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智能汽车产业链品牌“星火计划”,是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在2022年重点打造的中国本土创新企业品牌升级的全新年度榜单系列,以技术引领、市场突围为起点,呈现中国品牌在前装量产征途中的机遇和挑战、坚持和拼搏、探索和突破、奋斗和成长。

——第1期品牌入围企业展示智驾科技MAXIEYE

过去几年,自动驾驶行业对于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争论从未消弭,如今,尽管存在杂音,也能看到产业链参与者在以不同的方式加速自动驾驶商业落地的脚步,例如规模化量产的商乘用ADAS系统,以及从不同场景切入的货运和客运服务模式。

作为业内少有的商乘用全栈式玩家,智驾科技MAXIEYE(以下简称“MAXIEYE”)一路以来飞速狂奔,其产品形态、业务布局的迭代从不停歇,但公司的核心战略方向却始终坚定——打造研发和量产的敏锐闭环,驱动滚雪球式的快速成长。

2021年12月12日,MAXIEYE迎来了第一个5周年纪念日。

回顾其创业历程,2016年,MAXIEYE正式成立,拉起了服务自动驾驶产业的这面大旗。

彼时,国内智能驾驶产业刚刚起步,在核心感知技术等方面受到严重的来自海外技术的垄断,亟待突破,这也是MAXIEYE所认为的自主智能驾驶技术全面破局的关键一环。

尔后,MAXIEYE依循渐进式路线布局自动驾驶逐级落地。以“辅助驾驶跨平台,自动驾驶分场景”作为商业化战略,已完成从L1到L4级全栈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服务的战略部署。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其以自研和突破智能驾驶产业链核心技术为锚点,以视觉感知为主打,一路以来,一步一个脚印,在技术进阶的道路上坚定而踏实。

2017年,MAXIEYE发布了第一代视觉产品,完成天使轮融资;

2018年,公司发布第二代视觉产品,全面支持深度学习车规级汽车电子方案,同时发布所罗门平台,聚拢智慧出行生态的丰富场景合作伙伴;

2019 年发布第三代视觉产品,实现单目测距测速精度领先突破,商用客车AEB市场规模化出货,实现行业垄断市场占有率,并完成Pre-A轮融资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20 年,MAXIEYE全面进军商用卡车市场,实现单月出货数万套里程碑。并发布全新品牌战略,同时完成3轮融资;

2021 年上半年,MAXIEYE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下半年完成3亿元B轮融资。其乘用车全栈L2智能驾驶系统量产,于业界首次打入10万级市场。同步与德赛西威官宣战略合作,布局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及服务。

从2016年涉足至今,“全栈”这步棋,MAXIEYE先前的步子求稳,而后的步子求大。

自动驾驶,这一未来科技故事中最重要的戏,MAXIEYE怎么唱?

镌刻的成长基因

MAXIEYE CEO周圣砚总结,在5年成长历程中,“升维、底层逻辑、快”成为镌刻公司基因中的关键词。

关于“升维”,MAXIEYE坚信,上一代技术研发和产品规模化,将为下一代平台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换言之,汽车产业的产品落地离不开工程化能力,真实量产场景的经验积累,才能避免未来技术产品路线的布局落入缺乏数据和场景论证的空中楼阁。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至于“底层逻辑”。我们可以类比人类驾驶的处理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同理,应尽可能打通底层技术链。

MAXIEYE从图像真值信息中探索类人感知和工况分析系统的内在逻辑,强化感知和规控互相校验,同时在感知前端实现距离、速度等更多目标信息属性的检测和预测,以此提升系统鲁棒性,降低对算力和传感器等硬件堆砌的依赖。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而“快”,保持高速的技术产品和商业落地的滚动迭代,则是MAXIEYE最显著的基因。随着OTA全场景闭环部署,数据驱动将进一步加速技术的演进速度,迎接不断变化的智慧产业链需求。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MAXIEYE依托国内真实道路场景数据积累和测试验证的闭环,开发了更懂中国路况的全栈技术方案和AI神经网络模型。

简单来讲,其在产品开发中通过影子模式、钩子算法,将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数据钩回来,运用到产品的性能迭代中。

