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次整理,为个人观点,仅作为中医学习或医学考试的参考。请不要用您的症状,轻易套用。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辨证施治。
一、核心知识点:十二经脉名称与命名规则
1️⃣ 名称构成三要素
- 手足:区分经脉循行起点(手经起于上肢,足经起于下肢)。
- 阴阳:表示经脉的阴阳属性及气血多少(太阴→少阴→厥阴;阳明→太阳→少阳)。
- 脏腑:标明经脉所属脏腑(如“手太阴肺经”)。
口诀:
“手足阴阳配脏腑,气血多少定三阴三阳”。
2️⃣ 十二经脉具体名称
阴阳属性
手经(上肢)
足经(下肢)
太阴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少阴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厥阴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阳明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太阳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少阳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速记口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 流注次序简记。
二、考研高频考点
✅ 必考重点
- 分布规律(四肢部):
- 阴经:行于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 阳经:行于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 真题示例:
- “足三阳经在下肢外侧的分布顺序是?”
答案:阳明在前,少阳居中,太阳在后。 - 走向与交接:手三阴经:胸→手(从脏走手)。手三阳经:手→头(从手走头)。足三阳经:头→足(从头走足)。足三阴经:足→腹胸(从足走腹)。经典依据:《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 表里关系:肺与大肠、脾与胃、心与小肠等六对表里配属(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三、历年真题精选
1️⃣ 选择题
“手三阴经在上肢内侧的分布顺序是?”
A. 太阴、厥阴、少阴 B. 太阴、少阴、厥阴 C. 厥阴、太阴、少阴 D. 少阴、太阴、厥阴
答案: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2️⃣ 名词解释
- “一源三歧”:任、督、冲脉同起于胞中(注意与十二经脉区别)。
- “六合”:十二经别从四肢深入脏腑的离合关系。
3️⃣ 论述题
“试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及其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次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复归肺经。意义:解释病理传变(如肝病传肺)、子午流注针灸取穴。
四、必背口诀与条文
速记口诀
- “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 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交接。
- “阳明在前,少阳侧中,太阳后行” → 阳经分布规律。
经典条文
- 《灵枢·海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
五、复习策略
- 思维导图法:以“名称→分布→流注→表里”为主线,标注四肢、头面、躯干分布差异。
- 真题实战:近5年考研中“流注次序”和“四肢分布顺序”出现率超60%,需强化记忆。
- 歌诀联想法:结合“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背诵流注顺序(联想临床针灸配穴)。
关注我,系统性攻破中医考研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