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体式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终于搞明白了

本文探讨了如何将单体式应用迁移到微服务架构,提出了逐步迁移、停止挖掘新功能、前端后端分离和抽出服务等策略,强调了避免大规模重构的风险以及微服务架构带来的优势和实践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迁移单体式应用到微服务架构意味着一系列现代化过程,有点像这几代开发者一直在做的事情,实时上,当迁移时,我们可以重用一些想法。

一个策略是:不要大规模(big bang)重写代码(只有当你承担重建一套全新基于微服务的应用时候可以采用重写这种方法)。重写代码听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充满了风险最终可能会失败,就如 Martin Fowler 所说:“the only thing a Big Bang rewrite guarantees is a Big Bang!”

相反,应该采取逐步迁移单体式应用的策略,通过逐步生成微服务新应用,与旧的单体式应用集成,随着时间推移,单体式应用在整个架构中比例逐渐下降直到消失或者成为微服务架构一部分。这个策略有点像在高速路上限速到 70 迈对车做维护,尽管有挑战,但是比起重写的风险小很多。

Martin Fowler 将这种现代化策略成为绞杀(Strangler)应用,名字来源于雨林中的绞杀藤(strangler vine),也叫绞杀榕 (strangler fig)。绞杀藤为了爬到森林顶端都要缠绕着大叔生长,一段时间后,树死了,留下树形藤。这种应用也使用同一种模式,围绕着传统应用开发了新型微服务应用,传统应用会渐渐退出舞台。

我们来看看其他可行策略。

策略 1——停止挖掘

Law of Holes 是说当自己进洞就应该停止挖掘。对于单体式应用不可管理时这是最佳建议。换句话说,应该停止让单体式应用继续变大,也就是说当开发新功能时不应该为旧单体应用添加新代码,最佳方法应该是将新功能开发成独立微服务。如下图所示:

除了新服务和传统应用,还有两个模块,其一是请求路由器,负责处理入口(http)请求,有点像之前提到的 API 网关。路由器将新功能请求发送给新开发的服务,而将传统请求还发给单体式应用。

另外一个是胶水代码(glue code),将微服务和单体应用集成起来,微服务很少能独立存在,经常会访问单体应用的数据。胶水代码,可能在单体应用或者为服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负责数据整合。微服务通过胶水代码从单体应用中读写数据。

微服务有三种方式访问单体应用数据:

  • 换气单体应用提供的远程 API
  • 直接访问单体应用数据库
  • 自己维护一份从单体应用中同步的数据

胶水代码也被称为容灾层(anti-corruption layer),这是因为胶水代码保护微服务全新域模型免受传统单体应用域模型污染。胶水代码在这两种模型间提供翻译功能。术语 anti-corruption layer 第一次出现在 Eric Evans 撰写的必读书 Domain Driven Design,随后就被提炼为一篇白皮书。开发容灾层可能有点不是很重要,但却是避免单体式泥潭的必要部分。

将新功能以轻量级微服务方式实现由很多优点,例如可以阻止单体应用变的更加无法管理。微服务本身可以开发、部署和独立扩展。采用微服务架构会给开发者带来不同的切身感受。

然而,这方法并不解决任何单体式本身问题,为了解决单体式本身问题必须深入单体应用做出改变。我们来看看这么做的策略。

策略 2——将前端和后端分离

减小单体式应用复杂度的策略是讲表现层和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分开。典型的企业应用至少有三个不同元素构成:

  1. 表现层——处理 HTTP 请求,要么响应一个 RESTAPI 请求,要么是提供一个基于 HTML 的图形接口。对于一个复杂用户接口应用,表现层经常是代码重要的部分。

  2. 业务逻辑层——完成业务逻辑的应用核心。

  3. 数据访问层——访问基础元素,例如数据库和消息代理。

在表现层与业务数据访问层之间有清晰的隔离。业务层有由若干方面组成的粗粒度(coarse-grained)的 API,内部包含了业务逻辑元素。API 是可以将单体业务分割成两个更小应用的天然边界,其中一个应用是表现层,另外一个是业务和数据访问逻辑。分割后,表现逻辑应用远程调用业务逻辑应用,下图表示迁移前后架构不同:

单体应用这么分割有两个好处,其一使得应用两部分开发、部署和扩展各自独立,特别地,允许表现层开发者在用户界面上快速选择,进行 A/B 测试;其二,使得一些远程 API 可以被微服务调用。

然而,这种策略只是部分的解决方案。很可能应用的两部分之一或者全部都是不可管理的,因此需要使用第三种策略来消除剩余的单体架构。

策略 3——抽出服务

第三种迁移策略就是从单体应用中抽取出某些模块成为独立微服务。每当抽取一个模块变成微服务,单体应用就变简单一些;一旦转换足够多的模块,单体应用本身已经不成为问题了,要么消失了,要么简单到成为一个服务。

排序那个模块应该被转成微服务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前端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Web前端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前端)

后记


总结一下这三次面试下来我的经验是:

  1. 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原理,否则面试官一深入就会露馅!

  2. 代码能力一定要注重,尤其是很多原理性的代码(之前两次让我写过Node中间件,Promise.all,双向绑定原理,被虐的怀疑人生)!

  3. 尽量从面试官的问题中表现自己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让面试官发现你的闪光点!

  4. 多刷面经!

我把所有遇到的面试题都做了一个整理,并且阅读了很多大牛的博客之后写了解析,免费分享给大家,算是一个感恩回馈吧,有需要的朋友【点击我】免费获取。祝大家早日拿到自己心怡的工作!

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内容



2144c863cbcff965.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