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焉知死?

貌似发现一个小秘密:如果白天发布文章,好像可以不用审核(。・∀・)ノ

不过今天出了一丢丢的状况啊,白天完全没有机会去好好看书呀,那时如果要写的话,只能是瞎扯淡啊。所以我在看完一些东西,来和各位聊一聊啊。

不知道各位可曾看我前天发的,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
[地狱变原文] (https://blog.csdn.net/Damien_04/article/details/89684319)
这个作家的想象很是奇谲,单单谈及他的想象力、构思,那样的“怪人”——艺术家,不亚于庄子笔下的楚狂人——接舆,但是他的画面太过于血腥,描写的悲剧太过于沉重,他是达不到羽化登仙的境界的,所以藐姑射 ( y e ˊ ) (y\acute{e}) (yeˊ)山上的仙境,那种飘飘然、没有尘世压抑的美与宏大,芥川龙之介是感受不到。但是为什么这样的故事会让我们有深深触动,让人情不自禁地去思考呢?

我想,原因大概有一下两个方面:

一,鲁迅在谈及《红楼梦》“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时候,他说啊,“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芥川龙之介笔下仍然是有温情的,他在写良秀女儿的时候,写一个女孩的烂漫天真,尤其是她的怜悯之心,对小猴子的关爱,怎么能叫人不动心呢?看到小孩子,我觉得他们眼里有光,是对一切都十分地憧憬与向往,对一切都十分地好奇与欢欣,他们一定是热爱这个世界的。(我看我外甥亦是如此)

可是,芥川龙之介,非得让这样的一个女孩,先是不肯放还给他父亲良秀,然后又在王府惨遭凌辱,最后囚在车中,让他父亲眼睁睁望着她在火中消亡,这样的香消玉殒,怎能叫人不痛心呢?这样的悲剧,让我想起来,鲁迅的《且介亭杂文·阿金》:“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吴,杨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我希望不要有人把这一切悲剧,怪罪到良秀女儿的容颜标致,女子的美是无罪的,而有心给她贴上红颜祸水标签的人,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美虽说是“暴力”的,但美是无罪的。而且,美的消亡是令人痛心的,是悲剧,亦如圆明园被毁、巴黎圣母院失火。

二,就是死亡,良秀女儿的死,猴儿的死,良秀的死,无不令人战栗,使我肝肠寸断也。死亡可能是一个究人类之千年,无法避免也无法回答避免却的话题。一个即使是,到了当代,依然是我们及其不愿意去面对,去涉及的话题,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历史上,什么时候关于“生死”类似主题的文章是最多的嘛?答案是战争频繁,政治腐败的时期——比如又战国时期的老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实际上时道家的发展,老庄的延拓)。

大家很熟悉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生是很短暂嘛?如果你真的一天一天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么你也许会感到人生真的很短。我们终将要走向死亡,是不是除了生死之外,是不是就没有和生死一样重要其他的事情呢?老庄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点是相仿的,他们认为,生死才是重要的,甚至于他们觉得生与死是一样的,没有分别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唯唯否否,不然。

我虽然很向往他们的境界,憧憬着他们梦想中的世界,但是我不觉得除了生死之外,就没有什么是值得我留恋的了,值得我憧憬的了。比如我的家,是一个广义上的家,家中的物事,家中的人(健在的、亡故的);还有我的同学、朋友、老师、高中。记得某一篇作文的题目,“删去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我”(可能记得不大准了,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这句话讲得真的好,是此前种种的故事,是我的一切过去,造就了今天的我,好也是我,坏也是我。不要太过沮丧,也不要太过留恋,就让往事随风飘散,我们记着不说话,就挺好。

但是,一味地留恋事、物、人,似乎又陷入无限回忆的死胡同,未来是没有意义的。不,未来是有意义的。比如《地狱变》原文中的良秀,他对绘画的热爱,他对艺术的献身,他对最后作品的执着,虽然他的这样的性格,造成了他最后的消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他的生命意义,否认他对他女儿的爱,他是一个被大公带上锁链的艺术家,他最后干净的灵魂,淹没在世人的口水中;原文中的猴儿与良秀女儿,二者互为依靠,他们是可怜的、不幸的,但是他们的生与死却是有着尊严的,即使被人践踏,亦不畏惧。

而我,喜欢的事情,是去看书啊!看各式各样的书,去找寻到我的爱好。并且通过写博客的方式,让我有一个倾诉的途径,让我有一个去畅所欲言的平台,很棒。我从金庸的武侠,看到了家国大义,又看到了人世无常、造化弄人;转而又去看儿童文学,曹文轩的《草房子》,让我又感受到孩童身上的光,那种真实、纯澈;粗略地去了解“儒家经典”(“之乎者也”难懂的话 つ﹏⊂ )不求甚解;又去一个新的地方,《庄子》,一个比“之乎者也”更难懂的话 ฅʕ•̫͡•ʔฅ,但是这不妨碍,我去想象那个梦幻般的世界呀;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马原老师推的各种哲学导论、哲学文章啊······

好像我不怎么看专业书,事实确实也是这样o( ̄┰ ̄*)ゞ。不过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些是我的兴趣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但为了有一个好的物质经济基础,良好的生活条件,一个更自由的追求兴趣爱好的空间,吃饭的家伙是不能丢的,所以我还是会好好学习的,为了我能够更自由呀!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