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望京福泰酒店参加了中美IT人才俱乐部成立暨第一期交流活动 ,收获颇丰!
活动开始前,中关村人才协会的李老师,CSDN的蒋涛总,pingwest的总编骆轶航发表了精彩的开场讲话。简短干练,说明了活动的背景和目的。
当前,中国和美国成为全球IT领域的两个中心,在中美两国均有大量的IT创业公司。在美国有大量优秀的华人工程师,许多的国外人士申请在中国工作。中美IT界的人才交流开始逐渐频繁。以此为背景,CSDN和中关村人才协会组织了此次活动。未来中美两国在IT的人才交流中,必然会碰撞出一些火花。
活动的三个演讲嘉宾的背景也很有意思。
俞永福先生是中国本土的创业者,经过多年的经营,公司已经在美国,印度设立了办公室,今年又将在新的国家设立办公室,是最早从中国走出去的互联网企业。
沈思女士是在美国毕业,在美国工作,然后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做美国市场。目前开始将业务由海外转向国内。
杜启星先生则是在硅谷工作的华人工程师的代表,了解国外的IT工程师和海外华人IT工程师的状况。他们的分享可以让我们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来看中美IT界。
首先俞永福先生分享了UC的历程。俞先生分享了目前在国内普遍化的一种思维模式,很多人认为,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只能在中国发展,去海外很难。国外的互联网企业进入中国基本都会被本土的企业打败。很多人在创业时,首先将眼光定睛在了国内市场,很少关注海外市场。国内一有新的模式或者应用产生,就会被大量的抄袭,例如团购。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中国面临极其惨烈的竞争,海外市场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UC在从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时,一直在做减法。例如国内的移动应用要考虑各种网络环境,而在国外,只有一种网络。
俞先生也分享了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做海外市场时,技术不是瓶颈,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的思维模式,审美观点的差异才是瓶颈。例如在中国,红色代表了吉祥,过年大家都喜欢红色,红红火火,中国股市用红色代表上涨,绿色则代表了 ,没有人喜欢戴绿帽子。中国股市用绿色代表下跌。在美国,红色代表了危险,股市下跌用红色表示,绿色代表了祥和安静,是吉祥的颜色,股市上涨用绿色表示。
从俞先生的分享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两点,第一点,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我们在没有做事情之前,就已经给自己设定了很多障碍,这个不能做,那个做起来很危险,这个我们做不了,那个做好了会被腾讯盯上。第二点,打海外市场,要重视文化差异。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不是靠技术,靠学习可以解决的。需要借助当地的本土人才。这些人才天然了解本土的文化和市场状况。要做国际化市场,就要建立国际化团队。
第二位分享的沈思女士分享了她的经历。沈思女士从清华本科毕业后,去了斯坦福,毕业后获得了在google做产品经理的职位。在google的四年,沈思女士适应了google做互联网的模式和思维方式。4年后,沈思女士看好中国市场,想来中国创业,于是申请了在google中国工作的职位。回国后,沈思女士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中国的创业团队希望被google收购。在这个过程中,沈思女士也找到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在iphone刚在美国发布,中国还没有iphone出售的时候,沈思女士开始做移动互联网的游戏社区。眼光的前瞻是多么重要。沈思创业时,遇到了大多数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招人和成本的问题。
沈思女士发现如果她在美国招一个人,她连这个人一年的工资都付不起。如果她在国内招人,则可以招几个人,付一年的工资。中国工程师的优秀和廉价,大家可以从最近的一个段子了解。国外的一个工程师,用自己工资的六分之一,雇佣中国的工程师工作,且被评为优秀员工。沈思女士对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对比后,发现更了解海外市场。且海外市场对她来讲,比国内市场容易做,这才选择了海外市场。目前木瓜移动是全球最大的游戏开发社区之一。
第三位分享的杜启星先生是在facebook工作,负责android开发。杜启星先生分享了他是如何申请到了美国,又如何一步一步的进入facebook。我个人从他的经历中受到很多启发。杜启星先生在清华读的是化学专业,在考研时,经过分析,发现清华对他来讲,比其他学校容易考。原因是清华不考数学分析和离散数学,其他学校考这两门课。化学专业的杜启星先生自问无法在数学分析和离散数学的笔试中无法获得优势。于是选择了清华。事实也正如他所分析的,成功考入清华。
杜启星先生出国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他一直在一家非盈利组织做志愿者,中间获得了一个申请国外工作的机会,但申请失败。时隔一年后,对方要开拓中国市场,需要招一个实习生。因为对他的印象深刻,所以他轻松的获得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到美国工作后,又辗转换了工作,从纽约搬到加州。在加州又通过朋友的推荐获得进入facebook工作的机会。
从杜启星先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是一个有心人,经常能通过分析,从一个看似很难的事情中,找出缝隙,成功实现跳跃。我个人从杜启星先生的经历中,学到了不要被表象吓倒,要善于分析自己的优劣,要善于分析,善于发现机会。
在活动的提问环节,也发生了一些有趣事情。分享如下:
1、某哥们提问前,先分析了三位演讲者的背景,然后讲述了三位在过去面临的种种选择,颇有爆人隐私的感觉。套套不绝说了半天,一直没有提问,最后不得不被工作人员中断。这个哥们好像是做简历分析和工作匹配的,宣传自己的想法是好的,场合需要注意下。
2、某个大姐在听到演讲嘉宾无一例外的均提到英语水平不好,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觉得很奇怪,提问说:“我只有高中学历,也是在美国工作。我只花了半年时间就适应了美国。你们为什么用了那么长时间呢?“嘉宾们只好说:”您比一般人聪明“(杜启星说自己英语不好,目前有一个口音教练矫正他的发音,俞永福说自己英语不好,沈思说自己花了差不多五年的时间才可以流利的和美国人进行沟通。
3、某哥们提问时,先自曝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因为父亲在国外工作,也跟着到国外的public school读书,一路过来,读的都不是好学校。目前在公司工作,有些打杂,希望提高技术水平,询问如何能和facebook里面的人一起工作,或者如何找个人带,变成杜启星这样的大牛。这个哥们在提问过程中,多次提到希望有个人带,通过有个牛人带,自己也变成牛人。在杜启星回答过程中,俺中间插了一句:”目前有很多开源的项目,facebook有开源的,如果你去与这样的项目,就是在和facebook的人一起工作,google有很多开源的项目,如果你去参与这样的项目,就是和google的人一起工作“
对于这个哥们的提问,俞永福也给出了他的建议,如果想获得,就要先付出。这哥们好像是索爱的,不知为啥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