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要求
实现用valn隔离广播域,相同vlan可以通信。
拓扑图
LSW4
sys
sys lsw4 //设备命名
vlan batch 10 20 30 //创建vlan
int E0/0/1 //进入端口
port link-type access //设置端口模式
port default vlan 10 //设置端口vlan
int E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20
int E0/0/3
port link-type trunk //设置端口为trunk,以便不同vlan通过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设置允许通过的vlan
LSW4命令详细解释
1. sys
用于进入系统视图模式,是进行交换机各项配置的基础操作,只有进入系统视图后,才能执行诸如创建 VLAN、配置接口等后续的一系列配置命令。
2. sys lsw4
给这台交换机命名为 “lsw4”,以便在网络环境中对其进行清晰的标识和管理,便于管理员准确地找到并操作这台交换机,尤其是在存在多台类似设备的复杂网络场景中。
3. vlan batch 10 20 30
同样是批量创建 VLAN 的命令,创建了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与其他交换机保持 VLAN 划分的一致性,这对于实现基于相同 VLAN 划分的设备间二层通信是非常关键的,确保不同交换机上处于相同 VLAN 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4. int E0/0/1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1” 的接口视图,准备对该接口进行链路类型、所属 VLAN 等属性的配置操作,以使其能正确接入终端设备并按照相应规则进行数据帧转发。
5. port link-type access
将接口 “E0/0/1”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接入类型,意味着该接口适合连接终端设备,后续再通过指定所属 VLAN 的命令将连接在该接口上的终端设备划分到特定的逻辑网络当中。
6. port default vlan 10
明确指定接口 “E0/0/1” 所属的 VLAN 为 10,这样连接到这个接口的终端设备就被纳入到 VLAN 10 的广播域中,交换机内部会依据 VLAN 10 的相关规则来处理这些设备的数据帧,比如转发、过滤等操作。
7. int E0/0/2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2” 的接口视图,为接下来配置该接口的链路类型、所属 VLAN 等属性做铺垫,确保该接口能在网络中正确发挥作用。
8. port link-type access
把接口 “E0/0/2” 的链路类型设置为接入类型,使其主要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并且等待进一步配置其所属的具体 VLAN,以确定其在网络中的逻辑归属。
9. port default vlan 20
指定接口 “E0/0/2” 所属的 VLAN 为 20,连接到这个接口的终端设备就会被划分到 VLAN 20 的广播域中,其数据帧在交换机内部将按照 VLAN 20 的转发机制进行处理。
10. int E0/0/3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3” 的接口视图,以便对该接口进行链路类型以及允许通过的 VLAN 等重要配置,使其能够实现与其他交换机或者网络设备之间的有效通信连接。
11. port link-type trunk
将接口 “E0/0/3”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 trunk 类型,该接口就可以同时承载多个 VLAN 的数据帧,用于连接其他交换机或者支持 trunk 功能的设备,为不同 VLAN 间的数据传输提供通道,是实现跨 VLAN 通信的关键环节。
12.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规定接口 “E0/0/3” 这个 trunk 端口允许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 的数据帧通过,保障了连接到这台交换机不同 VLAN 的设备能够通过这个端口与其他交换机上相应 VLAN 的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基于 VLAN 划分的跨交换机二层通信,构建起整个网络中不同区域、不同 VLAN 设备间相互连通的链路体系。
LSW5
sys
sys lsw5
vlan batch 30 20 10
int E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20
int E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30
int E0/0/3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int E0/0/4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LSW5命令详细解释
1. sys
进入系统视图模式,为后续配置操作做准备,开启交换机的全局配置 “入口”。
2. sys lsw5
用于给这台交换机命名为 “lsw5”,方便在网络环境中对其进行区分和管理,有助于快速定位和操作这台特定的交换机设备。
3. vlan batch 30 20 10
也是批量创建 VLAN 的命令,创建了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虽然创建顺序与 lsw6 交换机中的顺序不同,但创建的 VLAN 编号是一致的,这意味着在整个网络环境中,这几台交换机对于这三个 VLAN 的划分是统一的,便于实现基于相同 VLAN 划分的设备通信。
4. int E0/0/1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1” 的接口视图,目的是对该接口的链路类型、所属 VLAN 等属性进行具体配置。
5. port link-type access
将接口 “E0/0/1”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接入类型,使其适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后续再通过相关命令确定它所属的具体 VLAN,以此将连接到该接口的终端设备划分到对应的逻辑网络中。
6. port default vlan 20
明确指定接口 “E0/0/1” 所属的 VLAN 为 20,连接在此接口上的终端设备就被纳入到 VLAN 20 的广播域当中,交换机依据 VLAN 20 的规则来处理这些设备的数据帧转发等操作。
7. int E0/0/2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2” 的接口视图,为对该接口进行链路类型、VLAN 归属等配置做准备。
8. port link-type access
把接口 “E0/0/2” 的链路类型设置为接入类型,意味着它主要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并且需要进一步配置它所属的 VLAN。
