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脂质体递送系统功能结构设计:脂质体载药机制

脂质体是第一种成功进入临床应用的纳米递送系统。作为递送系统进行脂质体功能化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载药能力,通过制备技术创新,提升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二是靶向能力,通过脂质体表面修饰,提高脂质体在目标部位的富集;三是控制释放,将外源物理刺激诱导与脂质体程序性释药相结合;四是融合介导,增强脂质体穿透生物屏障能力,实现有效入胞。如图1所示。

脂质体载药机制

脂质体可以负载亲水性、疏水性以及晶体药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亲水性及晶体药物存在于脂膜内部,疏水性药物包封于磷脂双分子层中间。

1、被动载药方式

被动方式载药适用于几乎所有药物,制备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溶剂注入法、逆向蒸发法和冻融法等,制备时将亲水性药物溶于水相中,将疏水性药物与脂质共溶于有机相中。薄膜分散法最为常见,为加快脂质体形成,降低粒径大小,调节均匀度,可在薄膜分散法的基础上附加超声法和挤压法。被动载药法操作简单,在制备过程中无特殊附加步骤,但由于药物分散不均匀,脂质体腔内药物浓度低于外部溶液药物浓度,导致脂质体载药量和包封率比较低。利用乙醇等脂质体膜增透剂可实现药物的被动平衡态载药,有效提高载药量和包封率。

2、主动载药方式

主动载药法能够提高可电离亲水性药物的包封率,原理是建立了跨脂质双层梯度,如pH梯度、铵离子梯度和乙酸钙梯度。将脂质体用已知pH的缓冲液水合,再将脂质体加入溶解有亲水性药物且pH不同的缓冲液中,建立脂质体内外跨膜pH梯度。利用亲水性药物在不同pH缓冲液中溶解度不同,实现药物的跨膜输送,完成亲水性药物在脂质体内水相的富集。该方法可使药物包封率达95%以上,载药量达10%左右。主动载药法提高了可电离药物的负载能力,但对于众多疏水不可电离的药物没有意义。Sur等提出了由可电离的环糊精衍生物介导的主动载药新方法,即将疏水药物包埋入环糊精空腔内,形成可电离主客体络合物,再通过pH梯度法将络合物装载到脂质体内,相较于传统的被动载药方法,包封率可提高20倍。

  • 4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