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转行新选择:挑战大模型领域,开启职业新篇章

尽管我在“[大龄程序员的未来在何方]这篇文章里比较乐观地介绍了程序员保持竞争力的几个方向,但现实依然是残酷的:很多人将不得不离开软件开发工作,转型去从事其他职业。

当你要这么做时,就会感慨:想不到一切竟如此艰难!你不禁会想起李白老先生的诗: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那么,为什么会这么难呢?真有这么难吗?

我们这次就从下面几方面扒一扒难在哪里:

  • 路径依赖
  • 成本
  • 缺乏技能
  • 他人的期望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在千难万难之中,怎样找到正确的突破姿势。

作茧自缚

跳槽难,转行难,转型难,难在路径依赖、成本忍受、技能缺乏、他人期望这四点,一个一个来说说。

1. 路径依赖

我每天开车到单位,都走“科技路–沣惠南路–科技六路–团结南路–科技七路–丈八东路–丈八西路–丈八二路–锦业一路”这样一条线,下班再反向回来。不管路上堵不堵车,我都这么走。有时跑个高速后回西安,也会从高新出口下,然后再回到这条线上。

这就是我的路径依赖,当我走上这条路时,就觉得踏实、安全。

对于从事软件开发的我们来讲,也有这么个路径依赖:习惯性地会走在开发这条路上。哪怕正在慢慢丧失竞争力,哪怕公司摇摇欲坠朝不保夕,也还是会这么走着。即便哪一天不得不重新找工作,还是会第一个想到:换家公司继续做开发。

这是我们人的天性:长时间做某件事情,就会对它产生依赖、认同。一旦我们习惯了某件事,就会被它植入相应的隐藏假设——你必须做这个,进而在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时影响我们的选择。

以开发为例,很多人心中都有了这样的隐藏假设:如果你做了开发,就只能一直做开发。

正是因为这种隐藏假设遮蔽了我们的心眼,我们在转型时只能看见有限的几种可能性。

2. 成本

程序员的薪水远高于其它行业,很多朋友都是因为软件开发的高薪水而转行过来的。

我很认同一句话:当我们没有别的追求时,追求金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话反过来就成了软件开发者的魔咒:当我们发现了自己的追求,想要离开时,我们已经获得的薪酬水平就会成为我们的羁绊。

干过几年开发的朋友,想转行,薪水都会经历一个断崖式下坠,这是多数人不能承受的,也是人的天性——得到了就不想再失去。

我们习惯性的认为职场只能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我们习惯性的认为薪水只能一年比一年高,我们不能接受成长过程中的凹陷。

其实,这只是一种取舍。我们要不断攀升的薪水福利职位,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更有有幸福感、意义感。那当我们发现了一件直接就能带给我们意义感的事情时,去做它不是更好吗?你不仅不用拿钱去买、去寻找了,而且你在做它时还能赚到钱,这不是更“划算”更有价值的选择吗?

3. 缺乏技能

我们人有一种天性,一旦找到一个答案、一旦感到安全、一旦觉得稳定,就会松懈下来,不再考虑或较少考虑将来的去向。

在“[你在职场可能犯下的最大错误]那篇文章中,我详细地描述了这种状态。正是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自己托管给公司,倾向于按部就班地工作,不愿去面对更为艰难的自我更新和迭代,才会使得我们在不得不考虑转型时,发现自己除了技术一无是处,只能拔剑四顾心茫然。

4. 他人的期望

别人会对你有期待,他们希望看得懂你,不希望你带给他们看不懂的意外。我们给身边的每一个人、给我们可能看到的每一个人都编制了一个“人设”,认为他们就该按照我们设定的角色去发展,如果他超出了我们预想的“人设”,我们就会诧异、不解、愤怒,进而否定、打压。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中贴标签盛行不衰的原因。

