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之指针(2)

1.数组名的理解:首先测试一下数组名是否为首元素地址: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 };
	printf("&arr    =%p\n", arr);
	printf("&arr[0] =%p\n", &arr[0]);

	return 0;
}

这两个是一样的,所以数组名就是首元素地址。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数组名是首元素的地址,那么sizeof(arr)的值应该是地址大小为4或者8个字节,在x86环境下应该是4个字节的 ,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 };
	printf("&arr    =%p\n", arr);
	printf("&arr[0] =%p\n", &arr[0]);

	printf("%d\n", sizeof(arr));
	return 0;
}

结果:

出问题了,所以数组名是首元素地址这个说法应该还是有问题的。

事实是,数组名确实是首元素地址,但是有两个例外:

*sizeof(数组名)中单独放数组名,这里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计算的是整个数组的大小,单位是字节。

*&数组名,表示整个数组,取出来的是整个数组的地址

除此之外,任何地方使用数组名,数组名都表示首元素的地址。

 结果也是指向这一块。首元素的地址就是从这一块开始的,整个数组也就从这一块开始的,所以整个数组的地址也从这里开始。

那么它们的区别:

 数组名+1,70变74,加了4个字节,说明跳过了一个整型,首元素地址+1也跳过了4个字节即一个整型。第三个+1跳过了20个字节(16进制转换),说明跳过了整个数组。

因为&arr是这一个数组的地址,+1就跳过一整个数组。假如后面紧接着还有一个新数组,那么+1就跳到下一个数组去了。可以类比为你在一个数组里访问元素,+1就到下一个元素了,这里是把数组当作元素了。

2.使用指针访问数组:

int main()
{
	int arr[5] = { 1,2,3,4,5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p = &arr[0];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p + i));
	}

	return 0;
}

上期有讲到,这里不多做赘述,还是蛮好理解的。但是printf里面可以写成*(p+i)也可以写成arr[i],刚刚把arr赋给了p,arr表示首元素地址,p里面存这个地址,即p也是首元素地址,那么*(p+i)能不能用arr替代?可以的。所以也可以写成*(arr+i),那么两者是不是互通的,也就是说arr[i]也可以写成p[i]。

int main()
{
	int arr[5] = { 1,2,3,4,5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p = &arr[0];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 + i));
	}

	return 0;
}

 

 

所以arr[i] == *(arr+i) == *(p+i) == p[i] ,其实写成数组形式,编译器也会转换为指针形式来计算。还有一种就是由于加法交换律,*(arr+i)可以写成*(i+arr),既然可以这样写,也可以演变写为i[arr]。

int main()
{
	int arr[5] = { 1,2,3,4,5 };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int* p = &arr[0];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i[arr]);
	}

	return 0;
}

这个地方可以说明的是[ ]也只是一个操作符而已。

3.一维数组的传参本质: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之前都是在函数外部计算数组元素个数的,那么把数组传给函数后,可以在函数内部求数组的元素个数吗?

void test(int arr[])
{
	int sz2= sizeof(arr) / sizeof(arr[0]);
	printf("sz2=%d\n", sz2);
}
int main()
{
	int arr[10] = { 0 };
	int sz1 = sizeof(arr) / sizeof(arr[0]);
	printf("sz1=%d\n", sz1);

	test(arr);

	return 0;
}

分析一下:传参后最后打印了1,arr[0]是四个字节,也就是说前面那个sizeof(arr)也是4个字节,也就是说这个arr不是一整个的数组了。在传参的时候传了个数组名,既没有取地址也没有单独放在sizeof内部,所以arr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test函数内部要有个形参接受这个地址的话,那么这个形参应该是一个指针变量。形参写成数组的形式本质是一个指针变量,写成数组形式是为了方便理解。

结论:一维数组传参的时候,传过去的是数组首元素的地址。形参的部分可以写成指针的形式,也可以写成数组的形式,但本质上都是指针,写成数组形式是为了方便理解。

4.冒泡排序:两两相邻比较然后排序,然后换下一对,就比如3,2,1,先比较3和2,然后交换,再比较3和1,然后交换,最后比较2和1,然后交换完成排序。第一轮是把最大的来到最后,第二轮就把第二大的放到倒数第二位,以此类推。假如有n个数,那么要进行的轮数最大是n-1。再根据上面数组传参的知识先把元素个数在外面求好然后传参,再利用for循环来解决轮数的问题。

