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智能驾驶赛道来说,市场分化成为新的焦点,并将延续至未来几年。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DAS交付1238.06万辆,其中,L2级及以上标配交付同比增长36.97%,而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市场则同比大增189.02%。
在车型NOA配置价位方面,2023年标配交付新车均价从上一年的39.75万元进一步下降至35.24万元;同时,部分车企甚至已经将NOA配置价位下探至10万元级别,进一步刺激市场增速。
与此同时,头部新势力车企开始主攻城区NOA,包括小鹏、理想、蔚来、华为系等在内的数家车企已经进入城市NOA的规模化竞赛周期。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计算方案市场份额榜单》,英伟达和地平线两家头部供应商领跑,合计占比超过八成份额,并且占比数字从上半年的83.28%进一步扩大至84.48%;这进一步体现规模化效应下,计算方案格局的二八定律,并且头部效应在加剧。
其中,受益车企降本需求、生态体系完善以及系统开发成本优势,基于地平线计算方案的NOA量产车型数量持续领先。
相比上半年,上榜的五位玩家中仅有地平线和华为实现份额增长,其他玩家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地平线的市场份额从30.71%进一步提升至35.49%,份额提升幅度最大。
相比而言,英伟达的份额则出现下滑。同时,地平线与英伟达之间的差距,从上半年的约22个百分点缩小至不到14个百分点。
头部两强玩家一升一降的背后,不同计算方案的开发成本、工程师偏向已经成为关键影响要素,同时,“越多人选择的方案,综合竞争力肯定也是更高的”。
01
NOA规模化,强调降本增效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2024年NOA赛道已经进入规模化普及的新阶段,这意味着,配置车型价位的下探,车企对供应商的选择更加聚焦性价比。
而在谈及对当下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看法时,Mobileye相关高层也认为,“系统的性能和成本,是决定最终谁能胜出的关键。”
同时,不少品牌的多车型配置策略,也在试探市场的不同反馈。不管是理想还是比亚迪(新能源赛道头部车企),都在尝试英伟达、地平线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案。
“百家争鸣所带来的是竞争的热闹与激烈,关键是能够持续地为消费者、用户带来超越预期的价值和性价比,”在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汽车事业部总裁张玉峰看来,这是智能驾驶产业破局的最优解。
此外,标配,意味着数据驱动闭环模式的构建,并直接影响车企在智驾系统后续迭代升级上的功能优化和开发效率及成本。
“行业要不断完善数据闭环,用更多的数据收集更多的corner case,不断优化人工智能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在一位行业专家看来,这是不断逼近用户愿意去买的、愿意期待的用户价值的上限。
而受制于成本等因素,在NOA部分,去年吉利(吉利、极氪)、上汽(荣威)、比亚迪(腾势)、广汽(埃安)部分车型基本上以选装或顶配为主,影响搭载量数据。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接近90万辆的NOA选装车型(部分为硬件标配、软件付费)交付,除了特斯拉FSD的自研芯片,英伟达占比最高。
这意味着,参与“军备竞赛”的车企,同时还要承担很重的成本压力;对于计算方案提供商来说,如何在提升体验的同时,持续地优化系统成本,已经成为新周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为了能够满足车企的高中低阶需求,就要求计算方案有平台化的设计,架构要统一,从而帮助车企提升开发效率,降低系统开发成本。
到目前为止,市面上具备大规模出货能力的智驾计算方案,也仅有地平线、Mobileye两家可以满足「让车企自由选择,灵活配置」的要求。
比如,Mobileye在去年一口气发布的多款EyeQ6系列产品,满足不同功能需求。不过,能够实现多款多代产品同时满足当下市场需求的,仅有地平线。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地平线已经实现产品研发从单点式向系列化的关键跃迁;过去几年,征程2、征程3、征程5三款产品已经实现50多款量产车型落地,并达到400万颗的交付规模。
“统一硬件架构、统一工具链、统一软件栈,”在地平线公司看来,降本增效,缩短智驾系统开发周期,打造系统成本更优智能驾驶方案的关键。
同时,加上今年即将量产交付的下一代征程6系列,「面对高中低阶,总有一款适合你」,通过平台化可拓展的计算架构来支持不同的软件算法,并且有效的适配扩展出针对不同场景的解决方案。
此外,在产品级别,地平线也将在智驾领域首次推出SiP模组,基于BGA的封装,包含DDR芯片/PMIC电源芯片组成的最小系统,满足车规AEC—Q104。
这种在智能座舱市场已经成为趋势的模式,既大大减少Tier1及车企对于板级设计的复杂度,又能加速量产周期和量产时间,优化综合的系统成本。
02
城区NOA,比赛刚刚开始
而高速NOA普及的大背景下,城区场景无疑是新周期的新焦点。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城区NOA实际标配(包括未释放软件)占整体NOA比重达到36.89%。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上述数字将有机会突破50%;但,如何实现低成本的高性能落地,是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道难题。
实际上,去年以来,不管是纯视觉、还是「无」(或者轻地图)图方案之所以备受推崇,其实都是车企在系统成本平衡、BOM裁剪下的产物。
同时,此轮城区NOA的落地比拼,车企的首要目标是【开城数量】,主要解决的是高精地图的问题;而单一城市的道路覆盖和实际体验,将是新阶段的关键考验。
城区复杂的路况,车辆的随意变道加塞、无保护拐弯以及人车混流等场景对于当下车企的NOA系统(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来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已量产城区NOA车型仍然还是基于上一代计算平台方案进行开发的系统,不管是英伟达Orin,还是华为海思的昇腾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新模型、新算法的要求。
而近两年,基于大数据、Transformer以及BEV等新模型的落地,智驾系统也迫切需要面向高阶智驾前沿算法的最佳计算效率。同时,市场对于单芯片/多芯片的灵活扩展需求,也很紧迫。
目前,相比于对大算力的关注,行业更应该关注的是体验和怎样给客户带来更有性价比的方案。而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城区NOA规模化战役一旦开打,计算方案就必须做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还要能屈能伸。
这意味着,城区NOA的真正竞赛,才刚刚打响。未来市场格局将会如何变化,依然值得观望。
就在2023广州车展期间,地平线率先推出征程6系列,基于统一的BPU纳什计算架构,并首次实现能够覆盖从低到高全阶智能驾驶需求的系列车载智能计算方案。
按照计划,征程6系列将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并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首批量产车型交付。其中,征程6旗舰专为新一代城区高阶智驾而生,算力高达560 TOPS,对BEV、Transformer等先进模型的支持效率业界领先。
比如,BPU®纳什架构专为大参数Transformer而生,对于传统CNN类算法的FPS表现数倍于主流竞品,对于高阶智驾先进Transformer类算法的FPS表现数十倍于主流竞品。
而客户的认可,是产品最好的口碑。目前,征程6量产意向合作伙伴包括比亚迪、广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博世等汽车领域头部企业。
同时,区别于智能驾驶计算方案赛道的其他玩家,地平线的核心竞争力是独有的跨三域系统工程化能力,包括领先的软件技术栈、成熟的硬件基础设施、丰富的量产工程经验,基于此提供效率领先的高阶智驾计算方案,并能够加速客户的量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