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次整理,为个人观点,仅作为中医学习或医学考试的参考。请不要用您的症状,轻易套用。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辨证施治。
一、核心知识点:经络学说的形成源流
1️⃣ 实践基础
- 针灸导引经验:远古时期砭石刺穴、导引行气实践 → 发现体表刺激与脏腑疾病的联系。经典依据:《灵枢·经水》:“若夫八尺之士……皆有大数”,反映早期人体经络测量实践。
- 病理现象观察:疾病沿特定路线传变(如“肝病胁痛循胆经放射”)→ 总结经络循行规律。
2️⃣ 理论发展
- 阴阳五行融入:经络分阴阳(如手足三阴三阳经),与脏腑五行属性相配(如肝属木对应足厥阴肝经)。
- 气血运行理论:《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 → 经络成为气血运行的通道理论。
3️⃣ 文献完善
经典著作
贡献
关键条文
《内经》
奠定经络学说框架
《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
《难经》
补充奇经八脉理论
《难经·二十七难》:“脉有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
《针灸甲乙经》
系统整理腧穴与经络关系
确立349个穴位归经
二、考研高频考点
✅ 必考重点
- 多选题高频:
- 经络学说形成的三大依据 = 针灸实践 + 病理观察 + 解剖知识(《灵枢·经水》记载古代解剖)。
- 真题示例:
- “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不包括?”
A. 穴位按压 B. 药物归经 C. 疾病传变 D. 解剖观察
答案:B(药物归经理论为后世补充)。 - 经典著作贡献:《内经》首次系统论述十二经脉循行 → 常考填空题(如“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
- 学说意义:解释病理传变(如“伤寒传经”)、指导针灸取穴(如“循经取穴”)→ 论述题高频。
三、历年真题精选
1️⃣ 选择题
“《难经》对经络学说的主要贡献是?”
A. 完善十二经 B. 提出奇经八脉 C. 定义络脉 D. 创立腧穴理论
答案:B
2️⃣ 名词解释
- “经络”: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的通道系统,包括经脉和络脉(《灵枢·海论》)。
- “经气”:经络中运行的气血及其功能活动的总称(《素问·离合真邪论》)。
3️⃣ 论述题
“试述《内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答题要点:确立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体系;提出“经络决死生,处百病”(《灵枢·经脉》);阐明经络与脏腑关系(如“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四、必背口诀与条文
速记口诀
- “内经奠基后世扬,针灸导引经验长;阴阳五行配脏腑,奇经八脉出难经”
- “经络纵横全身通,气血阴阳皆其中”(功能总括)
经典条文
-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临床意义核心条文)
- 《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
五、复习策略
- 思维导图法:以“实践→理论→文献”为轴,标注《内经》《难经》关键条文与临床意义。
- 真题实战:近5年“经络学说形成依据”出现率超60%,需结合《灵枢·经水》《九针十二原》强化记忆。
- 口诀联想:“砭石导引探经络,阴阳气血书中合” → 关联实践与理论发展脉络。
关注我,系统掌握中医考研核心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