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A初学基础

1.抽象语言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

应用层:将抽象语言转化成编码。(主要是用来进行人机交互)

表示层:将编码转换成二进制

介质访问控制层:将二进制转化为电信号,控制物理层

物理层:将电信号进行处理

当计算机处理完电信号后,又会将电信号由下及上重新传输,最后以抽象语言的形式向人类展示。

2. 网络增加

人类最早的网络----对等网。

但由于计算机越来越频繁,因此我们开始网络增加。

网络节点数量:增加网络节点数量即增加终端,引入网络拓扑结构

传输距离:在传输过程中,距离越远,电信号存在信号衰减和波形失真等问题就越明显。为了解决传输距离的限制引入了中继器(放大器),可以外接电源,对电流进行放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信号衰减的问题。

2.1 网络拓扑结构

1)直线型拓扑(总线型拓扑)

所有节点通过一条总线(如同轴电缆)连接在一起。已淘汰

优点:安装简单,节省电缆。某一节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通信。

缺点:总线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通信。某一节点发出的信息可以被所有其他节点收到,安全性低。

2) 环型拓扑

所有节点练成一个封闭的环型。

优点:节省线缆。

缺点:增加新的节点比较麻烦,必须先中断原来的环,才能插入新节点以形成新环。

3) 树状拓扑

树型网络实际上是一种层次化的星型网络。高层级一般为交换机

优点:能够快速将多个星型网络连接在一起,易于扩充网络规模。

缺点层级越高的节点故障导致的网络问题越严重。

4) 波环型(全网状)拓扑

所有节点都通过线缆两俩互联。

优点: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效通信效率。

缺点:每个节点都需要大量的物理端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互联线缆。成本高,不易扩展

在实际组网中,通常都会根据成本、通信效率、可靠性等具体需求而采用多种拓扑形态相结合的方法。

 

 5)星型结构

所有节点通过一个中心节点连接在一起,中间一般是一个交换机。小型网络中都是用星型网络

优点:容易在网络中增加新节点。通信数据必须经过中心节点中转,易于实现网络监控。

缺点:中心节点的故障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通信。

2.2HUB集线器

       集线器的原理就跟放大器,就是在放大器的基础上多了几个接口用来连接节点。 它增加了网络的节点,但问题重重,地址,安全,延迟,冲突等。

解决方法:

1)安全:由于集线器是一个共享设备,所有连接到集线器上的设备都位于同一个网络上,因此它们之间的通信不是加密的,有时候会面临安全漏洞问题。

2)冲突:两个终端在同时发出电信号时会发生碰撞,产生冲突,导致无法正常通讯。因此有了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当产生碰撞时,发出信号的双方会同时为自己设置一个静默时间,等时间结束后若没有信号正在传输则会开始传输自己的信号。但这个仍有一定的概率产生再次冲突,就会再次各自设置静默时间排队。由此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延迟问题。

3)延迟问题:解决冲突问题引出的。

4)地址:CSMA/CD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排队)

机制解析:

  1. 首先使用监听功能,当发现有消息在传播时,停止自身发送,进行监听排队,随时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
  2. 当前消息完成,监听到完毕状态后,立刻发送。
  3. 当消息相撞时,会互相给彼此发送一个阈值,因为是随机发送,所以会有大小区分,达到阈值时发送消息,这样就规避了冲突的问题。

结论:虽然解决了一定的冲突问题,但是大大增加的了延时。缺点倍出,然后出现了交换机

3.交换机

工作在介质访问控制层

  1. 无限的传输距离-----读写功能,相当于重新写信
  2. 没有冲突-------交换机可以转换电流并储存二进制数据
  3. 形成单播------运用转发储存的原理,储存一批转发一批

从而实现一对一的识别一对一的发送,解决了集线器的缺点,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 当数据帧进入交换机之后,交换机会先查看数据的源MAC地址,之后将该数据进入的接口与MAC地址映射到本地的MAC地址表中;之后查看目标MAC地址,根据目标MAC地址查询本地MAC地址表,若存在记录,将直接从该表所记录的接口进行发送。
  2. 若没有目标MAC地址接口记录,则泛洪该数据。

