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市场分化”加剧,专注汽车赛道才是大赢家

激光雷达赛道,正在经历新一轮市场分化。

随着部分新车前装量产定点合同进入释放周期,业务来源的不同,间接体现在激光雷达上市公司及初创公司的估值数字上。

已经公开表示激光雷达商业化的“第一波”浪潮将出现在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几家公司,尤其是Velodyne、Ouster两家公司,最新市值已经跌落至5亿美元左右,此前两家公司高峰期市值在25-50亿美元左右。

数据显示,Velodyne公司2021年销售额下降35%,至6190万美元。其中,仅约30%的销售额来自汽车行业,主要是L4级自动驾驶。同样,来自智能基础设施、工业和机器人的非汽车行业应用占到Ouster去年出货量的66%。

相比较而言,Luminar的信心更足。“2022年将是我们最关键的一年,因为我们准备在今年底推出突破性的产品。同时,包括沃尔沃汽车在内的部分前装订单将开始释放。”

尽管该公司股价相比最高点(37.73美元)也已经跌去近6成,但目前该公司市值仍维持在45亿美元左右,这是大部分专注于前装赛道但还没有上市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的估值参考线。

一、

有机构投资者表示,目前,在美国上市的激光雷达公司分为几种类型,一种是兼顾多行业应用,并且没有公开披露任何前装量产定点;一种是专注于汽车前装赛道,并同时在ADAS与自动驾驶两个市场拿到订单;还有一种则依靠传统汽车Tier1的合作切入汽车前装市场。

“一些企业的非理性引导,真的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Ouster为例,该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营收为1190万美元,同比增长86%。2021年全年营收3400万美元,出货量超过6475颗,毛利率为27%。

截至去年第四季度末,该公司签署了68份战略客户协议(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5亿美元的潜在合同收入),而2020年底只有10份。不过,该公司首席财务官Anna Brunelle却对此含糊其辞,“这些是客户提供的3-5年预测,是合同潜在收入机会的一个指标。”

与此同时,这家公司的实际业绩增长以及预估业务收入数字并不受市场欢迎。因为按照Ouster公司给出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TAM(衡量获得产品或服务100%市场的收入机会)价值约86亿美元,其中汽车业务占比最小,只有19亿美元。

按照此前披露的数据,Ouster预计2022年收入在6500万美元到8500万美元之间,同时客户项目的交付存在不确定性。而公司原定2022年的营收目标为1.07亿美元,2023年为3.23亿美元。

实际上,Velodyne、Ouster两家公司都寄希望于首先通过非汽车行业业务增长来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并在大规模生产制造环节积累经验。“从而增强应对第二波(汽车ADAS及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激光雷达增长周期的能力。”

不过,有一点非常明确,汽车前装赛道,不管是ADAS还是自动驾驶,竞争白热化。显然,前期不专注于某一条赛道,就意味着市场的不确定风险加大。

以Ouster为例,该公司在2021年初拿到了卡车自动驾驶公司智加科技的小批量订单(根据协议,Ouster提供至少2000个数字激光雷达,并准备在未来5年内大幅增加供应),这个消息也正值该公司通过SPAC方式寻求上市之际。

而到了2021年11月,智加科技宣布与Aeva达成合作(而作为智加的合作方,采埃孚也是Aeva的量产合作伙伴),后者将提供汽车级远程4D(FMCW)激光雷达。同时,双方的合作从2019年就已经开始,用于验证自动驾驶卡车解决方案PlusDrive。

在此之前,Ouster还首次将“全面推出2年标准保修期”作为公司的产品亮点,并声称是业界第一家官宣保修政策的公司。当然,公司也直言不讳,此前返修的产品问题集中在热循环性能、抗冲击和振动能力、最低运行温度和最高运行温度限制等等。

去年,该公司推出了DF系列高性能固态数字激光雷达平台,满足汽车制造商对ADAS和自动驾驶的需求。按照计划,上述产品要到2025年才具备量产条件,目前只是提供原型机和样品测试。

这个时间点显然落后于大部分激光雷达公司。

不过,该公司总裁Shauna McIntyre却信心十足,“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的传感器是绝大多数汽车OEM都在寻找的目标,我们相信Ouster是唯一一家有望满足这些要求的公司。”

遗憾的是,从去年11月对外宣布上述消息到目前为止,Ouster公司的股价从7美元附近一路下跌至2.92美元。实际上,这就是资本市场对激光雷达公司的“未来信任投票”。

这一点,也可以其他几家公司身上得到应验。

Quanergy在今年2月的SPAC合并上市中仅仅获得约1.75亿美元的新资金,而不是去年宣布计划上市时预计的2.78亿美元。目前,该公司的最新市值仅为3.46亿美元。

这家依靠光学相控阵(OPA)技术起家的激光雷达公司,近几年也在转战工业、安防、智慧基础设施等其他非汽车市场。最新进展是,基于OPA的激光雷达对10%反射率目标的探测距离刚刚达到100米。

