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序言
在“3060双碳”政策目标下,工业领域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约70%),国家出台《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行业碳达峰时间表和重点任务,完善碳市场机制,扩大覆盖范围至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通过碳配额分配优化和碳价调节激励减排
01能碳管理平台建设
工业企业能源管控平台应用新一代EMS(能源管理系统)实现能耗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平台,支持碳核算与认证,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优化生产调度,金宝电子通过智能控制降低公辅设备能耗,推进能源互联网与虚拟电厂建设,提升电网灵活性和绿电消纳能力
工业领域节能降碳需政策、技术、市场协同发力:短期聚焦能效提升与清洁替代,中期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长期完善碳市场与循环经济体系。企业可通过“管理+技术”双轮驱动(数字化改造、设备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同时借助政策红利加速绿色转型。
02能碳管理思路
以能源管理为碳管理的基础,精细化管控,建立能耗三级计量,建立能耗强度管理体系,进行能效对标及策略管理。
碳盘查以能源消耗排放为主,扩展统计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源,实施碳计划管理,谈追踪,实施碳减排措施,提升企业和园区节能降碳能力。
03能碳管理平台
为工商业企业、医疗公共服务、市政民生服务、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提供更可靠、更安全、更智能、更节约的能碳服务。
04参考规范
05组网结构
系统由感知层(能源计量终端)、网络层(通讯管理终端)和平台层(能碳管理平台)三个部分组成。
● 感知层:连接于网络中的各类传感器,包括多功能仪表、充电桩、照明驱动器等。
● 网络层:智能网关,采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规约转换及存储之后将数据上传至能碳管理云平台。
● 数据层:物联网数据中台
● 平台层:提供Web页面展示,APP、小程序等多种访问方式
(一)能耗查询
区域能源管理
能源数据分析
(二)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
能耗消耗量
依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等国家标准,计算一个时间周期内,工业企业和园区的能源消费量,按照不同能源种类和计算标准煤等分别展示
能耗强度分析
手工录入或对接ERP、MES等系统,从企业、车间、产线、班组、设备等维度的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产值能耗进行统计分析
(三)能源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
能源规划
能源规划:基于负荷信息、设备信息、市场信息、地理信息等内容进行优化配置,提供经济最优的容量配置方案。
能源费用分析
根据项目设置的容量单价,需量单价,结合项目总容量,最大需量,复费率,计算用容量计费划算,还是需量计费划算
(四)能效对标
单耗对标
按国家、地方、行业和自身较优时标准指标对标,发现差距,发现问题,由此指引管理者找出优化方向
设备能效对标
当日中央空调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水泵组系统瞬时能效数据与累积能效数据,并与设定的国家、地方、行业能效指标对标
(五)能流分析
能源流向图
以桑基图的方式绘制能源流向图,对公司、车间、设备等全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
能源损耗
以树状图的方式展示能源流向,并可计算线路损耗,帮助企业发现能源浪费
(六)能效平衡与优化
多目标优化调度
基于能耗最优、成本最低和碳排放最少的经济优化调度;
考虑电网供电力平滑与电压稳定的安全运行调度策略;
需求侧响应电网互动策略。
(七)碳排放分析与碳资产管理
区域碳排放监测
了解区域整体碳排情况
区域碳排放总量统计与趋势
区域碳中和进度跟踪
重点企业碳排追踪与异常预警
独立展示区域重点企业核心碳排放数据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结构
碳排放指标完成追踪
区域碳减排监测
聚合区域内多类型资源
区域风、光、储、充装机站点信息
区域减排总量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计
碳排管理
06案例分享-某集团能碳管理平台
企业痛点
集团下的多个分子公司分布全国各地,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分散,总部缺乏工具和统计手段,无法对集团能源和碳排放做全局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项目效果
量化各分子公司能碳绩效
全局掌握能碳数据
提升经济环境价值和社会效益
Acrel8757
李亚俊18721098757
技术选型 销售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