就这一点而言,父母、伴侣、朋友对我们的期望,尤其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父母会不希望你放弃稳定又高薪的工作,伴侣会担忧你的选择不能保障优裕的家庭生活,朋友会觉得你不应该瞎折腾让自己越来越不值钱……

除了亲戚朋友,但凡稍稍熟悉你的人,都会对你有期待、有评价,都习惯用他们感到舒服的视角来框你。

别人会因为你做了软件开发工作,就把你等同于程序员这一身份,会一直强化你的优势——技术,而不看你别的方面。

比如我参加智空间的咖访谈,访谈结束后,有好几位朋友找我,就是因为我技术好,就要我帮忙做技术方案或者到他们公司从事技术工作。别人看到的,都是你过去走过的路。

比如我参加在行西安的线下聚会,有的朋友知道我是程序员,就准备外包项目给我。

再举个例子,林依轮,歌星,他唱过的《爱情鸟》这首歌,当年红遍大江南北。有一天我在“一起投吧”节目上看到他在做投资人,当时我心里就冒出一个念头——“唱歌的怎么可能懂投资”。

这就是我们习惯了的思维定式。我看了几期“一起投吧”之后,发现,林依轮还是蛮有眼光和判断的,我的那种标签式的评价太不靠谱了。

类似的事情一直发生在赵薇身上,她因为演了《情深深雨濛濛》里的陆依萍和《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而大红大紫,吃瓜群众就给了她一个人设,认为她不能做不符合她身份的事情。可是她不啊,这么多年,她当导演,自己做电影,当国际电影节评委,嫁给商人,跟商界名流过从甚密,做股权投资,投资实业……每一步都超出了吃瓜群众对她的人物设定,你刚适应她新的样子,她又抛开了往前走了,你跟不上趟了,你愤怒了,发出怒吼:“怎么能这样!你怎么可以去投资!还要玩儿杠杆控制上市公司?”

但是,为什么不可以?

破茧重生

其实前面提到的四大难,可以一个一个的破掉——只要思维转变过来即可。

我们身上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它们的结果是因为我们采取的某些行为所导致的,行为则取决于我们的某种思维。所以,只要改变思维,最终就可以改变结果。这就是我们的逆向分析模型:“结果–>行为–>思维”。

1. 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往往是因为我们低估了自己的潜能,高看了现在取得的成绩。其实想想,你现在走出的路,也是从零开始过来的。

那为什么不可以从零开始走新的路呢?况且,你在这条路上积累的经验、阅历、做事流程与方法、逻辑思维与分析等等等等,都是通用的,可以迁移到新的路径上去,你并不是从零开始呢。
所以,关键是要有一种学习型心态,要能够归零、空杯,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在“[哇,你也想自由职业啊]一文中提到的邹鑫、彭君,都是做了很多年开发后转型的。

2. 成本

对于无法接受转型后收入可能有一段时间比现在低的朋友,可以想想,你要那么高的薪水,是为了什么?

工作无非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我,更好的生活,更有意义感。那你现在的模式就是:“赚钱–>为幸福和意义花钱–>赚钱……”。

如果你切换到了更喜欢让自己更有成就感的职业上,那你的模式就变成了:“一边赚钱一边收获幸福感、成就感、意义感–>为幸福和意义花钱–>一边赚钱一边收获幸福感、成就感、意义感……”。

这就是更积极的思维转变!

3. 缺乏技能

在“[你在职场可能犯下的最大错误]一文中,我提出了以下三个方向:

  • 精进既有专业能力
  • 培养第二职业
  • 提升通用能力

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保持精进,让我们的能力与价值跟得上我们的年龄。

4. 他人的期望

当你因为别人给你贴的标签而举步不前时,要想想: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技术,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你是一个立体的、多元化的人,你具有多重角色和身份,你在开发软件时是程序员,你在写作时是作家,你在讲课时是老师,你在照顾孩子时是爸爸妈妈,你在陪伴父母时是孩子,所有的角色都是你,但没有一个单一的角色代表全部的你。

这里的思维转变点在于:

  • 你不是你的工作
  • 你不是你的标签
  • 你不是别人对你的评价
  • 别人的评价不会改变已然发生的事实

意识到这些,再进一步,你就能看到:你的价值来源于你能做什么事情、能解决什么问题,你是因为做了什么事情而成为了你,而不是别人的评价——那是后发的、后发的、后发的,是你做了事情之后他们才走的马后炮

但丁先生在700年前就看穿了这一点,他说:Go your own way;let others talk

我们呢,还在乎什么?

