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NQ|LWIP协议栈学习(3)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Freertos系统中从使用RAWAPI切换到SocketAPI和UDP协议,以解决在RTOS环境下发送大量数据的问题。作者详细描述了创建线程、设置IP地址、创建套接字、连接服务器以及发送数据的编程过程,并成功进行了上板测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最终我的项目要求是在freertos系统下面编写LWIP网口任务,将DDR中的大量原始数据传输到上位机当中。

前面两节都使用的是RAW API,在裸机环境下开发。

然后试了一下,freertos下面确实不能用RAW API了,会出现下面的报错。所以我打算用Socket API和UDP协议先在freertos下面编写发送数据的程序。

一、概念扫盲

1.服务端(Server)和客户端(client)

服务端通常是提供某种网络服务或资源的设备,而客户端则是请求这些服务或资源的设备。

(还没理解)

2.Socket API

是一种网络连接接口,和之前学习的RAW API非常类似,可以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去实现功能,比如bind 函数,send 发送函数等等。

但是他要在线程当中使用,感觉大概就是,单独给他创建一个任务,在这个任务里去完成这一系列任务。

所以现在我的任务是,就按照文章中的伪代码框架,还是先写发数据的程序

二、编程思路

1.整体思路

  • 首先在主函数当中,创建一个main_thread主线程;
  • 在主线程当中,初始化LWIP库,并且创建真正的网络数据传输线程network_thread;
  • 然后配置默认的IP地址、网关和子网掩码;打印一些需要的提示信息;
  • 然后启动UDP客户端函数(在这里我把开发板作为客户端,电脑是服务器端)
    • 设置要连接到的IP地址和端口信息(也就是服务器端,也就是电脑)
    • 创建套接字,用socket函数
    • 通过connect函数将套接字与指定的目标地址(UDP服务器地址)进行连接

参考了伪代码框架和Xilinx已经集成好了的例程

void network_thread(void *p) 
{
	struct netif *netif, server_netif; 
	struct ip_addr ipaddr, netmask, gw;
	//板子的MAC地址,每个PHY都不同
	unsigned char mac_ethernet_address[] = 
		{0x00, 0x0a, 0x35, 0x00, 0x01, 0x02};
	netif = &server_netif;

	//初始化使用的IP地址
	IP4_ADDR(&ipaddr,192,168,1,10); 
	IP4_ADDR(&netmask,255,255,255,0); 
	IP4_ADDR(&gw,192,168,1,1);
	//把网络接口添加到netif_list, 并设为默认
	if (!xemac_add(netif, &ipaddr, &netmask, 
		&gw, mac_ethernet_address, EMAC_BASEADDR)) { 
		printf(“Error adding N/W interface\n\r”); 
		return;
	}
	netif_set_default(netif); 

	netif_set_up(netif); //指定网络是否打开	
	//启动包接收线程
	sys_thread_new(“xemacif_input_thread”, xemacif_input_thread, 
				netif, THREAD_STACKSIZE, DEFAULT_THREAD_PRIO);
	//启动应用程序线程
	sys_thread_new(“httpd” web_application_thread, 0, 
				THREAD_STACKSIZE DEFAULT_THREAD_PRIO);
}

int main_thread() 
{
	//调用sys_thread_new前初始化lwIP 
	lwip_init();
	//使用lwIP的所有线程都要用sys_thread_new()创建 
	sys_thread_new(“network_thread” network_thread, 
			NULL, THREAD_STACKSIZE DEFAULT_THREAD_PRIO);
	return 0;
}

三、具体函数解析

1.创建线程

在使用LWIP所有线程都要用这个函数创建,其他的任务比如UART可以用task的那个函数

	sys_thread_new("main_thread", (void(*)(void*))main_thread, 0,
			THREAD_STACKSIZE, DEFAULT_THREAD_PRIO);

 2.设置IP地址等信息

和之前那个函数很像,也相当于为了提升易读性,在前面用人们习惯的方式表达的IP地址信息,用这个函数转换成标准的网络格式

	assign_default_ip(&(server_netif.ip_addr), &(server_netif.netmask),
				&(server_netif.gw));

3.启动UDP客户端start_application

(1)创建套接字。

反正直接调用这个函数,属于封装好了的。第一个参数是表示使用IPv4地址还是什么,第二个参数表示用什么协议,SOCK_DGRAM是表示UDP,SOCK_STREAM表示TCP,第三个参数通常是指定特定协议的标志,但在这种情况下(UDP套接字),通常会使用0,表示使用默认的协议。

//宏定义
socket(domain,type,protocol)  
//具体程序中用下面这句
sock[i] = socket(AF_INET, SOCK_DGRAM, 0)

(2)连接

通过connect函数将套接字与指定的目标地址(UDP服务器地址)进行连接。在UDP中,connect函数的调用并不会真正建立连接,而是为套接字关联一个特定的远程地址,以后所有通过该套接字发送的数据都将被发送到该远程地址。

第一个参数是选择套接字,第二个参数是目标地址的结构体指针,第三个参数是传入了 结构体的大小

//宏定义
connect(s,name,namelen) 
//实际
connect(sock[i], (struct sockaddr *)&addr, sizeof(addr));

 (3)传输transfer_data

实际上主要是利用udp_packet_send函数

因为例程里面有一些发送报告的程序,我暂时删掉简化了一下。只让他发送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即可。实现的功能是每隔1s发送一个hello world.

static int udp_packet_send(u8_t finished) {
    int i=0;
    socklen_t len = sizeof(addr);
    char *message = "hello world";
    while (1)
    {
    	lwip_sendto(sock[i], message, strlen(message), 0,
                                (struct sockaddr *)&addr, len);
        sleep(1);
    }
    return 0;
}

/* Transmit data on a udp session */
int transfer_data(void)
{
	if (udp_packet_send(!FINISH) < 0)
		return FINISH;

	return 0;
}

四、上板测试

打开网络助手,IP地址设置为:"192.168.1.100",端口号:5001

测试结果如下,可以正确实现功能。

(PS:这里我把左上角的端口号设置成了5001,没改端口号之前是没有接收到数据的,那意味着这个5001定义的是远程主机,也就是服务器端,也就是电脑的端口号)

  • 5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Zynq是一种嵌入式处理器,具备高度可编程的特性。要实现TCP协议,需要在Zynq的硬件平台上设计和实现一套完整的网络协议。 首先,需要使用硬件描述语言(HDL)或者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设计和实现以太网控制器的硬件。这个以太网控制器负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操作,包括帧的发送和接收,MAC地址的解析,以及硬件的初始化和配置。 其次,需要在Zynq的处理器系统上运行一套网络协议的软件。这个软件可以使用开源的网络协议库,比如lwIP(lightweight IP)等。lwIP是一个轻量级的TCP/IP协议,适用于嵌入式系统。通过在软件层面实现网络协议,可以实现IP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功能,包括IP数据包的路由、TCP连接管理、数据传输等。 通过在硬件和软件层面的协同工作,可以在Zynq平台上实现TCP协议。具体的实现过程包括:配置和初始化硬件以太网控制器,然后通过软件加载网络协议库,并进行必要的配置和初始化。接下来,可以通过对网络协议的API和接口进行编程,实现具体的应用逻辑和功能,如网络通信、数据传输、网络协议的处理等。 Zynq实现TCP协议的优势在于,它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可以高度定制和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优化和扩展。同时,Zynq平台的可编程性使得实现和调试网络协议更加灵活和方便。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资源消耗、性能优化、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