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病因 之“六淫”全解析:外感病因的关键密码 医考必看
宝子们,中医基础理论里,外感病因中的六淫可是超重要的知识点,不管是日常学习还是中医考研,都得牢牢掌握。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六淫的方方面面。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可能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发生疾病,此时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二)共同致病特点
- 外感性:六淫邪气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发病,故有“外感六淫”之称。如风寒之邪多从皮毛而入,口鼻是呼吸的通道,也是邪气容易侵犯的途径。
-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多湿病、热病。
-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使人致病,又可两种或两种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等。
- 转化性:六淫邪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寒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热邪,暑湿日久可以化燥等。
二、各邪气的特性与致病特点
(一)风邪
-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为阳邪。其性开泄,是指风邪侵袭人体,易使腠理疏松开张而汗出。易袭阳位,是指风邪常侵袭人体的上部(头面)、肌表、阳经等部位,如头痛、鼻塞、咽痒、咳嗽等多为风邪所致。
-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如痹证中的“行痹”,关节疼痛游走不定。“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如风疹块,皮肤瘙痒,发无定处,此起彼伏。
-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寒、湿、燥、热等邪气多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如风寒、风热、风湿等。故风邪常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二)寒邪
-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邪具有寒冷、凝结的特性,为阴邪。寒邪侵袭人体,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如寒邪犯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寒邪直中脾胃,损伤脾胃阳气,可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
- 寒性凝滞 “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血津液运行迟缓,甚至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致病多有疼痛症状,如头痛、身痛、关节痛等。
- 寒性收引 “收引”即收缩牵引。寒邪侵袭人体,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如寒邪侵袭肌表,可使毛窍收缩,卫阳闭郁,出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寒邪客于经络关节,可使经脉拘急收引,出现关节屈伸不利、冷痛等症。
(三)暑邪
-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邪是夏季火热之气所化,具有酷热之性,为阳邪。暑邪致病多表现为高热、面赤、脉洪大等阳热症状。
- 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升散”是指暑邪易于上犯头目,内扰心神,导致心烦、头晕、目眩等症;同时,暑邪还可使腠理开泄,汗出过多,耗伤津液,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在大量汗出的同时,气随津泄,导致气虚,出现气短乏力、倦怠嗜卧等症。
- 暑多挟湿 夏季气候炎热,且雨水较多,空气湿度较大,故暑邪致病常兼挟湿邪。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还常伴有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等湿阻症状。
(四)湿邪
-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 湿邪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易损伤脾阳。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受损,运化功能失常,可导致水湿内停,出现腹胀、便溏、水肿等症。
- 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重着。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困沉重等。“浊”即秽浊。湿邪为病,可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泄、下痢黏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等。
- 湿性黏滞 “黏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如湿温病,其发热缠绵难退,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二是病程的缠绵性,湿邪致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不易速愈。
-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具有趋下、向下的特性,易侵袭人体的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带下、淋浊、泄痢等病症也多与湿邪下注有关。
(五)燥邪
-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具有干燥、收敛的特性,其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各种干燥、干涩的症状,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 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伤肺。燥邪犯肺,可出现干咳少痰、痰黏难咯、甚则痰中带血等症状。
(六)火(热)邪
-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邪具有炎热、升腾的特性,为阳邪。火(热)邪致病多表现为高热、面红、目赤、脉数等阳热症状。火(热)性炎上,故其致病多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痛、面红、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
-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邪入于营血,可影响心神,出现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症状。
- 火(热)易耗气伤津 火(热)邪致病,可迫津外泄,消灼阴液,导致津液耗伤,出现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同时,在津伤的基础上,气随津泄,可导致气虚,出现气短乏力、倦怠嗜卧等症状。
- 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即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燔灼肝经,耗劫津液,使筋脉失养,导致肝风内动,出现高热、神昏、抽搐、惊厥等症状,称为“热极生风”。“动血”即火热之邪可加速血行,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症状,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等。
- 火(热)易致肿疡 火(热)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临床可见局部红肿热痛,甚则化脓溃烂等症状。
三、考研考点总结
- 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 各邪气的特性与致病特点,需重点掌握,常以单选题、多选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 六淫邪气之间的转化关系,可能会在病例分析题中涉及。
四、历年真题回顾
单选题
- 下列哪项不属于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A. 外感性 B. 季节性 C. 传染性 D. 相兼性 答案:C。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为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传染性不属于六淫的特点。
-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 其性重浊 B. 其性黏滞 C. 其性干涩 D. 其性收引 答案:D。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包括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A选项为湿邪特点,B选项为湿邪特点,C选项为燥邪特点。
简答题
简述风邪的特性与致病特点。 答案要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
五、原文必背口诀条文
- “风为阳邪性开泄,善行数变百病长;寒为阴邪伤阳气,凝滞收引痛难当;暑为阳邪耗气津,多挟湿邪夏日狂;湿为阴邪伤脾阳,重浊黏滞趋下脏;燥性干涩易伤肺,火为阳邪炎上强,扰神耗气又动血,生风肿疡病势猖。”
- 《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
宝子们,把这些六淫的知识掌握好,中医学习和考研都能更上一层楼!记得收藏起来,反复复习哦!
关注我,获取更多中医学习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