怎样为转型做准备

因为没有技能、因为不熟悉行业、因为年龄、因为薪水落差、因为被贴标签……在转型时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即便你心态和思维上突破了,这些困难依然在,怎么办?

首先,得做心态调试,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可能半年了还找不到钟意的工作,此时怎么办?先给自己设定找工作的预期时间,比如半年,一年,这样就没那么焦虑。给自己设定预案,设定第二套行动计划,如果转行失败,就执行第二个计划。

然后,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准备:

  1. 盘点自己的知识、技能、经历、人脉,看自己都有哪些价值
  2. 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向往、愿景,看自己想到哪里去
  3. 找到两者交叉区域,那就是你想去、又能去的地方
  4. 初步寻找身边的公司、职位,形成公司与职位的基础清单
  5. 详细了解每一个公司,根据1、2步的结果,筛选出目标公司和目标职位
  6. 针对每一个公司的每一个职位,准备一份简历,突出你与目标职位匹配的知识、技能、经历
  7. 优先考虑通过人脉、内推等方式获取面试机会;实在找不到的人推荐,再考虑网络、现场招聘等方式

最近,我和不少程序员朋友聊起了全网都在热议的大模型,如ChatGPT、GPT-4、文心一言等。大家的反应出乎我意料,就更加感到焦虑和迷茫。

这些大模型的出现,确实令人兴奋,仿佛一夜之间,AI就能做很多事情,让人想赶紧上手试试。但紧接着,焦虑就来了:技术更新太快,担心自己跟不上;害怕被AI取代,饭碗不保;看到别人都在转型,自己也在犹豫要不要跟风。

其实,这种“AI焦虑”是很正常的。毕竟,这次的技术大爆炸来得太快,让人措手不及。但焦虑归焦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克服这种焦虑,就得主动去了解AI、学习AI。

要知道,每次技术变革虽然会带来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大模型时代,对于程序员来说,就是一次绝佳的“风口”。

我认识一个后端开发的朋友,他几年前转行做程序员,抓住了互联网最黄金的时期,赚了不少钱。但最近,他发现互联网行业的红利期已过,升职加薪变得困难。然而,大模型的出现又让他看到了新的机会。他告诉我:“千载难逢,我又要转型了!”

现在,市场上对大模型人才的需求正在爆发。不少大厂都在疯狂抢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岗位,年薪近百万也不稀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所以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各种整理和分享。但苦于知识传播途径有限,很多互联网行业朋友无法获得正确的资料得到学习提升,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阶段: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

第二阶段: 在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

第三阶段: 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

第四阶段: 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

第五阶段: 大模型微调开发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大模型;

第六阶段: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了文生图小程序案例;

第七阶段: 以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为主,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会后的收获:👈
• 基于大模型全栈工程实现(前端、后端、产品经理、设计、数据分析等),通过这门课可获得不同能力;

• 能够利用大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项目需求: 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需要处理海量数据,利用大模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数据,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因此,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可以让程序员更好地应对实际项目需求;

• 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AI应用开发,实现大模型理论、掌握GPU算力、硬件、LangChain开发框架和项目实战技能, 学会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大模型部署)一站式掌握;

• 能够完成时下热门大模型垂直领域模型训练能力,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 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可以提高程序员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让程序员更加熟练地编写高质量的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
2.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
3.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
4.200本大模型PDF书籍
5.LLM面试题合集
6.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18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