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出现后,首先是为已有的智力提供了一个出口,人类对符号的使用有可能是在重演我们智力发展的历程。口语中最初出现的符号,除了源自本能的呼叫,就是拟声一类的词。文字最早是以图画形式出现,然后发展为象形文字。符号最早就是重现我们的感知。随着自然语言的成熟,符号逐渐用于表达我们积累的经验。早期的实词是我们日常事物分门别类的名称,那些习语则是我们片断经验的总结。语言所做就是将我们的常识符号化。
从一开始,符号就不只是一种被动的中介,符号的使用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认知方式。当我们的口语主要是拟声词的使用时,我们就会仔细聆听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进入象形文字的时代,我们会像写生一样去观察,力求抓住事物外形上的特征。
人类的思维很多时候是在潜意识或半明半暗的意识中进行,犹如水面下的暗流涌动。当潜意识或前意识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我们才可能意识到。这时候思想仍是漂浮在记忆里并未成型,随时可能消失。任何思想一经符号表示,就获得一种具象的形式,变得更容易被意识到。使用具有持久性的视觉符号,思想更是获得一种稳定的存在。符号把思想带入到显意识的层次。
符号对思想的表示与描写,使交流成为可能。交流使思想具有了公共属性。这反过来也重新塑造着人类的心智。我们可以更加自觉有意识地去整理与表达我们的经验与思想,我们对经验与思想的整理与表达更多转向事物可以达成共识的特征,而不是强调个体的体验(在认知方向)。
思想由可感知的符号表示,可以引发进一步的思考,进一步思考所形成的思想,又可以通过符号来表示,然后又开始新的循环。符号在这种过程中的作用,本书中称为反射效用。使用“反射效用”一词强调符号不只是被动的记录,而是可以激发思维,带来螺旋循环的过程,促进思想不断深入。
反射效用首先是针对个体的思考与创作。有了语言后,思考时我们总会自言自语,这不一定发出声音,可以只是默念那些脑海里不断闪现的词汇、语句、公式等。那些我们觉得有价值的想法,还会用文字记录下来。记录时会更准确地表达,准确表达对应着更仔细的思考。每完成一定量的写作,作者会通过发声朗读或者默读来检查文章的思路是否清晰,观点是否成立,还会有哪些结论,或遣词造句是否无误等,这种检查是符号反射效用的一种应用。写作主要不是既有结果的表达,而是思维过程的伴随。提起笔,思维才能细致深入,更多的思想也才会涌现。
反射效用也可以从宏观上来说。每一代人的思想通过书写符号的作品发布,后世的读者可以阅读理解,在已有的成果上,继续向前研究思考,每一代人正是以这种方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语言的反射效用也许是习以为常的,但它仍然值得强调,反射效用实际就是人类思想的引擎。这一引擎不仅适用于自然语言,也适用于其它所有的符号使用。
符号显示观念的同时,也能透出作者形成这些观念的背后思路。在正式的表达中,陈述观点只是其中的一步,论证观点才是主体。从论证的过程,逻辑的链条,素材的列举等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如何形成其思想。一个思想形成过程中,写作的中间结果也提供了理解作者的线索,这是原始手稿的价值所在。同一领域不同思想的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到作者思路的不同。更简单的是作者直接用语言描述自己思想形成的过程。对思想形成过程的说明是理论解说工作的一部分。这也将提供更多的线索激发进一步的思考。
符号的反射效用中,符号的表述也折射出符号的使用方法,对自然语言而言主要指语法。我们是先有言语的行为,很晚才出现语言学。语言学家是从言语总结出语言。人类个体对语言的学习首先也是从模仿开始。不难想象,对语言自身的发展,反射效用也是促成其变化的一个环节。
符号的反射效用中,不同媒介系统的符号,其作用也不一样。思考时的自言自语,首先是由口语捕获并显现当下正在形成的想法,这些想法随时会随口语一起消失。只有用视觉符号记录下想法,才形成持久的存在与反射。语言学家对言语行为的观察,可对口语进行,通常这需要倾听后记录,或者借助录音机这样的设备。语言学家的研究,特别是对古语、非母语的研究,更多还是依赖书面语的材料。这都是语言媒介性质的不同决定的。
符号反射效用激发的新思考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思考,比如符号的意义唤起印象层的思维;各类型的新思考产生的内容最终要回到符号表示上,循环才能继续。从全过程来说,符号的使用也是认知活动的组成部分,且是认知活动的一个中枢。今天,从可观察的角度来说,思维总是表现为对符号的使用。这是语言出现前没有,之后不可逆的一个改变,已有的思维也将受此影响而变化。
印象层思维的加工对象是印象,印象的原样是综合、立体而复杂的。视觉上的印象,它更接近于多个画面合成的全息图像,或多帧画面连续合成的视频,很多细节大脑会记忆,但我们不一定意识到。有着无数细节的丰满印象,大脑对它们的操作是困难的。这可以类比于计算机对图像、视频类文件的处理。这类文件因为容量太大,计算机处理时需要耗用较多的内存、CPU、网络资源,处理时效率经常是个瓶颈。计算机要提高处理图像、视频文件的速度,可以增加图形处理的硬件。人类思维目前并没有类似的方法来提升。
自然语言的符号是我们经验的一个索引。语言里的符号,如一个字或一个词只是几个笔划或几个字母的组合构形,通过学习训练每个人都能胜任对语言符号的识别、记忆与重现。自然语言的机制也是人人可以后天习得。语言系统相对只是个轻量级的系统,它更容易人工操作,或者说它就是为我们有意识的操作设计的。我们在轻量级语言上的主动操作,可以牵引那些更重,更不易控制的思维的开展。
任何符号使用的系统化,都可能形成一些使用的规则。在自然语言里是形成了语法,以及语言在大脑里的聚合与联想机制。有了这些规则与机制,符号的使用不只是表达其它思维形式已形成的结果,而是可以更主动地创造内容。比如自然语言使用时,可以容易地从已有词汇发散联想到其他相关的词汇,并按语法自由组合,或者从已有语句延伸出更多的相关语句。语言机制主动创造的内容,激发其它各种形式的思维,这些思维从意义或其它的侧面限制与校对着语言机制的自由创造,使其成为符合要求的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