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简单介绍了淘宝和微信,本期简单聊聊拼多多,主要聊聊两个问题:
1,淘宝不跟微信合作,拼多多为什么和微信深度合作?
2,拼多多怎么做到发展那么快,体量那么巨大?
一,淘宝不跟微信合作,拼多多为什么和微信深度合作?
(一)拼多多是社交电商
上期介绍过了,淘宝为了完成自己的竞价排名商业模式,拒绝了包括微信、百度、论坛在内的任何外部流量。这时候呢,拼多多刚好相反,紧紧地贴着微信发展,开发了小程序在微信三跑,甚至于某段时间用3倍的工资挖微信员工跳槽。为啥呢?拼多多玩的是社交电商,就需要有熟人,有朋友圈,这样生意才能病毒式传播,做的很大很大。社交电商,这东西太学术化,有好几种模式,其中一种是拼团模式,通俗的介绍,找你认识的人,或者不认识的人,一起来拼团,团购来低价购买商品。我把自己的拼团消息通过微信发给朋友,通过拼多多发给不认识的朋友,所以呢,拼多多非常依赖微信。
图1 社交电商模式
(二)获客方式和获客成本
有了模式以后,还需要用户,拼购类电商的获客方式非常有意思,是一个网状传播的结构。拼购类平台只需要花费一次引流成本吸引用户主动开团,用户为了尽快达成订单会自主将其分享至自己的社交关系链中,拼团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吸引其他用户再次开团,传播次数和订单数实现裂变式增长。(这就是病毒式营销)
拼多多基于微信的强社交关系,采取裂变式营销手段,取得了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获客的效果。为了计算拼多多的获客成本,我们进行了拼多多小程序的使用体验。如在“砍价免费拿”页面,为了免费获得原价为92.4元的10个陶瓷碗可以进行“砍价”,自己可以砍价14.78,之后又分享到5个群后共有10个人帮忙砍价。朋友要想帮忙砍价必须同意获取个人微信资料,进入拼多多微信小程序,也成为了拼多多的注册用户和月活跃用户,(这里是个关键点,一是获取了客户,二是为后面的精准推荐做了基础)。这10人共砍掉44.5元,砍掉的金额有下降趋势,按照每人砍价1元左右计算大约还需要48个人才可免费获得产品。同款产品在淘宝上仅需20至30元,这意味着拼多多只付出了约20元成本就获取了约58个微信用户。如果一半是拼多多的新用户,那么平均获客成本仅0.69元。如果消费者没有在限时24小时内成功邀请足够好友,则前面邀请的用户相当于是免费帮拼多多获客。拼多多类似的手段很多,如邀请朋友开宝箱获无门槛现金券等,本质都是借助社交平台低成本获客的手段。
盘多多的获客成本是非常非常低的,2017年拼多多单个活跃买家产生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5元。拼多多的获客成本远低于阿里巴巴(2018财年为44.1元)和京东(2017年为51.0元)。在流量就是最重要资源的互联网,极地的获客成本意味着极强的竞争力。
二,拼多多怎么做到发展那么快,体量那么巨大?
拼多多,2015年成立,2018年就上市了,只用了三年。而且,上市后没有一路下滑,三年过去了,截止2021哪年3月30日,市值达到了1696.98亿美元,比99.99%的企业牛逼。
(一)去三四五线城市发展
在拼多多成立以前,电商行业有两个巨头,淘宝、京东;二线有苏宁、网易考拉、小红书等;其他垂直领域还有很多小电商平台,例如母婴产品,什么生鲜一类的。对于行业百家争鸣的现象,我们可用”瓶子和石头”理论(暂且这样称呼)来描述。也就是说,一个行业一般有几个巨头,然后有一些二线阵营,接着还有很多小玩家。这就跟往瓶子里装石头一样,刚开始能够放下几块大石头,然后可以放一些小石子,接着还可以放很多小沙粒,最后只能灌一些水了。一个行业,发展到成熟期,就是这样的现状。
我们看看社交领域,腾讯一家独大,是大石头;微博、钉钉等在各自领域风生水起,是小石子;陌陌、脉脉、米聊、子弹短信、YY语音等很多交友应用是沙粒。还有更多小体量应用,还有十几个app,他们是水;而整个社交领域是瓶子。从这个理论中,我们也能看到,要和巨头竞争,只能差异化,深度差异化。怎么差异化,和巨头相反走,是个好思路。微信做熟人社交,陌陌做陌生人社交;微信和QQ做个人IM,钉钉做企业IM;微信和QQ做个人交流,脉脉做职场交流;微信做人和人社交,微博做人和内容的社交。微信做生活社交,钉钉就做职场社交;等等。
电商行业也是一样,淘宝、京东是大石头,瓶子被他们占据了大部分,拼多多为何能再挤进去呢?因为拼多多改变了游戏规则,它把瓶子换成了更大的瓶子。拼多多让用户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用农村包围城市,用户范围更广了,人数更多了,把蛋糕做大了。所以大瓶子里还能再装下一块大石头。如果要再造拼多多,不是和拼多多正面竞争,而是另辟蹊径,换个游戏规则,做大蛋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去三四五线城市发展呢?
