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SM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本文探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提出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以提升就业效率和质量。研究内容包括系统背景、开发平台选择、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构建以及测试运维,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管理效率低的问题,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化进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课题名称

基于SSM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单位/职称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各大院校的积极扩招,使得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暴增,原本就压力很大的就业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毕业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社会岗位的需求,供过于求的现状导致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至找不到任何工作。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1],而就业方式则是另一方面原因,如今的就业方式存在很多问题,普遍表现为对工作岗位认识不足,理解也不够准确,导致了求职时专业对口率低、就业率低等现象,不能够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毕业学生与企事业用人单位无法很好的交流,双方的需求都不清楚。如果要提高就业率,学校毕业学生与企事业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一定要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2]。

因此,需要充分结合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云计算技术等,以便更好地开发功能齐全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该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毕业生找到最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能够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一些指导,引导其找到适合的工作[3],以一种更好的姿态进入社会: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还能整合并管理所有就业的最新信息资源,以改善企事业单位的招就流程和工作方式,提高就业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全面地向学生和雇主提供更多高质量、标准化、高效的服务,一个全面、系统、优质的就业服务或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中面临着日益紧迫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4]。作为管理系统的一个分支,学生就业管理系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建立学生就业管理系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将企业与毕业生直接联系在一起,使得学校和企业可以及时获取毕业学生的情况和统计数据[5]。

控制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充分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服务;企业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简化初次面试的程序,真实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选拨优秀人才;学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可以深入了解招聘企业,解决面试比较盲目的问题,加强了毕业生就业离校后与学校就业部门的联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过去二十年,信息化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出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的社会和公共生活,对我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6]。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前头,涉及学校管理的多方面管理工作均已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中都有一支专门的团队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相对科学规范成熟的管理体系[7]。

在国内,根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高校中针对学生就业实习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已达到50%以上,而中等职业类学校此类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20%左右,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工作还停留在纸质书面记录和评价阶段,虽然就国内相关学校而言,其信息化建设速度相对较快,也被大量运用。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就业信息管理系统为例,该系统是B/S结构的,从学生、单位、教师三个用户角度出发,来分别实现了学生的就业信息、职业辅导、就业手续和就业新闻的功能模块;单位实现了解学校和发布就业信息的功能模块[8];教师实现了就业内参、就业辅导和后台管理功能模块。但目前其运用的系统大多是针对高校实习而开发的,对中职院校并不适用,而且在技术上依然存在漏洞、问题,在功能上也过于单一、扩充性、灵活性不够优化、孤立存在等,若无法紧跟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则学校的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工作将与社会脱节,令学校发展的进程受到影响,而无法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

在国外,美国高校是当代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其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也是领先世界。由麻省理工学院于1970年底率先提出数字校园概念,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了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数字校园平台。目前,美国有85%的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课程目录服务,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研究等多个方面。欧洲的大学也都建立了技术先进和管理科学成熟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9]。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整体,互联网已覆盖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信息全世界共享已近实现,每行每业都离不开网络。国内外各高等学府都在致力于搭建最完善的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其相应的技术也在不断地前进,不断的创新,这种学生就业管理手段为学生就业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类软件平台的软件开发与测试工作已经逐渐在国内形成一个新的行业,而且其势头极为迅猛,专家们对该行业的发展都持乐观态度[10]。

三、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内容

(1)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背景、意义和现状。

(2)设计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所需的开发平台和技术。

(3)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分析。

(4)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5)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

(6)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测试运维。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题现状:开展课题背景、意义和现状研究。

(2)工具遴选:根据课题需求确定系统设计采用的技术平台和工具。

(3)系统分析:对课题开展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

(4)总体设计:基于课题需求分析,设计系统前台和后台的总体框架。

(5)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6)详细设计与实现:详细设计并编程实现系统前台和后台的各模块功能,以及数据库的连接运行。

(7)测试运维:整合系统功能,逐级测试并修订维护功能模块,以便实现整个系统的良好运行。

(8)报告撰写:整理资料完成毕业设计报告撰写工作。

四、研究方法与进度安排

1.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我将收集关于管理系统开发方面的资料,进行加工,更好地完成本次设计。

(2)文献研究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关于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并掌握我所研究的内容。这个研究方法能让我有效了解到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有助于了解课题的全貌。

(3)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设计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模仿设计已有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再系统上设计一些创新点,完善系统其他功能,根据用户需求,使系统更加全能,便捷被广大用户喜爱。

2.进度计划

第一周 开题答辩:收集、查阅并整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完成开题答辩。

第二周 系统需求分析:完成系统的总体需求及各功能模块的详细需求,撰写需求分析报告。

第三~四周 系统设计:完成系统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原型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第五~六周

毕业实习:结合毕业设计进行。

编码实现: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编码与调试。

系统测试:制定测试方案,编写测试用例,对系统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并完善。

第七~十一周

确定毕业设计报告框架:确定毕业设计报告的整体思路和主题内容。

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初稿:根据毕业设计过程撰写初稿,并对设计内容进行测试、优化和验证。

完成毕业设计报告第二稿:修订毕业设计报告初稿,按照撰写规范和要求修改报告。

第十二周

评阅: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报告进行评阅。

查重:对毕业设计报告进行查重。

确定毕业设计报告终稿:根据查重和评阅给出的意见,继续修改毕业设计报告。

第十三~十四周

评审:查重通过后,交评阅教师评阅。

答辩与成果展示:制作毕业答辩PPT、展示设计成果、毕业设计答辩。

第十五周 推优:提交毕业设计全部材料,评选优秀毕业设计。

五、主要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

[1]黄俊萍.基于推荐算法的大学生就业管理系统[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11):6-9.

[2]朱木清,文谧.高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科技视界,2021(20):171-172.

[3]朱木清,文谧.高校毕业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J].科技视界,2021(20):171-172.

[4]谭敏,童宇,范强.高校就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9):26-28.

[5]徐军.数字校园建设中基于WEB的就业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02):51-54+58.

[6]陶穆.对基于B/S结构的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分析[J].信息通信,2020(05):147-148.

[7]代旭光.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就业工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库时代,2019(49):26-27.

[8]魏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3):53-54+58.

[9]Simmons Magenta B.,Nicholas Jennifer,Chinnery Gina,O'Sullivan Shaunagh,D'Alfonso Simon,Bendall Sarah,Cagliarini Daniela,Hamilton Matthew,Gleeson John,Killackey Eóin,AlvarezJimenez Mario. The youth online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system: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n online voc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young people with mental ill health[J]. Early Intervention in Psychiatry,2021,15(6).

[19]Boersma Jolanda J.,Brown Patrick. The tired hero and her (il)legitimation: Reworking Parsons to analyse experiences of burnout within the Dutch employment system and lifeworld[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20,265(prepublish).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开题审查小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