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爆发后,社会对于数字化的需求有了一个爆发的高潮,低代码就展现出起无可比拟的优势来,并在实际应用中披荆斩棘,被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低代码应用场景极广,可以在大多数领域发挥价值。市场越来越发现,低代码是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好用且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快速应用程序开发,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交付,并提供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所以,低代码也成为数字化转型中的代名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所谓“树大招风” ,低代码平台进入到大众视野的路上也伴随着许多质疑的声音,这种声音将人们对低代码的认知引入了许多误区。今天,飞速就带你们来解开这低代码的常见五大误区。
误区1
低代码技术
近几年才出现的技术
实际上低代码技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了。当时的低代码技术是以CASE(即计算机软件工程)面貌出现的,CASE技术的理念是:集成一套实现方法和相关工具,实现系统分析、设计、代码生成、系统维护的IT系统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关注业务流程、业务对象、业务规则的描述和管理,80%以上的代码自动生成。
随后低代码技术便经历了CASE->RAD(快速应用开发平台)->LowCode(低代码技术)->MXDP(多体验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演变过程。
误区2
低代码平台
不再需要开发团队
低代码平台使用可视化建模工具来表达逻辑,并将底层代码转换为开发人员和业务用户都可以理解的可视化格式。
由于快速、大规模地构建企业级应用程序要求开发人员的持续性,因此参与开发过程的跨职能团队能满足将应用程序开发实施到企业中的最佳条件。伟大的商业思想可以更快地转化为应用程序,软件团队可以不再担心技术债务和资源限制。当然,一些低代码平台可以让业务用户构建简单的应用程序,但支持数字化转型的应用程序并不简单。它们是高可见性、大范围、企业级的应用程序,需要由专业的开发人员快速构建并与企业信息系统集成。
误区3
低代码开发
只针对简单应用
从小型到大型公司,在提及构建桌面端、移动端和网页端应用程序时,低代码平台比传统软件开发更领先一步。
我们知道低代码技术的理念是通过系统分析、可视化设计、代码自动生成技术来实现各种不同软件应用的快速开发,这里的软件应用从来不限于简单应用。为此无数IT精英不断奋斗了几十年,并将继续为此奋斗下去。著名的多体验低代平台GeneXus从事低代码技术的研发已经超过了30年。也许正是由于她的简单拖拽和配置就能够迅速生成各种简单的应用并使得国民参与编程成为可能,才造成了低代码平台只能开发简单应用的错觉。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那些只能开发简单应用的“低代码平台”不能算作真正的低代码平台。
误区4
低代码平台
基于浏览器 “所见即所得”
基于浏览器的低代码平台提供的功能有限。而在本地运行的低代码平台允许你访问源代码,提供更好的开发体验。低代码平台通常不是基于浏览器的解决方案。操作系统上本地运行意味着它们可以和你的 Windows、Mac 或 Linux 系统无缝集成。
误区5
低代码平台
降低专业开发者的作用
低代码平台利用自动化编程技术实现了很多传统程序员的重复、繁琐的手工编码工作,这不免使得许多专业开发人员认为低代码技术会降低其作用,甚至担心低代码技术会取代程序员的地位。
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任何一个软件都是先从业务语言转换成IT语言,然后又通过架构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变成指导程序员进行开发的语言,最终通过程序员的劳动变成真正的软件这样一个过程。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软件是否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关键环节,如果需求理解错误或系统设计不当,即使代码水平再高也不是客户所期望的。因此一个好的开发人员除了应该关注IT技术本身外,更应该关注对于业务的理解和对系统整体架构的把握。
反观低代码平台都是基于可视化模型驱动的开发方法,这种可视化的技术特别适合于与最终客户的业务专家进行业务沟通和设计。掌握好低代码技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另一种能力的提升,并且是更高层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