9. port default vlan 30
指定接口 “E0/0/2” 所属的 VLAN 为 30,这样连接到这个接口的终端设备就会被划分到 VLAN 30 这个逻辑网络中,其数据帧在交换机内部会按照 VLAN 30 的转发机制进行处理。
10. int E0/0/3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3” 的接口视图,准备对该接口进行相关配置,通常涉及链路类型以及允许通过的 VLAN 等关键配置内容。
11. port link-type trunk
将接口 “E0/0/3”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 trunk 类型,使其能够承载多个 VLAN 的数据帧,用于连接其他交换机或者具备 trunk 功能的网络设备,实现不同 VLAN 间的数据传输。
12.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规定接口 “E0/0/3” 这个 trunk 端口允许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 的数据帧通过,确保连接到这台交换机不同 VLAN 的设备可以通过这个端口与其他交换机上相应 VLAN 的设备进行通信,构建起跨 VLAN 和跨交换机通信的桥梁。
13. int E0/0/4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4” 的接口视图,为后续配置该接口的属性做准备。
14. port link-type trunk
把接口 “E0/0/4”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 trunk 类型,使其具备同时传输多个 VLAN 数据帧的能力,用于拓展网络连接范围以及实现更复杂的网络拓扑中的设备通信。
15.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明确接口 “E0/0/4” 这个 trunk 端口允许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 的数据帧通过,进一步增加了这台交换机与其他设备(如其他交换机)之间跨 VLAN 通信的链路通道,提升网络的连通性和扩展性。
LSW6
sys
sys lsw6
vlan batch 10 30 20
int E0/0/1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30
int E0/0/2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int E0/0/3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LSW6命令详细解释
1. sys
这是华为交换机命令,用于进入系统视图模式。在系统视图下,管理员可以对交换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全局配置,比如配置 VLAN、接口属性、路由策略等等,它是后续众多配置命令能够正确执行的基础前提,相当于打开了交换机的高级配置 “大门”。
2. sys lsw6
这条命令的作用是给交换机命名为 “lsw6”。在一个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往往会有多台交换机同时存在,为每台交换机赋予一个清晰且唯一的名称,有助于管理员快速识别和管理不同的设备,方便进行配置、维护以及故障排查等操作。
3. vlan batch 10 30 20
此命令用于批量创建 VLAN(虚拟局域网),这里创建了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 这三个虚拟局域网。VLAN 的核心意义在于将一个物理的局域网在逻辑上划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广播域,不同 VLAN 内的设备在二层层面上默认是不能直接通信的,这样可以有效隔离广播风暴、增强网络安全性以及便于网络管理,根据不同的部门、业务等需求来划分不同的 VLAN。
4. int E0/0/1
“int” 是 “interface” 的缩写,表示进入指定接口的视图模式。这里的 “E0/0/1” 代表交换机上的一个以太网接口,通过这条命令进入该接口的配置视图后,就能对这个接口的相关属性进行设置,比如链路类型、所属 VLAN 等。
5. port link-type access
这是将以太网接口 “E0/0/1”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 “access”(接入)类型。接入类型的端口主要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像电脑、IP 电话等。它的特点是该端口只能属于一个 VLAN,数据帧进入这个端口后就被打上对应的 VLAN 标签(如果交换机开启了 802.1Q 协议等相关功能),并且只会按照这个 VLAN 的规则在交换机内部进行转发。
6. port default vlan 30
这条命令明确指定接口 “E0/0/1” 所属的 VLAN 为 30。也就是说,凡是连接到这个接口上的终端设备,都会被划分到 VLAN 30 这个逻辑网络中,在交换机内部转发数据时,会基于 VLAN 30 的规则来处理这些设备发送和接收的数据帧。
7. int E0/0/2
同样是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2” 的接口视图,为后续对该接口的配置操作做准备。
8. port link-type access
把接口 “E0/0/2” 的链路类型设置为接入类型,意味着它也将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并且后续会指定它所属的特定 VLAN。
9. port default vlan 10
指定接口 “E0/0/2” 所属的 VLAN 为 10,连接在此接口上的终端设备就被纳入到 VLAN 10 的广播域当中,其数据帧在交换机内会按照 VLAN 10 的相关转发机制进行处理。
10. int E0/0/3
进入以太网接口 “E0/0/3” 的接口视图,以便对该接口进行相应配置。
11. port link-type trunk
将接口 “E0/0/3” 的链路类型配置为 “trunk”(干道)类型。Trunk 端口常用于连接其他交换机或者支持 trunk 功能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的多 VLAN 网卡等),它能够同时承载多个 VLAN 的数据帧,通过在数据帧上添加 VLAN 标签来区分不同 VLAN 的流量,实现不同 VLAN 间的数据在交换机间的传输,是实现跨 VLAN 通信的关键配置之一。
12.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0 30
这条命令规定了接口 “E0/0/3” 这个 trunk 端口允许 VLAN 10、VLAN 20 和 VLAN 30 的数据帧通过。这样,连接到这台交换机不同 VLAN 的设备,其数据可以通过这个 trunk 端口转发出去,与其他交换机上相应 VLAN 的设备进行通信,打通了跨 VLAN 以及跨交换机通信的链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