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代码】位置编码

self.pos_emb = PositionalEncodingsFixed(emb_dim)

# self.pos_emb(bs, h, w, src.device).shape = torch.Size([4, 256, 64, 64])
# self.pos_emb(bs, h, w, src.device).flatten(2).shape = torch.Size([4, 256, 4096])
# pos_emb.shape = torch.Size([4096, 4, 256])
# self.pos_emb = PositionalEncodingsFixed()
pos_emb = self.pos_emb(bs, h, w, src.device).flatten(2).permute(2, 0, 1)

emb_dim = 256

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的主要目的是为模型提供序列中每个元素的位置信息,这样模型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理解序列数据的结构。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这是非常常见的做法,而在计算机视觉(CV)中,位置编码也被用于Transformer架构,以帮助模型理解图像中的空间关系。

这个 PositionalEncodingsFixed 类的实现确实看起来简单,但它实际上包含了一些关键的操作来生成位置编码:

  1. 初始化 (__init__): 类接收 emb_dim(嵌入维度)和 temperature(温度参数,用于调整编码的周期性)。这些参数用于控制位置编码的生成过程。

  2. 一维位置编码 (_1d_pos_enc): 这是一个辅助方法,用于生成一维位置编码。它首先计算一个温度调整的频率因子,然后使用这个因子来生成正弦和余弦波,这些波按照序列中的位置进行编码。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组合允许模型捕获不同频率的周期性信息。

  3. 前向传播 (forward): 这个方法首先创建一个全零的掩码 mask其大小与输入的批次大小 bs、高度 h 和宽度 w 相匹配。然后,它在两个维度(高度和宽度)上分别调用 _1d_pos_enc 方法来生成位置编码。最后,将两个方向上的位置编码合并,并使用 permute 调整维度顺序,以匹配后续模型的要求。

位置编码的生成之所以可以这么简单,是因为它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 正余弦函数:位置编码通常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的组合来生成不同频率的波,这些波可以编码序列中元素的位置信息。

  • 温度参数:温度参数用于调整编码的频率,这有助于控制编码的粒度,使其适应不同的任务和模型大小。

  • 维度分离在二维数据(如图像)中,可以分别在两个维度上生成位置编码,然后将它们合并。这种方法可以独立地捕获每个维度上的位置信息。

  • 高效实现:PyTorch 提供了强大的张量操作,可以高效地实现复杂的数学函数和逻辑,使得位置编码的生成既简单又高效。

总之,虽然代码看起来简单,但它实现了位置编码的核心功能,即提供序列中每个元素的位置信息,这对于Transformer模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5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