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科普---免疫脂质体技术(单克隆抗体、受体修饰的脂质体)

免疫脂质体是指单克隆抗体或其片段、受体修饰的脂质体,借助其表面修饰与靶细胞表面过度表达或特有的标识物结合,从而使药物浓集于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内,经接触释放、吸附、吞噬、吞饮及融合等方式,释放出包封的药物,来特异性的杀伤靶细胞,减少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蓄积,达到增效减毒的作用。

根据靶向给药的原理不同,可将免疫脂质体分为抗体介导与受体介导两大类。

一、抗体介导型免疫脂质体

抗体介导型免疫脂质体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实现靶向给药。目前抗体主要分为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由于单抗有更高专一性,使用更为广泛。目前有150种以上单抗可应用,且同源性提高。 其发展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脂质体脂膜直接连抗体,但易被识别清除;第二阶段,用PEG修饰脂质体实现长循环,但PEG链会降低抗体结合能力;第三阶段,将抗体连接于长循环脂质体表面PEG链末端,发挥抗体的寻靶和PEG的保护功能。免疫脂质体在肿瘤诊断及治疗、基因治疗和穿透血脑屏障等领域相比传统制剂取得更好的效果,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代免疫脂质体结构图

抗体结构

脂质体上连接的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mAb),也可以是抗体Fab片段(Fab)或单链抗体(scFv),作为靶头的主要抗体类型包括完整抗体和抗体片段。

处于研究阶段的抗体靶向脂质体

除了单靶向抗体介导型脂质体,还发展出了两种抗体介导的双靶向免疫脂质体。用两种不同单抗对脂质体进行修饰,可以在药物输送过程中起到协同靶向作用,增加脂质体对靶细胞的特异性识别能力和药物输送能力。 目前单克隆抗体的发展聚焦于降低免疫原性,包括: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源抗体。在结构上,抗体有完整抗体和抗体片段中的Fab片段和单链抗体。连接方案要求简单、快速、高效,并保留抗体活性。抗体片段可通过多种方式与脂质体偶联。 然而,免疫脂质体仍面临一些挑战:①制备工艺复杂,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进一步评估。②抗体技术含量高且成本高。③抗体介导脂质体内吞能力影响载药系统穿透靶细胞能力。④肿瘤细胞抗原表达异质性限制免疫脂质体作用。

二、受体介导型免疫脂质体

受体介导型免疫脂质体基于受体与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利用不同组织细胞表达的特殊受体识别配体,实现药物靶向输送。 正常细胞癌变后,会过量表达某些受体,如VEGF、细胞粘附分子、叶酸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等,实现内吞作用。针对叶酸受体过表达的肿瘤细胞,可在脂质体表面连接叶酸。但脂质体药物分子大小影响细胞内吞,临床常采用纳米级别脂质体作为给药载体。

处于研究阶段的抗体靶向脂质体

靶向脂质体在肿瘤治疗研究多集中于上皮来源的恶性实体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原因在于:实体肿瘤具有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且位置相对固定,靶点明确,脂质体易富集于肿瘤部位,杀灭肿瘤细胞。而非实体肿瘤如白血病,异常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聚积,靶向脂质体难以到达靶部位,且无法恢复造血能力,故治疗上较为困难。

下篇预告:磁性脂质体技术

  • 3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