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模型的简单介绍

目录

1.定义

2.算法分类

1.K-means聚类(K均值聚类)以及K-means++

算法流程

K-means++

spss实现

注意的点 

2.系统聚类

算法流程

spss实现

3.DBSCAN算法

3.总结


1.定义

所谓的聚类,就是将样本划分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过程。聚类后,我们可以更加准确的在每个类中单独使用统计模型进行估计、分析或预测; 也可以探究不同类之间的相关性和主要差异。

聚类与分类不同,分类是已经知道了类别,聚类不知道类别。

2.算法分类

1.K-means聚类(K均值聚类)以及K-means++

算法流程

1.指定需要划分的簇[cù]的个数K值(类的个数);

2.随机地选择K个数据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不一定要是我们的样本点);

3.计算其余的各个数据对象到这K个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把数据对象划归到距离它最近的那个中心所处在的簇类中;

4.调整新类并且重新计算出新类的中心;

5.循环步骤三和四,看中心是否收敛(不变),如果收敛或达到迭代次数则停止循环;

6.结束。

K-means++

优化的点: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

1.随机选取一个样本作为第一个聚类中心;

2.计算每个样本与当前已有聚类中心的最短距离(即与最近一个聚类中心的距离),这个值越大,表示被选取作为聚类中心的概率较大;最后,用轮盘法(依据概率大小来进行抽选)选出下一个聚类中心;

3.重复步骤二,直到选出K个聚类中心。选出初始点后,就继续使用标准的K-means算法了。

spss实现

注意的点 

1.K值的决定

2.如果单位不统一,记得均值化消除量纲的影响。

2.系统聚类

系统聚类的合并算法通过计算两类数据点间的距离,对最为接近的两类数据点进行组合,并反复迭代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数据点合成一类,并生成聚类谱系图。

算法流程

1.将每个对象看作一类,计算两两之间的最小距离;

2.将距离最小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类;

3.重新计算新类与所有类之间的距离;

4.重复二三两步,直到所有类最后合并成一类;

5.结束。

spss实现

3.DBSCAN算法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Martin Ester, Hans-PeterKriegel等人于1996年提出的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聚类前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个数,生成的簇的个数不定(和数据有关)。该算法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的概念,即要求聚类空间中的一定区域内所包含对象(点或其他空间对象)的数目不小于某一给定阈值。该方法能在具有噪声的空间数据库中发现任意形状的簇,可将密度足够大的相邻区域连接,能有效处理异常数据。

3.总结

今天的聚类就到这里,好像机器学习里面K均值聚类这些都可以通过python来实现,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用python的机器学习的库去实现以下。

  • 1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