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吖,我是晓衡!
有钱人与穷人的分水岭,不在于收入高低,而在于“分配金钱的习惯”。这是《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作者,哈维·艾克(T. Harv Eker)强调的。

书中提出的“6个罐子理财法”,是一套把“先分配、再消费”观念落到实处的现金管理系统。
只要每月把到手的钱(税后)先拆进6个用途明确的“罐子”(可用银行子账户/信封/记账App替代)。
就能在享受当下的同时,自动完成储蓄、投资、学习和公益,用制度替自己“先支付未来”。
为此,我用 AI专门做了一个 App 有兴趣的可以看下这篇文章财富自由的秘密!“6个罐子理财法”,我用AI把它做成了APP,效果惊艳!
有朋友对“6个罐子理财法”还是没太明白,今天我们就再来深入学习一番,加强理解。
Part.01
六个罐子心法
1. 财富自由账户 10%
用途:只进不出,专门用于能产生“被动收入”的投资,如指数基金、ETF、出租房产、债息产品等。
心法:这笔钱是替你工作的“员工”,永远不动本金,只花它生的“蛋”(被动现金流)。
2. 教育账户 10%
用途:投资自己的脑袋——买书、上课、考证书、请教练、学语言、学理财。
心法:持续提高“人力资本”才是回报率最高的资产。
3. 长期储蓄账户(梦想基金)10%
用途:为中大型目标做准备,如首付、创业金、婚礼、孩子教育。
心法:目标金额没达成前,绝不提前挪用;可放定期、货基、短债。
4. 玩乐账户 10%
用途:每月必须“挥霍精光”,用来按摩、美食、短途旅行、买游戏皮肤……任意爽。
心法:让大脑尝到“理财≠苦行僧”的甜头,避免压抑反弹、报复性消费。
5. 生活必需账户 55%
用途:覆盖房租/房贷、水电、交通、餐饮、保险、社交等所有日常开销。
心法:如果55%养不活自己,优先“开源”或“换城市/房”,而不是挪用其他罐子。
6. 给予账户 5%
用途:捐赠、发红包、请朋友吃饭、支持公益项目。
心法:先建立“钱越流动越丰盛”的宇宙观,打破“稀缺感”。
这样一看,是不是就容易多了呢?
此外,如果你已经很有钱了,55%的生活支出完全用不了这么多,怎么办呢?
有一个思路是,先把“该给未来的钱”足额喂饱,可以将剩余部分投入到财富自由账户、教育账户上去。
Part.02
使用流程示例
假如以每月的工资为10000元为例,看下面具体的操作流程。
① 发薪日当天立刻按百分比转账/分装信封或记录到 App 上:
财富自由账户:1,000
教育账户:1,000
长期储蓄:1,000
玩乐账户:1,000
生活必需账户:5,500
给予账户:500
② 设置自动转账或记账App提醒,确保“先分配”,再花生活必需。
③ 玩乐账户当月清零;财富自由账户累积到第一笔投资门槛(如1,000元买债券指数基金什么的)立即投入,让“钱开始工作”。
如果生活必需账户连续3个月超过了55%,应该先考虑增加收入或降低生活固定支出,而不是压缩投资/教育/玩乐的钱。
Part.03
落地小技巧
遇到收入不稳定的时候,比如做销售的或自由职业,可以用“上季度平均收入”做基数,避免高月份乱花、低月份崩溃。
如果有家庭的建议合并收支,但可各自保留“玩乐”、“教育”自主罐,其余共同账户按家庭预算再拆。
财富自由罐放券商余额理财,教育罐放短债基金,既隔离又生息。
先完成再完美,头3个月重点是要养成记账的习惯,把“分配动作”变成肌肉记忆,比例可微调(如生活60%、玩乐5%),逐步逼近标准。
Part.04
小结
6个罐子不是预算,而是“先给人生六个关键领域发工资”。
当你每月先支付未来、先支付脑袋、先支付快乐,剩下的日子就不会被账单追着跑,而是被目标牵着走。
点赞、再看!希望今天这篇分享,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我是晓衡专注于游戏开发技术与个人感悟分享,如果公众号上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或启发,欢迎点赞分享给更多朋友!
关注晓衡公众号,我会继续分享更多优质游戏资源与开发技巧。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