同时建立了数据回灌系统,整个数据回灌系统可通过模型在环测试(MIL)、软件在环测试(SIL)、硬件在环测试(HIL)、处理器在环测试(PIL)等实现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算法训练,到功能测试的数据闭环。

该系统可将路试场景完整无损(bitmatch比特级匹配)地还原,大幅度提高工程师的测试效率。并在系统开发测试中,快速地复现问题场景,锁定问题点,高效解决问题。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不断进阶的产业化路径

成立之初,MAXIEYE便专注智能驾驶的核心技术之一——视觉感知技术的自研,不断突破视觉感知性能极限。

当视觉感知在测距、测速、预测、跟踪等各维度实现质的突破后,MAXIEYE又陆续补齐从感知到规控策略的全栈开发能力。

系统产品从L1(如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法规驱动型功能,到L2及以上自动巡航系统等舒适和智慧型功能,产品矩阵和业务板块也越发丰富,覆盖从感知系统、融合系统、规划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产品方案。

业务覆盖商用车及乘用车市场。

从商用到乘用,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到深度学习算法,从技术火种到科技平权,在周圣砚看来,一路走来,MAXIEYE最大的成绩是真正将技术创新落在量产和规模化的实处,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产业化路径。

时间回溯至2017年,彼时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刚刚起步,本土乘用车市场渗透较早,但为国际巨头供应商垄断。

商用车市场起步和渗透较晚,但在法规政策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商用车标配市场来得更快。

鉴于此,商用车技术方案市场渗透进度与国内产业发展高度同步,并且以L0-L1级安全功能作为落地“试点”,为国内新兴供应商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遇,MAXIEYE也赶上了这趟早班车。

站在MAXIEYE的视角,商用车最初的安全性基础功能需求,如AEB,既相对单一性,又有极高的技术门槛,更适合MAXIEYE作为初创公司集中精力建立第一个技术制高点。

抱着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的态度,MAXIEYE选择了行业技术制高点-单目视觉感知,同时配合产业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选择了商用车前装市场。

2019年,MAXIEYE在商用客车前装AEB市场占有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20年,在国内商用卡车ADAS法规的驱动下,MAXIEYE实现了单月出货量数万套的里程碑,客户占有率达80%以上。

经过商用车领域实践经验积累,MAXIEYE安全性功能技术已经成熟,同时建立了可跨平台的研发中台能力及高性能视觉感知技术能力,可快速移植应用到乘用车上。

其在商用车领域积累的数百万公里场景数据,也可以用于持续的技术升级迭代。

另一方面,商用重卡AEB难度远高于乘用车AEB,这也使得MAXIEYE乘用车的AEB也更加可靠,解决了多数技术供应商没能解决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MAXIEYE敏锐的产品迭代能力与破釜沉舟的勇气使其从2016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领先的行业优势,并得以在前装量产市场中持续铸高壁垒。

高工智能汽车了解到,2017年,其推出的第一代视觉产品IFVS-200,第二年即在商用车市场实现了量产。

不过,该代产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到了第二代产品,已经迭代到深度学习算法。

彼时,深度学习刚刚兴起,智驾科技也面临着一个关键的技术抉择:放弃已经在市场中验证过的机器学习的技术积累,还是开拓深度学习这个全新的未知领域?

“当时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周圣砚表示,过去几年,公司在技术上已经有了不错的积累,“也有人建议,是否采取折中的方式,保留一部分改变一部分,沿袭式创新。”

但最终,智驾科技团队投入全部力量拥抱了后者,“因为这代表着未来。”

2019年,在第三代视觉产品IFVS-500的研发中,MAXIEYE通过算法的创新,提出基于单帧图像的深度估计,实现三维立体场景构建,并基于三维信息,实现精准测距测速,平均精度误差达到5%以内。

这一代产品突破了传统单目视觉的感知局限,能够识别实线、虚线、双实线等7种以上车道线以及停止线、斑马线,支持三维数据输出。

同时可以进行可行驶区域的检测,预估路面坡度、地形。

此外,针对雨天、乡村道路等车道线突然消失或没有车道线的特殊工况,使用端到端航迹预测的方法,通过基础特征提取和高维特征抽象,输出虚拟车道线,实现车辆行进的有效引导。