然后再实现内部的两两相邻元素的比较。随着轮数增加,需要比较的次数也会变少,有十个第一轮就有9对要比较,第二轮就有8对要比较,以此类推越来越少,那么就应该减去轮数。最后打印结果。

综上,可以有如下代码:

void bubble_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一轮冒泡排序
		int j = 0;
		for (j = 0; j < sz-1-i;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实现比较并交换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10,9,8,7,6,5,4,3,2,1 };//降序形式,实现升序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return 0;
}

 还可以优化一下,一轮冒泡排序后,如果一对都没换,说明已经有序了,那就在函数内部,假设有序,定义一个flag=1,然后在比较内部,一旦有交换,就把flag=0,最后跳出内层循环,如果flag还是=1,就跳出循环,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用一个count变量来检测,最后代码为:

int count = 0;
void bubble_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一轮冒泡排序
		int flag = 1;//假设是有序的
		int j = 0;
		for (j = 0; j < sz-1-i; j++)
		{
			count++;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实现比较并交换
				flag = 0;
			}
		}
		if (flag)
		{
			break;
		}
	}
}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6,7,8,9,10 };//降序形式,实现升序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count=%d", count);
	return 0;
}

为了体现优化后的优势,我把数组改为升序的

int count = 0;
void bubble_sort(int arr[],int sz)
{
	int i = 0;
	for (i = 0; i < sz - 1; i++)
	{
		//一轮冒泡排序
		//int flag = 1;//假设是有序的
		int j = 0;
		for (j = 0; j < sz-1-i; j++)
		{
			count++;
			if (arr[j] > arr[j + 1])
			{
				int t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mp;//实现比较并交换
				//flag = 0;
			}
		}
		//if (flag)
		//{
		//	break;
		//}
	}
}
int main()
{
	int arr[] = { 1,2,3,4,5,6,7,8,9,10 };//降序形式,实现升序
	int sz = sizeof(arr) / sizeof(arr[0]);
	bubble_sort(arr, sz);
	for (int i = 0; i < sz;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count=%d", count);
	return 0;
}

 5.二级指针:之前学的都是一级指针,虽然一级指针里面放的是别人的地址,但是它也是一个变量,也有自己的地址,那就可以把指针变量的地址取出来,放到另外一个变量里,这个变量应该得有两颗星,就是二级指针变量,用来存放一级指针变量的地址,类型是type**。

同理也有三级指针。这种其实就是套娃啦。

6.指针数组:类比整型数组和字符数组,它们分别是用来存放整型和字符的数组,那么指针数组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存放指针的数组。写法就是type* arr[ ],加个*就表示存放指向type类型的指针的数组。

例:利用指针数组来模拟实现二维数组:

首先分别创建3个整型数组,然后将这三个数组都存到一个指针数组里,因为数组名都表示首元素的地址,所以可以用指针数组来接收。

只要你去arr[n]就可以找到对应下标的起始地址。 然后就可以接着去访问里面的元素。那么就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int main()
{

	int arr1[] = { 1,2,3,4,5 };
	int arr2[] = { 2,3,4,5,6 };
	int arr3[] = { 3,4,5,6,7 };
	
	int* arr[] = { arr1,arr2,arr3 };

	int i = 0;
	for (i = 0; i < 3; i++)
	{
		int j = 0;
		for (j = 0; j < 5; j++)
		{
			printf("%d ", arr[i][j]);
		}
		printf("\n");
	}
	return 0;
}

这样子就实现了利用指针数组模拟实现二维数组了。就拿里面一个元素arr[1][1]来说,arr[1][1] 等价与 *(*(arr + 1)+ 1),

arr[1][1]:对于二维数组 arr,arr[1][1] 表示第二行(索引为1)第二列(索引为1)的元素。当使用 arr[1][1] 时,首先会找到 arr 的第二行,然后从该行中获取第二列的元素。

*( *(arr + 1) + 1):在这里,arr + 1 首先会将指针移动到二维数组的第二行(索引为1)。接着 *(arr + 1) 将获取到第二行的首元素的地址,然后 *( *(arr + 1) + 1) 将在第二行中移动到第二列(索引为1),最终得到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想要理解这点需要会上面的知识。

以上就是指针(2)的全部内容了。

  • 25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