另一个案例,就是万集科技,这是目前在中国A股市场为数不多的激光雷达概念股。2011年开始做激光雷达,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主要面向交通路侧、智能装备和面向车端的多线激光雷达。其中,交通路侧、智能装备两个市场已经产生营收。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万集科技来自激光雷达的业务收入为4618.64万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16.06%,产能大概年产1.2万台。不过,这些营收绝大部分来自交通路侧、智能装备。

此前,该公司的募投项目就是无人驾驶汽车用低成本、小型化激光雷达和智能网联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去年下半年陆续形成产能,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能30万台。

该公司认为,从行业发展来看,受一系列因素(比如,性能、稳定性及成本等多个方面符合车企需求)限制,当前车企主要处于对激光雷达上车应用的前期研发及适配阶段。

而截至上周收盘价,万集科技的市值仅为56.46亿元(人民币),还不及国内头部激光雷达初创公司估值的1/4。此前,万集科技披露的车端业务进展,也只是东风、宇通的无人驾驶小规模应用。

二、

投资机构给出的高估值,仍然建立在汽车前装市场的订单。

原因是,汽车前装激光雷达量产赛道已经进入“竞速跑”阶段(何为竞速?完成某项任务所用的时间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某项任务的完成程度)。

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球已有17家汽车制造商宣布将推出20款配备激光雷达的新车,大部分将在今明两年投产上市。

在中国市场,广汽埃安 LX Plus、威马M7、上汽智己L7、长城摩卡、上汽R-ES33、极狐阿尔法S HI版、蔚来ET7/ET5、理想X01(L9)等十多款车型已经或者计划搭载激光雷达上市。

此外,已经在汽车前装市场出货超过15万颗激光雷达的法雷奥,也在今年初正式发布全新的第三代SCALA激光雷达,性能比已经前装量产交付的前二代产品大幅提升,并满足时速达到130km/h的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感知需求。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新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接近8千颗,预计今年将进入第一个市场增长高峰期。比如,大概两周后(3月28日),标配Innovusion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猎鹰的蔚来ET7将正式开始交付。

考虑到智能驾驶前装赛道正在进入新一轮功能、硬件升级周期,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传统自主品牌、新势力一线梯队车企的必选项。相比较而言,合资品牌进展偏慢,这也给了中国激光雷达公司“抢跑”的机会。

这其中,速腾聚创重点推出了面向车规量产的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RS-LiDAR-M1,已经连续获得了广汽埃安、威马、上汽智己等多个品牌车型的定点,同时已经与极氪、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速腾聚创共计已获得40余款车型前装定点订单。

在今年2月25日,速腾聚创宣布了新一轮战略融资,将继续聚焦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的产业链生态构建。这也将进一步推动其产品在车载前装市场的量产加速。

在Innovusion自动驾驶销售市场副总裁梁鸿燚看来,基于激光雷达的冗余方案是其他车企(特斯拉坚定选择纯视觉路线)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选择。尤其是在高速行驶过程中,整车的安全制动需要100到150米提前预警距离。

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增加激光雷达的配置,不管是现有的ADAS(辅助驾驶)系统(比如,复杂场景的AEB)还是未来逐步落地的高阶智能驾驶,都会直接受益(除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安全冗余度,也是在终端消费市场建立更高的信任度)。

同时,在面向前装量产市场的降本道路上,一些激光雷达公司也已经加紧推动技术及供应链优化。比如,已经拿到获数百万台激光雷达前装定点(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的禾赛科技,推出了业内首个基于VCSEL打造的远距ADAS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

AT128以嵌入芯片的VCSEL平面化光源替代了传统激光雷达庞大的分立式器件光源,显著降低了激光雷达的制造成本;同时,这也让原本复杂的多通道装调工序得到大幅简化,大大提高了自动化产线的生产速度,获得近乎完美一致的可大规模量产化产品。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征战汽车激光雷达赛道的真正竞争力,就是专注。比如,除了基本的元器件车规级要求(某种意义上就是入门门槛),功能安全设计也至关重要。

比如,禾赛科技针对光机电软各子系统详尽的FMEA/FTA分析,全面覆盖数千条失效模式和应对策略,通过完善的失效分析及故障注入为AT128设计了完备的精确到每线的故障诊断功能,故障覆盖率高达90%以上。

按照此前计划,这家公司年产能百万台的“麦克斯韦”超级智造中心将于今年下半年全面投产,同时量产交付也将满足功能安全ASIL-B(D)的要求。

而从另一个数据也可以看出前装量产的白热化竞争。

一家激光雷达上游元器件上市公司披露数据显示,激光雷达产品从定点到量产的周期,在前几年行业刚起步阶段一般为2-3年,目前已经压缩至1.5-2年左右。“市场竞争很激烈。”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