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钟声 编辑 | 红色星际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自动驾驶之心”公众号
戳我-> 领取自动驾驶近15个方向学习路线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继理想、蔚来对智能驾驶业务的组织架构调整之后,近期小鹏也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和理想、蔚来一样,小鹏这轮的调整也是根据智驾技术路线的变化,把组织架构拆散后再次重装,新的组织架构聚焦端到端模型。
小鹏这次调整的重心是技术开发部,技术开发部是小鹏的算法研发部门,涵盖感知、规划、控制、定位的算法研发。调整之后,技术开发部被拆成了三个部门,分别是AI端到端、AI应用、AI能效。
其中,AI端到端部门负责端到端模型的研发,AI应用部门负责交付。这次调整相当于算法团队一分为二,一部分去做模型,一部分去做交付。
这也是蔚小理三家对智驾组织架构调整的相同之处。
在这轮由技术路线引发的研发组织架构的变革中,蔚来、理想率先调整,反而在无图城区NOA阶段的优等生华为小鹏的调整动作比较慢,其中原因是多样的。
华为小鹏在无图城区NOA“扎”的深,趟过深水区,对城区场景的认知和理解比较深刻。端到端模型作为新技术,目前的性能是“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如何在技术切换的同时保持给用户良好的性能体验,需要非常谨慎的权衡决策。
否则端到端模型的“下限”很容易就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舆情,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想因为算法性能的bug上热搜。技术品牌的树立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扑街却是非常容易。
另外,做组织架构调整也意味着内部“革命”,权力的重新分配,而且“革命”的对象就是规则时代的功臣干将。研发的核心岗位都被规则时代的干将占据了,这些人里面很多并不懂AI,甚至有些排斥,因为这是要革自己的命。如何处置和安排规则时代的功臣是个难题,这可能是企业调整慢的一个原因。
这些人在无图城区NOA竞争过程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现在却因为技术路线变化,要适应新技术,否则就容易被淘汰。对这些干将来说,非常残酷。研发团队的士气和氛围,也是企业需要权衡的。
反倒是无图城区NOA阶段的后进生们,没有这些包袱,能够轻装上阵率先调整。
目前,随着小鹏调整落地,只剩华为还没有对组织架构调整。
端到端模型的竞争已经开打,国内企业的老传统,营销先于技术。一些新势力已经掀起一轮声势浩大的营销战,力图在端到端模型上弯道超车。
不过,拿端到端模型DEMO做营销PR的意义其实也不大,按一位科技大佬的说法:量产交付给用户使用才是王道。
量产交付才是硬考验。国内端到端模型的竞争,要看谁第一个量产上车交付给用户使用。
投稿作者为『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特邀嘉宾,欢迎加入交流!重磅,自动驾驶之心科研论文辅导来啦,申博、CCF系列、SCI、EI、毕业论文、比赛辅导等多个方向,欢迎联系我们!
① 全网独家视频课程
BEV感知、BEV模型部署、BEV目标跟踪、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多传感器标定、多传感器融合、多模态3D目标检测、车道线检测、轨迹预测、在线高精地图、世界模型、点云3D目标检测、目标跟踪、Occupancy、cuda与TensorRT模型部署、大模型与自动驾驶、Nerf、语义分割、自动驾驶仿真、传感器部署、决策规划、轨迹预测等多个方向学习视频(扫码即可学习)
②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学习社区
国内最大最专业,近3000人的交流社区,已得到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的认可!涉及30+自动驾驶技术栈学习路线,从0到一带你入门自动驾驶感知(2D/3D检测、语义分割、车道线、BEV感知、Occupancy、多传感器融合、多传感器标定、目标跟踪)、自动驾驶定位建图(SLAM、高精地图、局部在线地图)、自动驾驶规划控制/轨迹预测等领域技术方案、大模型、端到端等,更有行业动态和岗位发布!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这是一个真正有干货的地方,与领域大佬交流入门、学习、工作、跳槽上的各类难题,日常分享论文+代码+视频

③【自动驾驶之心】技术交流群
自动驾驶之心是首个自动驾驶开发者社区,聚焦感知、定位、融合、规控、标定、端到端、仿真、产品经理、自动驾驶开发、自动标注与数据闭环多个方向,目前近60+技术交流群,欢迎加入!扫码添加汽车人助理微信邀请入群,备注:学校/公司+方向+昵称(快速入群方式)
④【自动驾驶之心】全平台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