答中,比如在应用场景部分提到这些例子,并标注引用标记。 还要注意回答的结构,按照用户的要求分点说明区别应用场景,并生成相关问题。确保使用正确的中文表达,数学公式用$...$$$...$$格式。比如在解释共模的数学表达式时,使用正确的LaTeX语法。 需要验证一下共模的数学表达式是否正确。是V1 - V2,共模是(V1 + V2)/2,对吧?是的,这样分放大器的输出会放大部分,抑制共模部分。这部分需要明确写出,可能用独立公式块。 另外,应用场景中除了的高速传输,共模抑制的应用比如医疗设备、传感器,这些地方需要高精度,所以要减少共模干扰。同时,共模电感的结构,如绕线方式导致磁场抵消,从而对共模呈现高阻抗,这里可能需要引用用户提供的引用[2]。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的时候,要考虑用户可能进一步想知道的内容,比如如何抑制共模干扰,分电路的设计要点,测量方法等。确保问题相关且有深度。 检查LaTeX是否正确,比如的公式应该是$V_{} = V_1 - V_2$,共模是$V_{共模} = \frac{V_1 + V_2}{2}$,单独成段的话用$$包裹。另外,电路结构部分如果有图的话,用户可能没有提供,但可以文字描述,比如分对的结构。 现在整理思路,分点回答,确保每个部分清晰,引用正确,语法无误。完成后检查是否符合用户的所有要求,包括格式、引用标识、问题生成等。</think>### 共模信号与信号的区别及应用场景 #### 1. 基本定义 - **信号**:指分电路中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电压,表示为: $$V_{\text{}} = V_1 - V_2$$ 它是有效信息的主要载体,如数字信号或拟信号的传输[^1]。 - **共模信号**:指两个信号端子对地的平均电压,表示为: $$V_{\text{共模}} = \frac{V_1 + V_2}{2}$$ 通常由外部干扰(如电源噪声、电磁辐射)引起,需要被抑制[^2]。 #### 2. 核心区别 | 特性 | 信号 | 共模信号 | |--------------|-----------------------------|-----------------------------| | **传输方向** | 两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 | 两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 | | **抗干扰性** | 抗干扰能力强,受外部影响小 | 易受干扰,需通过滤波抑制 | | **电路处理** | 被分放大器放大 | 被共模抑制电路(如共模电感)滤除 | #### 3. 应用场景 - **信号**: - **高速数据传输**:如以太网、USB 3.0、HDMI等,依赖信号的高抗干扰能力信号完整性[^1]。 - **精密测量**:传感器分输出(如电桥电路)可减少环境噪声影响。 - **共模抑制**: - **医疗设备**:心电图机(ECG)通过抑制共模干扰提高测量精度。 - **电源设计**:共模电感用于开关电源,滤除高频共模噪声[^2]。 #### 4. 典型电路实现 分对设计通过对称布线增强信号,同时共模扼流圈(共模电感)利用磁场抵消原理,对共模信号呈现高阻抗,抑制其传输。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一只豌豆象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