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过程组将十大知识领域里的过程组织了起来。
这个结构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过于复杂。
我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次重构。
1.立项(确立目标与授权PM和团队,明确治理结构)
选择PM与项目管理团队、授权、确定目标、建立章程、明确治理结构、争取干系人支持、召开启动会议
2.定义输出(项目将输出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达到什么质量标准,需要完成哪些工作,及其所需的职责和资源)
项目将输出什么样的产出(产品、服务和成果,以及产出之间的关系)
选择项目方案(如何才能完成)
确定产出的质量标准
为交付产出,需要完成哪些工作(WBS)
工作将由谁负责
需要哪些资源和成本
3.规划(如何才能完成2,实现1)
制定相关计划,包括进度、预算、质量、资源等相关计划
识别、评估与应对风险
发布规划
4.实施管理
组织实施
授权工作开展
管理团队
收集数据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5.监控
对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风险等进行监控
分析数据,确定现状,解决问题;预测未来,监控风险
6.交付
验收成果、移交成果、为交付后的产品提供支持,确保价值的实现
7.结项
完成收尾、评价项目、召开结项会议、解散团队
这里将定义输出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为项目后续计划奠定基础;将交付作为独立的部分,为移交成果和收益与价值实现提供支持。定义输出,一般有项目管理团队来负责,而制定后续计划,则需要管理团队带领工作团队一起完成,这更符合目前项目管理的现状。
如果上述过程在1个月的阶段中使用,就会退化到类似敏捷的一个迭代的过程。如果上述过程在一个巨型项目中执行,那就会增加更多战略性的考虑,为项目指明方向就更重要了。
站在更高视角看项目:
1.可以看到项目的商业环境,也就是该项目是因为什么样的市场发现、商业机会而启动的,商业计划、商业模式和
商业论证的结果如何。项目交付的成果,将如何应用的商业环境中,以产生效益和价值,从而实现商业目的。
2.该项目的执行环境是怎么样的。组织情况(7S)、管理体系(IPD、CMMI、SAFe、其它)、治理结构等,这部分在事业环境因素与组织过程资产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