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VGG16原理和代码详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GG16 原理和代码详解

VGG16 是由牛津大学的 Visual Geometry Group (VGG) 提出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发表于 2014 年的论文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VGG16 是其中的一种结构,由 16 层网络组成,主要用于图像分类任务。

VGG16 结构

VGG16 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 卷积层 (Convolutional Layers):在 VGG16 中,所有卷积层使用 3x3 的滤波器,步长为 1,填充为 1,以确保输出的空间分辨率与输入相同。
  • 池化层 (Pooling Layers):VGG16 使用 2x2 的最大池化层,步长为 2,减少空间维度。
  • 全连接层 (Fully Connected Layers):最后,网络有三个全连接层,其中前两个有 4096 个节点,最后一个是 1000 个节点(用于 1000 类别分类)。
  • 激活函数 (Activation Functions):VGG16 使用 ReLU 激活函数。

VGG16 网络可以表示为:

  • 输入: 224x224x3
  • 卷积层1: 两个 64 个滤波器的 3x3 卷积层
  • 最大池化层1: 2x2 最大池化
  • 卷积层2: 两个 128 个滤波器的 3x3 卷积层
  • 最大池化层2: 2x2 最大池化
  • 卷积层3: 三个 256 个滤波器的 3x3 卷积层
  • 最大池化层3: 2x2 最大池化
  • 卷积层4: 三个 512 个滤波器的 3x3 卷积层
  • 最大池化层4: 2x2 最大池化
  • 卷积层5: 三个 512 个滤波器的 3x3 卷积层
  • 最大池化层5: 2x2 最大池化
  • 全连接层1: 4096 个节点
  • 全连接层2: 4096 个节点
  • 全连接层3: 1000 个节点(Softmax 输出)

以下是一个 VGG16 的代码实现,并带有逐句解释: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

# 定义 VGG16 模型
# 导入库: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

# 这部分导入了 TensorFlow 以及 Keras 库中的层和模型模块,方便我们定义神经网络模型。

# 定义 VGG16 模型函数:
def VGG16():
    model = models.Sequential()
    # 这里定义了一个 VGG16 模型的函数 VGG16(),并初始化一个 Sequential 模型,用于按顺序堆叠各层。

    # 第1个卷积块:
    model.add(layers.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input_shape=(224, 224, 3)))
    model.add(layers.Conv2D(64,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strides=(2, 2)))
    # 第一个卷积层使用 64 个 3x3 的滤波器,padding='same' 表示输出的尺寸与输入相同。
    # input_shape=(224, 224, 3) 指定输入图像的大小为 224x224x3 (RGB 图像)。
    # 第二个卷积层也使用 64 个 3x3 的滤波器。
    # 最后使用 2x2 的最大池化层,将特征图的尺寸减半。

    # 第2个卷积块:
    model.add(layers.Conv2D(128,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128,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strides=(2, 2)))
    # 同样地,使用两个 128 个 3x3 的卷积层和一个 2x2 的最大池化层。

    # 第3个卷积块:
    model.add(layers.Conv2D(256,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256,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256,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strides=(2, 2)))
    # 这个卷积块使用了三个 256 个 3x3 的卷积层和一个 2x2 的最大池化层。

    # 第4个卷积块:
    model.add(layers.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strides=(2, 2)))
    # 同样地,使用了三个 512 个 3x3 的卷积层和一个 2x2 的最大池化层。

    # 第5个卷积块:
    model.add(layers.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Conv2D(512, (3, 3),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model.add(layers.MaxPooling2D((2, 2), strides=(2, 2)))
    # 与第4个卷积块相同,使用三个 512 个 3x3 的卷积层和一个 2x2 的最大池化层。

    # 全连接层:
    model.add(layers.Flatten())
    model.add(layers.Dense(4096,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Dense(4096, activation='relu'))
    model.add(layers.Dense(1000, activation='softmax'))
    # 使用 Flatten() 将多维特征图展平为一维。
    # 添加两个全连接层,每层有 4096 个节点,并使用 ReLU 激活函数。
    # 最后一层是输出层,有 1000 个节点,对应 1000 个类别,使用 softmax 激活函数,输出概率分布。

    return model

# 创建和输出模型:
model = VGG16()
model.summary()
# 调用 VGG16() 函数来创建模型实例。
# 使用 model.summary() 来打印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数量。

  • 8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Se-VGG16是一种基于VGG16的网络结构,它在VGG16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VGG16是一个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由13个卷积层和3个全连接层组成,深度为16。Se-VGG16VGG16的基础上添加了SE模块,这是一种注意力机制,用于增强模型的表示能力和泛化能力。 SE模块通过学习特征通道之间的关系,自适应地调整每个通道的权重。它包含两个关键步骤:先进行全局平均池化,将特征图的每个通道压缩成一个标量;然后,使用两个全连接层,将这个标量压缩成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权重。最后,将这个权重乘以原始的特征图,得到加权后的特征图。 Se-VGG16的网络结构与VGG16相似,都由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组成。不同之处在于Se-VGG16在每个卷积块的最后一个卷积层后添加了一个SE模块。这样,每个卷积块都会自适应地调整特征通道的权重,以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 总结起来,Se-VGG16是在VGG16基础上添加了SE模块的改进版。这种改进能够提高模型的表达能力和泛化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性能。 : VGGNet模型有A-E五种结构网络,深度分别为11,11,13,16,19。其中较为典型的网络结构主要有vgg16和vgg19,本篇文章主要讲VGG16,并分享VGG16的Pytorch实现。 : 首先介绍一下感受野的概念。在卷积神经网络中,决定某一层输出结果中一个元素所对应的输入层的区域大小,被称作感受野(receptive field)。通俗的解释是,输出feature map上的一个单元对应输入层上的区域大小。 VGG亮点。 : keras官方预训练模型vgg16_weights_tf_dim_ordering_tf_kernels_notop.h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PeterClerk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