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增速「双降」,英飞凌代理起家的英恒科技怎么了?

在过去几年,依托英飞凌的强势地位,英恒科技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取得显著增长。然而,2023年其营收增速放缓,受新能源市场低增速和国产芯片崛起影响,特别是MCU和IGBT的竞争加剧,股价也受到市场压力。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过去十几年时间,有不少中国汽车软硬件供应商依靠代理贸易、方案及软件外包开发等方式获取市场红利。比如,中科创达+高通,还有英恒科技+英飞凌。

成立于2001年的英恒科技,是全球汽车芯片巨头英飞凌在大中华区汽车板块最大的分销商,提供新能源、车身控制、安全及动力传动系统的关键汽车电子部件解决方案。

最早在2005年,英恒科技就与英飞凌签订汽车半导体器件的分销协议。从2015年开始,借助中国汽车市场的升级转型,业务重心快速从传统汽车电子扩展至新能源、智能化领域。

2018年,英恒科技在港股IPO上市;从2021年开始,受益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这家以英飞凌方案开发(近年来逐步涉足Tier1业务,提供包括BMS、摄像头在内的软硬一体产品)和芯片代理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业绩也是水涨船高。

比如,在广汽埃安、昊铂,英恒科技(旗下金脉电子)已经量产交付BMS电池管理模块、前视ADAS摄像头等电动化、智能化相关产品。

数据显示,2021年该公司实现收入31.76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2亿元,同比增长112%。2022年继续上涨,实现收入48.30亿元,同比增长52%;净利润为4.11亿元,同比增长105%。

其中,新能源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在2022年继续成为该公司的主要增长动力,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1%,达20.67亿元,占到总营收的43%。

而在这背后,是英飞凌在汽车市场的强势地位。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英飞凌在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达12.7%,排名全球第一。其中,在汽车功率半导体市场遥遥领先,占据31.7%的市场份额;

此外,在智能化部分,汽车传感器领域的市占率达14.1%(比如,毫米波雷达芯片);在MCU领域的市占率为22%;在车用NOR Flash存储芯片领域更是市占率全球第一。

其中,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不管是1.0的融合控制器,还是集成算力的2.0域控)领域,英飞凌的TC397系列更是几乎垄断市场。

而在2022年,英恒科技也把智驾网联的解决方案业务独立分类,去年收入增长151%至2.55亿元,涉及芯片(代理分销)、PCBA到研发、测试验证以及研转产、量产售后等全流程服务。

同时,旗下子公司金脉电子,更是借助与地平线的合作关系(官方授权硬件IDH合作伙伴之一),陆续拿到多家客户的智驾域控订单。

不过,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不管是上游芯片的玩家增多,还是下游供应链的向上整合,英恒科技的业绩出现新的变化。

图片

最新公布的年度财报显示,2023年英恒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8.02亿元,同比仅增长20.12%,相比上年同期增速下滑50%;毛利为10.84亿元,同比仅微增4.13%。

而在净利润方面,英恒科技在2023年出现同比下滑23.84%,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周期也宣告结束。业务毛利率从2005年的26.18%持续下滑至18.68%;净利率则从12%下滑至5.39%。

这其中,一方面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进入低增速周期;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完成新能源车交付726.81万辆,同比增长38.89%,增速较往年出现大幅下滑。

尽管英恒科技的新能源板块业务收入增速与市场增速相匹配,但该公司也坦言,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进行了价格调整,也导致毛利率出现下滑。

同时,该公司也明确指出:国产车规级芯片供应增加,尤其是与英飞凌竞争的MCU、IGBT等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升。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国内至少有超过20家企业正在争夺高性能车规级MCU市场。

比如,芯驰科技推出的高性能MCU,陆续在BMS(宁德时代是大客户,也是股东)、底盘、网关等高安全要求、中高端市场形成规模化交付,这对英飞凌等外资汽车芯片厂商构成巨大压力。

而在去年已经实现超400万颗车规级MCU交付的国芯科技,也在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的整车控制器(VCU)、车身域/区域控制器等应用布局。

此外,包括头部车企、Tier1也在加速MCU、SoC等汽车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这对于高度依赖英飞凌的英恒科技来说,中长期风险已经凸显。

同时,在智能驾驶赛道,英恒科技也面临巨大的考验。2023年,该公司来自智能网联解决方案营收同比增长59%,增速相比上年大幅度下滑。

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在加剧,域控制器价格战也在不断向上游传导;另一方面,市场上的方案可选择项也在增加。

比如,和英恒科技一样,作为地平线另一家IDH合作伙伴,映驰科技则是主推NXP S32G,后者也是目前全球汽车智能网关、中央域控制器的主流选择。

尤其是从去年开始,国内车企和Tier1重点布局的多域融合产品,NXP S32G的曝光度极速上升,覆盖从舱泊一体、舱驾一体以及中央域控等多个产品。

而对标NXP S32G的英飞凌下一代AURIX™ TC4x,计划从2024年下半年逐步量产交付;不过,相比而言,前者在多A53内核(4-8个)、以太网数据包加速器等方面,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时间,英恒科技港股市值从最高点已经下跌接近70%,股价从去年4月份的5.92港元掉落至1.91港元(截止3月22日)。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