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二)

此系列文章均来自于文乡枞阳,作者王乐群,特此说明。

 

田野调查手记•浮山(二)

作者:王乐群

 

本篇为你介绍《明神宗皇帝御赐龙藏敕书碑记》。

《明神宗皇帝御赐龙藏敕书碑记》,立于浮山中学内,2000年秋建亭保护。碑为长方形,青灰石质地,上有碑额,下承碑座。碑额纵0.52米,横1.02米,浮雕双龙戏游图案,内直书“圣旨”2字,字体正楷,双线钩勒。碑身纵1.93米,横0.97米,厚0.2米,四周边框细线刻画回曲龙纹。正文右起竖式,楷书阴刻,共9行,每行10至25字不等,合计173字,文后纪年之处钤盖“广运之宝” 御玺。现抄录、释文、句读如下(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注):

敕谕浮山安庆府桐城县大华严寺住持及僧众人等:

朕发诚心,印造佛《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经首护敕(令),已谕其由。尔(你寺中的)住持及僧众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帝、后)康泰,宫壶(后宫)肃清。忏已往愆尤(过失),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使)四海八方同归仁慈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治道焉!今特差汉经厂阇黎司、设监右少监任大用,赍(怀抱着)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

大明万历贰拾捌年叁月贰拾柒日。

 

调查者说

 

《明神宗皇帝御赐龙藏敕书碑记》,民间俗称“御碑”或“圣旨碑”。镌刻工整,字字方正,保存完好。详细地记叙了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月二十七日,神宗皇帝钦差送藏太监任大用赐《大藏经》于浮山华严寺的史实,是研究浮山佛教史的一份重要资料。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神宗御赐圣旨,钦差太监任大用前往“浮山安庆府桐城县大华严寺”,颁赐《大藏经》一部及护藏敕一道,要求大华严寺“住持及僧众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指帝和帝后)康泰,宫壶(指帝王后宫)肃清。……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

为了彰显皇恩,扩大影响,浮山僧人将圣旨抄录刻成石碑,建御碑亭于华严寺入口。

浮山华严寺,初名浮山寺,为佛教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于南陈时期创建。宋天禧年间(1017—1021),郑州高僧远禄禅师来到浮山,结茅安禅,开坛说法。时有洛阳义青禅师云游至浮山,远禄禅师见他精通《华严经》,便以“青华严”称之,还希望他将来能继承衣钵,住持浮山,遂将“浮山寺”易名为“华严寺”。宋嘉祐年间(1056—1063),远禄禅师“鼎新殿宇”,“阐扬九带”,华严寺因此而“名振海甸”。宋仁宗御赐匾额,并赐远禄法号为“圆鉴”。

“灭度浮山五百年,法身常住洞中天”。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前后,“深于佛理”、“兼宗禅谛”的吴应宾回到家乡浮山以后,看见远公道场已荒废五百余年和大华严寺已经只有废墟存在的状况,即起兴复之志。他请来了名僧朗目禅师、又请来刘东星做大护法,立志恢复远公道场、重新修复宋代高僧远禄禅师创建的大华严寺。

“而今面目重开现,云月溪山展笑颜”。这是朗目本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题书的摩崖诗句。在吴应宾、刘东星、黄辉、吴用先、阮自华与朗目本智的经营下,浮渡名山,名播海内,迎来了一批批学问精深的学者;华严佛寺,声名远扬,赢得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和赏赐。

