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线的驱动:
高速驱动器驱动传输线时,传输线的输入阻抗在往返时间内表现为电阻性,其大小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如图7.16所示,我们可以建立驱动器和传输线的等效电路模型,并计算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

驱动器可以建模为一个高速开关的电压源和一个源内电阻。电压源的具体电压与品体管的拓扑结构有关。对于CMOS器件,根据晶体管所属年代的不同,电压可在1.5~5V范围内变化。比较早的CMOS器件使用5V电压,而PCI和一些存储器总线使用3.3V电压。最快的处理器中,输出轨道电压采用2.4V或更低,内核采用1.5V或更低。这些电压是电源电压, 当器件驱动纯开路电路时,它们与输出电压非常接近。
源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器件工艺,通常在5~60Ω范围内。驱动器突然导通时,电流经源阻抗流至传输线。所以,在到达引脚之前,门的内部已有一个压降,这就意味着驱动电压不是完全加到驱动器的输出引脚上的。
把这个电路等效为电阻型分压器,就可以计算出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这时,信号将经过由源电阻和传输线阻抗组成的分压器,所以最初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就是传输线的阻抗与它和源电阻串联组合的比值,如下式:

其中,表示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
表示驱动器驱动开路电路时的输出电压,
表示驱动器的输出源电阻,
表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当源电阻很高时,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就会很低,通常这并不是件好事。图7.17绘出了特性阻抗为50Ω时,实际加在传输线上传播的电压占源电压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当输出源电阻也是50Ω时,实际加到传输线上传播的电压只有开路电压的一半。如果输出电压为3.3V,则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只有1.65V。要想可靠地触发连接在传输线上的门,这个电压可能不够大。反之,当驱动器的输出电阻减小时,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就会增加。
提示: 为了使初始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更接近于源电压,驱动器的输出源电阻就必须很小,它的重要性仅次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换句话说,为了驱动传输线,就要使加到传输线上的电压接近于源电压,这要求驱动器的输出电阻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相比要非常小。例如,如果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50Ω.则源电阻应小于 10 Ω。

若输出器件的输出阻抗特别低,如10Ω或更小,通常称之为线驱动器,因为这样就能把绝大部分电压加到传输线上。较早工艺的CMOS器件不能驱动传输线,因为它们的输出阻抗很高,约在90~130Ω范围内。由于大多数互连表现为传输线,驱动互连的电流产生器、高速CMOS 器件必须设计成低输出阻抗门。
187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