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框架分层_嵌入式软件架构设计之分层设计,深入理解Flutter动画原理

在嵌入式架构中:一般分为硬件架构与软件架构。这里是嵌入式软件设计,也是大多数人接触的设计。

所谓的分层,也可以理解为模块化的设计,但是框架分层的设计一般会遵循一下几点原则

  • 每个模块提供的接口要统一,只能增加,不能改。在设计的时候得考虑好兼容性,使用起来麻烦不麻烦等等。
  • 同一级模块与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不能相互调用,只能调用它下一层的接口
  • 不同模块构成不同的层,层与层之间不能跨级调用。
  • 模块中又可以继续分层,可以增减分层,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项目需求来进行设置。

一般可以分为:硬件驱动层–>功能模块层–>应用接口层–>业务逻辑层–>应用层

让我们看看这个经典的图,简单了解一下框架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不难观察出,设计都是遵循设计的原则的,层与层之间不能相互调用。

二、框架分层的优劣势

1.优势

  • 单一职责:每一层只负责一个职责,职责边界清晰,不会造成跨级调用,在大型项目中,每个人负责的部分不一样,加快整个项目的开发进度。
  • 高内聚:分层是把相同的职责放在同一个层中,所有业务逻辑内聚在领域层。在测试的时候,只需要测试该领域的层即可,一般不需要考虑其他层的问题。
  • 低耦合:依赖关系非常简单,上层只能依赖于下层,没有循环依赖。
  • 易维护:面对变更容易修改。在平台更改后,如果只是改了驱动,其他层都不需要动,只需要把驱动层给更改,其他层的功能不需要更改。
  • 易复用:如果功能模块变动了,只需升级相应的功能模块,其他的模块不受影响,应用层也不受影响。

如果想要更好地利用这些优势,那得严格遵循设计的原则。

2.劣势

  • 开发成本高:因为多层分别承担各自的职责,增加功能需要在多个层增加代码,这样难免会增加开发成本。但是合理的抽象,根据自己的项目设置合理的层级是能降低开发成本的。
  • 性能略低:业务流需要经过多层代码的处理,性能会有所消耗。
  • 可扩展性低:因为上下层之间存在耦合度,有些功能变化可能涉及到多层的修改。

有优势也有劣势,需要根据自己的项目需要,进行部分的取舍,如果是中小型项目,可以不需要分层(如果不考虑到以后会迭代的话),或者部分分层就够了,既能利用框架分层的部分优势,也能降低开发成本。

三、一个简单的例子

由于主要讨论的是软件框架的分层设计,这里使用STM32cubemx来进行硬件的初始化,尽可能少考虑到硬件驱动的部分。

以一个智能小灯的作为例子:
功能

  • 按键控制小灯的亮度,等级为:0,1,2,3
  • 串口可以观察当前小灯亮度等级
  • OLED也可以观察当前小灯亮度等级

下面就是这个例子的一个简单的图示。
这和例子比较简单,业务逻辑层完全可以去除,直接从应用层调用功能模块层,加快开发进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后附上一点点代码,就是关于LED如何进行在不同层进行封装

硬件层

首先看HAL库生成提供的代码,这个就是LED
硬件层,也就是GPIO层,cubemx已经生成了,在stm32f4xx_hal_gpio.c(我用的是F4),以及有相应的GPIO的驱动了,这里不需要我们进行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硬件层驱动层
看LED部分的驱动:
也就是下面的这两个函数

void MX_TIM1_Init(void);
void HAL_TIM_MspPostInit(TIM_HandleTypeDef* timHandle);

/* TIM1 init function */
void MX_TIM1_Init(void)
{

/* USER CODE BEGIN TIM1_Init 0 */

/* USER CODE END TIM1_Init 0 */

TIM_ClockConfigTypeDef sClockSourceConfig = {0};
TIM_MasterConfigTypeDef sMasterConfig = {0};
TIM_OC_InitTypeDef sConfigOC = {0};
TIM_BreakDeadTimeConfigTypeDef sBreakDeadTimeConfig = {0};