清康熙九年(1670),无可禅师方以智住持浮山华严,他的高徒山足和尚主持建造了“藏经阁”和“新普同塔”等建筑。

旧时华严寺,坐北朝南,面临银涛推涌的白荡水,后靠陡峭险绝的妙高峰,左右有抱龙、天柱诸峰,确实是释子修心养性的最佳福地。

旧时浮山华严寺,缘山势而建造,错落有致,钩心斗角。山门为台基式,额上横悬“敕赐大华严寺”的楷书金字巨幅木匾;进门可见御碑亭,内立圣旨碑。登石级入宫殿式结构的前殿,名曰“大雄宝殿”(因是沈王捐金建造,又称“沈王殿”),正中高悬“浮幢净土”4个大字,为明沈王朱胤移题;殿前置方孔炤捐造的铜炉1尊和铜瓶1对;殿内靠后塑三尊大佛,佛后立匾额,竖刻“敕赐护国大华严寺”。殿后是藏经阁,上标“御赐藏经”;阁前立吴道新题、李㦂书《新建藏经阁碑记》和张英书《华严寺斋僧田碑记》。阁后为禅堂,上悬挂“远禄宗坛”匾,为明吏部尚书李戴所题,清无可禅师(方以智)又亲书“九一堂”,置于其上。堂左为“方丈室”,堂右为“枱华居”,亦为无可禅师所题。寺东建有“十王殿”,居中为“新普同塔”。寺后山林葱郁,直抵千仞石壁,上刻有明黄辉(官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题“华严佛刹”和明刘东星(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书“远公道场”摩崖擘窠大字。

 

 

昔日华严寺,建筑宏伟,“门堂三重,傍有一四阿复檐断八之殿”。(方以智《浮山游记》) 全寺“建置宏敞,楼观轩翥,金碧辉映”,(张英《浮山华严寺斋僧田记》)“擅洞壑之奇,备楼观之胜,幽深宏朗,无与为比”。(张英《御书石刻心经跋》)

华严寺毁于清末。1924年,邑人房秩伍在古寺废墟上创建浮山公学(今浮山中学前身)。

 

 

从明太祖以佛教有“阴诩皇度”到神宗认为佛教“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明代皇家,多信仰佛教,奉佛之风,吹向全国。伴随着三教合流与宗教的世俗化,“禅风寝盛,士夫无不谈禅,僧亦无不与士夫结纳。”(陈垣 《明季滇龄佛教考》第334页)越来越多僧人尤其是博学有名望的高僧得到了当权者和雅士们的尊重和礼遇。一时间,人们仿佛就像受了约定的一样,无论是皇帝后妃,还是太监宫女,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文人墨客,无论是巨富商家,还是平民百姓,大都偏好佛教,佛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明神宗继位后,继承了他的父亲穆宗崇奉佛教的政策,他的母亲慈圣皇太后更是礼佛甚勤。慈圣皇太后于万历九年(1581)托憨山大师在五台山主持无遮法会,为万历皇帝祈嗣,“过十月,皇储(长子朱常洛)生”。随着神宗第二皇子(出后即亡)、第三皇子朱常洵和第二、三、四、五女的接连出世,一向“好佛”的神宗和慈圣皇太后“崇佛愈深”。

五台山祈嗣成功,皇家人丁兴旺。万历十四年(1586),慈圣皇太后以“保圣躬,延国祚”(释德清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494页)为名,命神宗“敕颁十五藏(《大藏经》),散施天下名山”。(释德清 《憨山大师年谱疏》,第 53 页),此为明神宗时首次颁赐《大藏经》,共678函,收经6771卷。

查《明史》《鸡足山志》《憨山大师年谱疏》等书,明万历十四年(1586)以后,朝廷又于万历十七年、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四十二年颁赐了《大藏经》。 

万历十七年(1589年),印刷二十藏,“散施各省名山寺院,延请课诵”。(范承勋 《鸡足山志》)在吴应宾的疏请下,在朗目本智、刘东星、黄辉、吴用先、阮自华等人的大力争取下,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月二十七日,明神宗诏敕玺书,颁赐《大藏经》5048卷,慈圣皇太后另赐和尚紫衣袈裟、花幡、银两等;沈王又捐资万金。万历三十年(1602),全面整修华严全寺,再塑诸佛,“一时招提之盛,历十万劫,永镇名山道场,与竺乾以教同垂无尽”。(吴道新 《新建藏经阁碑记》)

由此想见,当时的浮山华严寺是何等的辉煌!是何等的荣耀!当时的迎旨诵经场面是何等壮观!是何等的感召!当时的浮山佛教是何等的兴盛!是何等的影响!当时的浮渡名山是何等的知名!是何等的骄傲!

由此想见,当时经营浮山的一班人,是何等的有高德!是何等的有才华!他们以敬畏之心呵护着浮山固有的模样,将浮渡生态名山呵护得更加有“生态”,将浮渡文化名山呵护得更加有“文化”,将浮渡佛教名山呵护得更加有“佛教”。如此经营着浮渡名山,当然能赢得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和赏赐,当然能得到当时佛陀禅者的信任与尊重。

 

调查者  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枞阳县博物馆

摄影    汪华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