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几个垃圾收集算法:
一、标记-清除算法 ---- 最基础的收集算法
原理: 首先标记出所有的需要回收的对象, 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
缺陷:
- 效率的问题: 标记和清楚的过程,效率都不高。
- 空间的问题: 回收后会产生大量的不连续的内存碎片。 可能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后面要分配大内存对象的时候,内存不够 , 又要在GC一次。
二、复制算法:
原理: 将内存容量划分为2块相同大小的部分,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把还活着的对象按内存顺序复制到另外一块内存,然后把这块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
缺陷:内存代价太大了, 但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现代商业虚拟机使用的复制算法:
原理: 将内存划分为3块: 内存比较大的Eden区 和 两块内存比较小的survivor区。
(如此布局的意义: IBM公司研究表明新生代中98%对象都是朝生夕死。)
Hotspot虚拟机默认 比例 8:1:1;
只有10%的内存会被浪费掉。 但是问题是我们无法保证,每次回收的时候 存活的对象都不超过10%。所以我们需要当survivor区不够用的时候, 老年代可以进行分配担保。
三、标记-整理算法
原理:让所有的存活对象都往 一段进行移动, 然后将端边界以外内存直接清理掉。
四、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器,大多支持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ion),这种算法其实没有新的思想,无非是利用前面的算法组合一下。
如上文所说,这种综合算法,把堆内存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
新生代用上面说的复制算法,老年代,因对象存活率高,也没有额外空间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标记-整理”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