1,早期因为物流和学习成本的原因,电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你在北京上海看到的很成熟的东西,在小县城可能还是很稀罕的,中国是个巨大的分层的社会。一线大城市类似欧洲发达地区,但是屏幕下没人发声的很多地方还是像非洲的。
2,虽然现在社会变得更富裕了,提倡消费升级。但是,消费真的升级了吗?很多时候,现实是完全相反的,现实中是消费降级。具体原因就不说了。你看看身边人买东西,是买贵了,还是买便宜了,就知道了。因为拼多多上的东西便宜,大家才来买,而拼多多做那么多事情,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求低价!所有的商业策略、技术实现、渠道网络,都是围绕这点展开的。能够便宜买东西,我干嘛去买贵的?
(二)M2C和C2M模式
介绍了客户以后,接着我们从商品和渠道角度来分析一下。一般来说,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经过以下这些环节:D-M-S-B-b-C。具体说明一下:Design-设计、Manufacture-制造、SupplyChain-供应链平台、Business-大商家、business-小商家、Consumer-用户。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环节,每经过一个环节,商家都要赚一笔的,这就是为什么一瓶矿泉水生产成本1毛钱,到你手里就需要1.5块钱了。(具体流程:水成本为1分钱;瓶子+盖+喷码+胶带约为0.17元;营运和广告费约为0.22元;经销商平均以0.6元每瓶的出厂价拿货,再以平均1元每瓶的价格批发给社区零售店,零售店再以1.5元每瓶的价格出售)。但是在传统的物流渠道里面,这些都是必须的环节,没有供应链和各种商家的支持,这瓶矿泉水怎么到你手上呢?
淘宝做的是b2C或者C2C,天猫做的是B2C,京东做的是B2C或者b2C。拼多多做了一次创新,做的是M2C,从制造者直接对接到了消费者,工厂生产后直接通过拼多多平台卖给消费者。减少中间的多个环节,大幅度降低了价格。这个呢,就是低价的第一个方法。
接着,结合拼团模式本身团购的特点,批量性采购,通过规模效应,减少边际成本,工厂又可以把成本进一步降低下来。这个呢,就是低价的第二个方法。
至于拼多多的社交玩法、送现金玩法等,都是M2C这个模式的运营手段,让M2C更好运作。这个链条D-M-S-B-b-C,有很多玩法,有正向的,有逆向的。我们听到、看到的很多模式,什么M2C、S2B、S2C、C2M、C2B等,都是从这个链条衍生出来的。M2C能够极大的降低商品的成本,非常了不起;然后呢,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一下,一个手机屏幕那么小,而商家那么多,在最主要的位置,我该放些什么呢?这时候呢,C2M就出现了,就是把用户最认可的,同类产品里面最物美价廉的商品,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于是呢,这几个商品或者工厂,就可以获取最多的流量。那么,好的厂家就获得了稳定而巨大的流量,价格还会进一步降低。这个呢,就是低价的第三个方法。
(三)拼多多盈利模式
拼多多对商家基本上是不收取摊位费的,不收取任何提点,而是从支付里面收取提成。入驻及发布产品也无需提前支付保证金,仅代微信、支付宝、QQ钱包等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取0.6%的支付服务费。(这里感觉好像不止啊。。有些我不知道的东西)
三,思考展望
1,通过电商的模式,你会发现,做同一个事情,其实有很多方法,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方法,都是可以行得通的。
2,前些年,一直讲垄断,说bat垄断了中国互联网,让后来者不会有机会做大做强。现在发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的市场那么大,社会进步那么快,怎么可能被垄断?这个蛋糕只会越来越大,只是需要一些合适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来突破围剿。现在拼多多通过社交电商的方式,突破了淘宝京东的围剿,以后也还会有xx,通过另外一种方式,继续发展起来的。
3,2010年初我国出现了第一家团购网站,到了2011年8月,我国团购网站的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家,接着呢,就是千团打战。结果呢,倒闭了4990家,剩下的企业里面最大的是美团,转行做外卖去了。拼团模式其实和以前的团购模式非常类似,为什么团购做不下去,拼团模式做成功了呢?以前共享单车红橙黄绿青蓝紫,结果大部分倒闭了,现在剩下哈喽、嘀嗒、美团,这是模式的问题,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呢?未来什么共享单车会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