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智能汽车新赛道开启,谁能抢食「年超350万辆」市场蛋糕?

舱泊一体市场已经“火爆开启”。

去年开始,包括博世、安波福、华阳、亿咖通科技等纷纷推出了舱泊一体方案,部分已经获得了主机厂的定点或量产。比如,亿咖通科技推出的亿咖通·安托拉1000计算平台“舱泊一体”升级版配备了7nm车规级SoC“龍鹰一号”,目前已经搭载在吉利银河E5车型当中。

与此同时,多位企业人士表示,在降本增效、跨域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主机厂对于舱泊一体的需求日趋高涨,目的是为了实现汽车智能化的降本和普及。

在这背后,各大车企基本已经配备了高通8155、高通8295等大算力智能座舱芯片,在算力上存在一定的余量,为舱泊一体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搭载智能数字座舱(大屏+语音+车联网+OTA)前装标配交付1212.11万辆,前装搭载率为57.40%。其中,座舱域控制器前装标配交付349.01万辆,同比增长111.43%,前装搭载率已经突破16%。

这就意味着,主机厂只需要将泊车传感器接入到原有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当中,并且将泊车算法融合,即可实现智能座舱、360全景环视、泊车功能的融合,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据了解,舱泊一体大约可以节省数百元甚至是近千元的成本。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同时配套自动泊车(APA)与座舱娱乐系统的交付量接近350万辆,并以每年20-30%的速度保持增长。也就是说,舱泊一体拥有年超350万辆的潜在升级市场,目前整个市场已经全面启动。

01 汽车智能化普及的关键:降本

当前,汽车智能化竞争愈发激烈,如何迅速降低汽车智能化普及的成本,并且提高开发效率,已经成为了各大主机厂决战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核心关键。

“舱泊一体、舱驾一体等基于整车电子架构升级的融合系统,不仅能够降低整车成本,还能够提高开发效率,提升用户的智能化体验。”亿咖通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舱泊一体已经成为了主机厂实现汽车智能化降本的重要趋势。

而辅易航智能科技合伙人&CTO伍世财也表示,大部分车企推出的新车都配备了大算力异构计算芯片,比如高通8155/8255/8295等,在算力一般都会留有余量。因此,在座舱域控当中,接入超声波雷达和环视摄像头,就可以实现APA等泊车功能,省去了计算芯片及外围器件的成本,大约为400-500元。

以博世基于高通8255或8295芯片推出的舱泊一体方案为例,该方案将车辆原有的传感器(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直接接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上,在座舱SoC上集成泊车算法,在MCU上集成功能安全软件,就可以将泊车功能集成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当中,从而节省了泊车控制单元的硬件成本,并且可以简化整车电子电器架构和泊车功能的软硬件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舱泊一体的诞生,不仅可以实现硬件的降本,还可以更好地优化泊车功能。借用座舱SoC的GPU等能力,AVM和APA可以实现3D渲染能力、环境拼图等功能,从而提升泊车场景下的人机交互设计体验。

众所周知,市场上的泊车功能已经从辅助泊车、半自动泊车到APA自动泊车的演进,但由于大部分泊车仍以独立系统的形式上车,导致APA自动泊车的渗透率一直还较低,且大多数仅以“科技配置”作为车型高配存在。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APA交付350.48万辆,同比增长22.1%,前装搭载率为16.6%。其中,30万元以上车型交付量占比超过6成。

“舱泊一体的到来,有望提升APA自动泊车在中低配车型的配置率。未来,伴随着舱泊一体和泊车功能体验的不断迭代升级,泊车功能将成为汽车智能化的必备功能项。” 伍世财如此表示。

事实上,高通8155芯片的算力发挥到极致,也可以实现基础的泊车功能。有企业人士表示:“高通8155的AI算力为8TOPS,这个算力对于ADAS功能可能有些吃紧,但对于算力需求较小的基础泊车功能,还是可以实现的。”

可以预见,伴随着越来越多舱泊一体方案的落地,传统APA泊车的性价比痛点将得到解决,由此也将驱动泊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增长。

02 谁才是舱行泊一体的最优解?

近两年来,行泊一体市场一片火爆,主机厂、Tier1、智驾厂商、算法公司、芯片厂商等都在布局,并且全力推动泊一体方案的量产与落地。

对比之下,舱泊一体的市场“声量”却小得多。这背后的核心关键在于,无论是在主机厂内部,还是Tier1内部,座舱与泊车都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团队负责。同时,座舱功能和泊车功能的开发模式也不同,如果要实现两大功能的融合,需要在人才层面和组织层面进行变革。

不过,这一现象在今年已经得到了改变。有企业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在降本增效、车市价格战、智驾平权等大背景之下,包括合资主机厂、中国自主品牌都在积极寻找舱泊一体的供应商,以求实现汽车智能化的快速降本。

由此,舱泊一体市场“火爆”启动,包括博世、亿咖通科技、德赛西威等Tier1纷纷拿下舱泊一体项目定点,预计在2024-2025年内实现量产。

从市场上已经推出的舱泊一体方案来看,大部分舱泊一体方案都是基于单颗座舱SoC芯片实现智能座舱与泊车功能的融合,而SoC方案除了高通8255、8295之外,还有芯擎科技“龍鷹一号”、芯驰科技高性能车规处理器X9U、X9SP等国产芯片。

比如,德赛西威与芯驰科技共同打造的国产化智能座舱域控平台—DS06C,基于后者的新一代12核高性能座舱处理器X9SP,可实现舱泊一体(包括360环视、辅助泊车)应用。

在辅易航智能科技看来,舱泊一体1.0时代,主要是接入环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集成泊车算法,实现APA等基础泊车功能;而在舱泊一体2.0时代,则可以介入AI大模型以及更多的舱内传感器,如DMS、OMS等,并且可以实现部分的智驾功能。

那么,行泊一体与舱泊一体,哪个才是走向舱行泊一体的最优解?

“无论是舱泊一体还是行泊一体,最终目标都是舱行泊一体。”伍世财表示,未来几年内,舱泊一体和行泊一体将并驾齐驱。辅易航智能科技既可以提供单独的泊车、性价比行泊一体软硬件系统,也可以提供舱泊、行泊一体需要的传感器硬件及核心算法IP。

“将泊车功能融入到座舱域控制器上,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未来泊车功能的迭代升级。”有企业人士表示,基础泊车功能可以融合到座舱域当中,但记忆泊车HPA、代客泊车AVP等高阶泊车功能需要行车感知系统的参与,且对于功能安全的要求较高,并不适合融合到座舱域去实现。

总体来看,舱泊一体更适合做基础泊车功能的融合,主要面向的是中低端车型,价格区间为10-20万元;而HPV、AVP等高阶泊车功能对于功能安全等级要求更高,且需要借助行车感知系统的摄像头或者雷达,更适合用行泊一体方案来实现。

  • 14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