3.1 单播

       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3.2 泛洪

        目标地址未知,向所有有可能的接口发送请求。(被动发送)

3.3 广播

        主动向所有接口发送请求。

4.IPV4地址

4.1 定义

        一个IPv4地址有32 bit 2进制 4字节。IPv4地址通常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A类:1.0.0.0 ~ 126.255.255.255       网络掩码:255.0.0.0
B类:128.0.0.0 ~ 191.255.255.255   网络掩码:255.255.0.0
C类:192.0.0.0 ~ 223.255.255.255   网络掩码:255.255.255.0
D类:224.0.0.0 ~ 239.255.255.255
E类:240.0.0.0 ~ 254.255.255.255

ABC类为单播地址  D类为组播地址  E类为保留地址

ABC类:为单播地址----既可以当做源IP使用,也可以当做目标IP使用,每一个单播地址都标识着一个唯一的节点;只有单播地址可以作为源IP。

D类:为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使用

E类:........

4.2 子网掩码

        通过连续的1和连续的0构成,连续的1所在位置即为网络位,连续的0即为主机位。

4.3 特殊地址 

一: 127  环回地址 127.0.0.1-127.255.255.255        用作排错历程分析

二:255.255.255.255        受限广播地址  

三:主机位全0

192.168.1.0   255.255.255.0        不是单播地址,不能被设置为IP地址,代表一个网段。 网络号  

四:主机位全1

192.168.1.255/24        不是单播地址,不能被设置为IP地址,直接广播地址  

五:0.0.0.0        代表没有地址,代表所有地址  

六:169.254.0.0/16        本地链路地址,自动私有地址

5 ARP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即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是根据IP地址获取物理地址的一个TCP/IP协议

ARP一般通过以广播请求完成地址解析。

1。主机发送信息时将包含目标IP地址的ARP请求广播到局域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并接收返回消息,以此确定目标的物理地址

2.收到返回消息后将该IP地址和物理地址存入本机ARP缓存中并保留一定时间(ARP缓存表老化时间:180s),下次请求时直接查询ARP缓存以节约资源。

地址解析协议是建立在网络中各个主机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局域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自主发送ARP应答消息,其他主机收到应答报文时不会检测该报文的真实性就会将其记入本机ARP缓存。

免费ARP:无故ARP   不同于一般的ARP请求,它并非期待的想要得到MAC地址或者IP地址,而是当主机启动时,发送一个免费ARP包,请求自己的IP地址和MAC地址。  一般情况下就两个作用 1.验证IP是否冲突 2.更换物理网卡  

6.OSI七层模型

6.1 应用层

        负责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并完成网络用户提出的各种网络服务及应用所需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等各种协议。

        此外,该层还负责协调各个应用程序间的工作。

6.2 表示层

        处理用户信息的表示问题,如编码、数据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

6.3 会话层

        向两个实体的表示层提供建立和使用连接的方法。将不同实体之间的表示层的连接称为会话。因此会话层的任务就是组织和协调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对数据交换进行管理。

6.4 传输层

        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错和流量控制,保证报文的正确传输。传输层的作用是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即向用户透明地传送报文。

6.5 网络层

        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该层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6.6 数据链路层

        负责建立和管理节点间的链路。通过各种控制协议,将有差错的物理信道变为无差错的、能可靠传输数据帧的数据链路。

6.7 物理层

        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6.8TCP/IP 协议簇

6.9 封装 解封装

7.TCP/UDP 传输协议

7.1 TC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

它提供数据传输的有序性、完整性、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TCP的通信过程包括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和四次挥手断开连接。

使用TCP时,数据按顺序发送和接收,确保数据可靠地到达目的地。

TCP适用于需要准确可靠传输的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远程登录。

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

7.2 UDP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不可靠的传输方式。

UDP不保证数据传输的有序性、完整性、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使用UDP时,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接收方不需建立连接,直接接收。

UDP适用于实时应用,如音频、视频流传输、在线游戏和广播。

7.3 TCP和UDP的区别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