/* USER CODE BEGIN TIM1_Init 1 */

/* USER CODE END TIM1_Init 1 */
htim1.Instance = TIM1;
htim1.Init.Prescaler = 168-1;
htim1.Init.CounterMode = TIM_COUNTERMODE_UP;
htim1.Init.Period = 10000;
htim1.Init.ClockDivision = TIM_CLOCKDIVISION_DIV1;
htim1.Init.RepetitionCounter = 0;
htim1.Init.AutoReloadPreload = TIM_AUTORELOAD_PRELOAD_ENABLE;
if (HAL_TIM_Base_Init(&htim1)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sClockSourceConfig.ClockSource = TIM_CLOCKSOURCE_INTERNAL;
if (HAL_TIM_ConfigClockSource(&htim1, &sClockSourceConfig)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if (HAL_TIM_PWM_Init(&htim1)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sMasterConfig.MasterOutputTrigger = TIM_TRGO_RESET;
sMasterConfig.MasterSlaveMode = TIM_MASTERSLAVEMODE_DISABLE;
if (HAL_TIMEx_MasterConfigSynchronization(&htim1, &sMasterConfig)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sConfigOC.OCMode = TIM_OCMODE_PWM1;
sConfigOC.Pulse = 0;
sConfigOC.OCPolarity = TIM_OCPOLARITY_HIGH;
sConfigOC.OCNPolarity = TIM_OCNPOLARITY_HIGH;
sConfigOC.OCFastMode = TIM_OCFAST_DISABLE;
sConfigOC.OCIdleState = TIM_OCIDLESTATE_RESET;
sConfigOC.OCNIdleState = TIM_OCNIDLESTATE_RESET;
if (HAL_TIM_PWM_ConfigChannel(&htim1, &sConfigOC, TIM_CHANNEL_2)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sBreakDeadTimeConfig.OffStateRunMode = TIM_OSSR_DISABLE;
sBreakDeadTimeConfig.OffStateIDLEMode = TIM_OSSI_DISABLE;
sBreakDeadTimeConfig.LockLevel = TIM_LOCKLEVEL_OFF;
sBreakDeadTimeConfig.DeadTime = 0;
sBreakDeadTimeConfig.BreakState = TIM_BREAK_DISABLE;
sBreakDeadTimeConfig.BreakPolarity = TIM_BREAKPOLARITY_HIGH;
sBreakDeadTimeConfig.AutomaticOutput = TIM_AUTOMATICOUTPUT_DISABLE;
if (HAL_TIMEx_ConfigBreakDeadTime(&htim1, &sBreakDeadTimeConfig) != HAL_OK)
{
Error_Handler();
}
/* USER CODE BEGIN TIM1_Init 2 */

/* USER CODE END TIM1_Init 2 */
HAL_TIM_MspPostInit(&htim1);

}

void HAL_TIM_MspPostInit(TIM_HandleTypeDef* timHandle)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 = {0};
if(timHandle->Instance==TIM1)
{
/* USER CODE BEGIN TIM1_MspPostInit 0 */

/* USER CODE END TIM1_MspPostInit 0 */

__HAL_RCC_GPIOE_CLK_ENABLE();
/**TIM1 GPIO Configuration
PE11 ------> TIM1_CH2
*/
GPIO_InitStruct.Pin = GPIO_PIN_11;
GPIO_InitStruct.Mode = GPIO_MODE_AF_PP;
GPIO_InitStruct.Pull = GPIO_NOPULL;
GPIO_InitStruct.Speed = GPIO_SPEED_FREQ_LOW;
GPIO_InitStruct.Alternate = GPIO_AF1_TIM1;
HAL_GPIO_Init(GPIOE, &GPIO_InitStruct);

/* USER CODE BEGIN TIM1_MspPostInit 1 */

/* USER CODE END TIM1_MspPostInit 1 */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Go语言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Go语言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Golang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Go)
img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Go)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GYdoKjpZ-1713028409181)]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