MAXIEYE COO杨腾飞坚信,单一的(传感器)系统达到极致,才能真正确保整个感知系统的精确性与鲁棒性。

深耕AI视觉算法,MAXIEYE最新一代量产的视觉产品创造性地使用视频流(多帧)等图像分析技术,在三维场景构建的基础上引入时间维度的分析,实现从三维到四维感知的突破。

并可完成纯视觉测距测速、准确计算碰撞时间、稳定全局目标跟踪,更好地助力智能驾驶系统级产品的集成开发。

总体上,MAXIEYE提高感知技术性能的同时,从感知底层优化规控策略,强化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降低驾驶员因对系统不信任而产生的“焦虑”,以信赖感替代紧张感。

同时,从底层构建完整的数据闭环,让系统越用越“聪明”。

在对于感知和规控能力进行极致挖掘的过程中,MAXIEYE发现,可以基于更低的硬件成本、相对有限的算力平台实现更优的功能体验,满足10万级平价车型市场的装配需求。

于是,2021年,MAXIEYE推出了基于感知-融合-规控全栈技术链自研的MAXIPILOT® 1.0智能驾驶系统产品,于业界首次将智能驾驶系统和数据闭环下探至5-15万元级别车型,覆盖最广大的用户群体,离“科技平权”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目前,该产品已于今年内在2家乘用车品牌车型实现量产,并与客户协同,部署了OTA全场景数据闭环。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用五年撬动智能驾驶规模化?

“从公司长远发展的价值追求来看,回归社会共性价值,是一家企业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反复思考如何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类和社会进步,得出的结论是科技平权。反之,也只有真正的服务于更广大的社会群体,才能实现规模化落地,在技术和数据积累上、在社会和产业价值上,支撑我们走得更长远。”周圣砚表示。

成绩的背后

复盘MAXIEYE五年以来的成就,可归结为几个维度。

在技术战略维度,MAXIEYE实现了从视觉感知到感知+规控全栈技术链的突破,成为国内极少数可基于自主视觉实现L2及以上整车控制的技术服务商;

实现了技术业务驱动到数据驱动的突破,率先与OEM客户构建数据共享平台,并在量产车上部署OTA数据闭环系统,进而实现从算法迭代到软件升级的持续性,为高阶自动驾驶方案奠定规模化效应及数据基础。

在业务市场维度,MAXIEYE从商用车到乘用车市场稳步推进,从人机共驾的ADAS业务到“驾驶辅助跨平台,自动驾驶分场景”的完善“升维”路线布局。

而寥寥几句总结的背后,是难以详述的坚持与奋进,以及根植于血脉的企业文化。

MAXIEYE的内生动力以“创新”为驱动,这也代表着团队必须不断自我迭代,并具备持续自我颠覆的生命力。而在周圣砚看来,为了维护这样的土壤,有几点组织方式是必要的:

第一,避免等级分化的管理方式。公司内部曾发起“去总”的号召,鼓励圆桌式发声,强调每个人的平等与协作,这将促进团队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第二,最大化以善意假设出发处理团队问题。这代表着团队要有包容和容错精神,发挥每个员工的善意。

“我们相信这种无形的力量将会带领我们走得更远,同时,善意不只是对内,公司同样以‘科技向善’作为品牌价值观的落脚点,因为自动驾驶技术必须以相当高的责任感作为初心,保证安全、可靠为前提,我们希望能带来行业所需要的正向价值;”周圣砚表示。

第三,高度协同和信息透明化的内部组织形态。信息不对称、协作不敏捷等问题严重影响组织创新效率,这要从信息化协作管理、项目敏捷管理等IT手段进一步深化。

“我个人也依然在向成为一名称职CEO的路上不断努力,带领公司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周圣砚表示。

提及下一步的规划,周圣砚回答:未来1-3年,MAXIEYE将重点推进ADAS产品方案的规模化落地,以规模化推动智能驾驶科技平权时代的到来,建立数据壁垒;

与C端消费者链接,提供个性化自动驾驶服务,完善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

同步已经与德赛西威等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部署商用车自动驾驶技术及运营服务,探索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远景布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