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QYResearch 机构的调研,近年来,我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一路高歌猛进。随着国内生物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对创新药物需求的水涨船高,抗体药物市场从原本的小规模,迅速迈向扩张阶段。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不断上升。类风湿关节炎、肺癌、胃癌等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多,为抗体药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助力。2023 年,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033.37 亿元人民币,2024 年约为 1374.39 亿元人民币,同比实现 33% 的增长。
在抗体药物行业中,众多企业十分活跃,其中包括恒瑞医药(600276)、君实生物(688180)、康方生物(HK.09926)、信达生物(HK.01801)、荣昌生物(688331)、舒泰神(300204)、复宏汉霖(HK.02696)、华神科技(000790),以及无锡药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行业认知:定义与分类
抗体药物是借助人工合成抗体来治疗疾病的药物。抗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精准识别并结合细菌、病毒、异常细胞等特定抗原。抗体药物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靶向特定分子,通过阻断其功能或促进其清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抗体药物的分类愈发细化,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为疾病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以满足多样化的治疗需求。
二、市场分析:产业链全梳理
抗体药物行业产业链涵盖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细胞培养基、工具酶、抗原抗体以及药物载体等。例如,优质的细胞培养基能为细胞培养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药物载体则在早期抗体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设备制造商负责生产生物反应器、分离纯化设备等核心设备,从而精确控制细胞培养环境,实现抗体的分离纯化。
中游由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构成。研发企业承担靶点发现验证、抗体工程筛选、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等关键工作;生产企业则负责细胞培养发酵、分离纯化与制剂的生产。
下游涉及医药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医药流通企业承担仓储物流和销售渠道管理工作,通过冷链配送,将抗体药物推向市场。医疗机构根据患者病情,使用抗体药物进行治疗。患者的需求和反馈,又会促使产业链各环节不断优化改进。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关联,共同推动抗体药物行业的发展。
三、行业溯源:中国抗体药物发展历程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起步,科学家们运用杂交瘤技术研制单克隆抗体,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 90 年代中期,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成熟,我国抗体药物研发取得技术突破,并开始迈向产业化。
21 世纪以来,尤其是 2010 年后,我国抗体药物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相继诞生。与此同时,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资本市场的青睐,为抗体药物行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如今,我国已涌现出多家龙头企业,在全球抗体药物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展望未来,我国抗体药物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四、市场分析:当下行业全景洞察
1. 市场规模增长
近年来,我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快速扩张。国内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创新药物需求的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市场规模的增长。此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上升,进而刺激了对抗体药物的需求。2023 年,我国抗体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033.37 亿元人民币,2024 年约为 1374.39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3%。生物技术的进步为抗体药物研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推动其朝着更高效、更安全、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使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患者对疗效更佳、安全性更高的治疗药物的需求愈发迫切。
2. 双抗药物市场
双抗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目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由于双抗药物研发难度大、技术门槛高,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双抗药物获批上市,整体销售额尚未形成较大规模。2023 年我国双抗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为 18.87 亿元;2024 年市场规模约为 44.39 亿元。在肿瘤治疗领域,双抗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同时作用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和对肿瘤治疗效果要求的提高,双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尽管当前规模有限,但双抗药物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随着更多双抗药物研发管线的推进,以及已上市产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拓展,预计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
3. 单抗药物市场
2023 年,我国单抗药物市场规模达 994 亿元,2024 年约为 1287 亿元。医保政策对单抗药物市场规模有着显著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药物的可及性得到提高,患者的用药负担得以减轻,从而刺激了市场需求,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我国单抗药物市场中,尽管国外进口品种占据一定份额,但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努力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逐步打破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各国政府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单抗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市场推广。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单抗药物被纳入医保目录,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释放市场需求。
五、市场参与者:重点企业解析
我国抗体药物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多家企业展现出强劲的研发实力和市场潜力。恒瑞医药作为行业领军者,广泛布局多个治疗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平台,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君实生物、康方生物在双抗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积极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国际化合作。信达生物全面布局新型抗体药物,创新能力突出,国际化步伐稳健。荣昌生物以 ADC 技术为核心,多款药物处于在研或上市阶段,在肿瘤和眼科疾病领域积累深厚。这些企业各具特色,相互竞争又相互促进,推动了我国抗体药物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扩大,我国抗体药物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将更加多元化,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1.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成立于 1970 年,是中国领先的医药创新企业,2000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抗肿瘤药、手术麻醉类用药、造影剂、特殊输液、糖尿病药、自身免疫药、心血管药、眼科用药等多个领域。在抗体药物领域,恒瑞医药布局广泛,涉及肿瘤、自身免疫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公司拥有抗体药、ADC(抗体偶联药物)、PROTAC(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等多种技术平台,为抗体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恒瑞医药已有多款抗体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或已上市,如 PD - 1 单抗、PD - L1 单抗、HER2 ADC(如 SHR - A1811)等。这些产品在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方面疗效良好,安全性高。2023 年,恒瑞医药营业收入为 228.2 亿元,同比增长 7.26%。2024 年 1 - 9 月,恒瑞医药营业收入为 201.89 亿元,同比增长 18.66%。
2. 君实生物
君实生物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疗法的发现、开发和商业化。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并在美国和中国多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君实生物以 “用世界一流、值得信赖的创新药普惠患者” 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在抗体药物领域,君实生物主要聚焦于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拥有多个创新药物在研和上市。公司在双抗技术领域优势明显,拥有多个双抗药物在研,如 anti - TGF - β/PD1 双特异性抗体等。这些双抗药物旨在通过同时靶向多个信号通路,提高抗肿瘤疗效。2023 年,君实生物营业收入为 15.03 亿元,同比增长 3.44%。2024 年 1 - 9 月,君实生物营业收入为 12.71 亿元,同比增长 28.9%。
六、发展趋势与行业前景:未来图景展望
1. 多特异性抗体爆发
多特异性抗体作为抗体药物领域的新兴力量,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这类抗体能够同时靶向多个抗原或表位,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低的副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特异性抗体的设计和制备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在肿瘤治疗领域,多特异性抗体潜力巨大,能够通过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的多个生长信号通路,实现更强大的抗肿瘤效果。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多特异性抗体将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为肿瘤等复杂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预计多特异性抗体市场将迅速扩大,成为抗体药物行业新的增长点,推动行业前景持续向好。
2. 肿瘤领域深化
肿瘤领域一直是抗体药物研发的重点。随着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了解,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抗体药物针对肿瘤的不同靶点和信号通路被研发出来,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同时,抗体药物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如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的联合,能够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革新,抗体药物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有望显著改善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生产工艺革新
抗体药物的生产工艺革新是推动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传统的抗体药物生产工艺成本高、效率低,限制了抗体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抗体药物的生产工艺得到显著革新。新的生产工艺如细胞培养技术的优化、纯化技术的改进等,提高了抗体药物的产量和纯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新的生产技术如连续流生产、自动化生产等的应用,也进一步提高了抗体药物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未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和优化,抗体药物的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可及、可负担的抗体药物治疗,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