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第二十章:解释器模式详解及应用案例

系列文章

【设计模式】七大设计原则
【设计模式】第一章:单例模式
【设计模式】第二章:工厂模式
【设计模式】第三章:建造者模式
【设计模式】第四章:原型模式
【设计模式】第五章:适配器模式
【设计模式】第六章:装饰器模式
【设计模式】第七章:代理模式
【设计模式】第八章:桥接模式
【设计模式】第九章:外观模式 / 门面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章:组合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一章:享元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二章:观察者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三章:模板方法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四章: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五章:责任链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六章:迭代器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七章:状态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八章:备忘录模式
【设计模式】第十九章:访问者模式



解释器模式

一、定义

**摘自百度百科:**定义了一个解释器,来解释给定语言和文法的句子。其实质是把语言中的每个符号定义成一个(对象)类,从而把每个程序转换成一个具体的对象树。


二、角色分类

抽象表达式/抽象解释器(Abstract Expression)

声明了一个所有具体表达式都要实现的抽象接口或抽象类,接口中存在一个解释操作的方法

终止符表达式(Terminal Expression)

实现与文法中的元素相关联的解释操作,通常一个解释器模式中只有一个终结符表达式,但有多个实例,对应不同的终结符

非终止符表达式(Nonterminal Expression)

文法中的每条规则对应于一个非终结符表达式,非终结符表达式一般是文法中的运算符或者其他关键字

上下文(Context)

该角色的任务一般是用来存放各个表达式所对应的值和定义的法则

客户角色(Client)

具体调用方法的角色


三、实现方式

UML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实现

接下来我们用解析数学表达式的示例来深入说明一下解释器模式

抽象解释器(Abstract Expression)

public interface AbstractExpression {
  /**
   * 解释操作
   */
  Object interpret();
}

终止符表达式(Terminal Expression)

public abstract class TerminalExpression implements AbstractExpression {
  protected 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A;
  protected 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B;

  public TerminalExpression(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A, 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B) {
    this.expressionA = expressionA;
    this.expressionB = expressionB;
  }
}

非终止符表达式(Nonterminal Expression)

/**
 * 相加
 */
public class AddNonterminalExpression extends TerminalExpression {
  public AddNonterminalExpression(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A, 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B) {
    super(expressionA, expressionB);
  }

  public int interpret() {
    return this.expressionA.interpret() + this.expressionB.interpret();
  }
}

/**
 * 相减
 */
public class SubNonterminalExpression extends TerminalExpression {
  public SubNonterminalExpression(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B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A, 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B) {
    return this.expressionA.interpret() - this.b.interpret();
  }
}

public class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 implements AbstractExpression {
  private int value;

  public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int 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int interpret() {
    return this.value;
  }
}

上下文对象(Context)

public class Context {
  private Stack<AbstractExpression> stack = new Stack<AbstractExpression>();

  public Context(String expression) {
    this.parse(expression);
  }
  
  /**
   * 解析表达式
   */
  private void parse(String expression) {
    String[] elements = expression.split(" ");
    AbstractExpression expressionA, expressionB;

    for (int i = 0; i <elements..length; i++) {
      String operator = elements[i];
      if (Context.isOperator(operator)) {
        aExpr = this.stack.pop();
        System.out.println("出栈: " + aExpr.interpret());
        bExpr = new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Integer.valueOf(elements[++i]));
        TerminalExpression res = CalculatorContext.util(aExpr, bExpr, operator);
        this.stack.push(res);
        System.out.println("计算: " + aExpr.interpret() + operator + bExpr.interpret());
        System.out.println("计算结果: " + res.interpret() + " 入栈");
      } else {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 = new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Integer.valueOf(elements[i]));
        this.stack.push(numNonterminalExpression);
        System.out.println("入栈: " + numNonterminalExpression.interpret());
      }
    }
  }

  /**
   * 计算结果
   */
  public int caculate() {
    int interpret = this.stack.pop().interpret();
    System.out.println("计算结果为:" + interpret + " 出栈");
    return interpret;
  }

  /**
   * 计算结果
   */
  public static TerminalExpression util(IExpression a, IExpression b, String symbol) {
    if (symbol.equals("+")) {
      return new AddNonterminalExpression(a, b);
     } else if (symbol.equals("-")) {
      return new SubNonterminalExpression(a, b);
     } else {
      return null;
    }
  }

  public static boolean isOperator(String symbol) {
    return (symbol.equals("+") || symbol.equals("-"));
  }
}

客户角色(Client)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上下文对象进行解释
    CalculatorContext calculatorContext = new CalculatorContext("1 + 4");
    // 获取执行结果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orContext.calculate() = " + calculatorContext.calculate());

    CalculatorContext calculatorContext2 = new CalculatorContext("1 + 4 - 5");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orContext.calculate() = " + calculatorContext2.calculate());
  }
}

运行结果

入栈: 1
出栈: 1
计算: 1+4
计算结果: 5 入栈
计算结果: 5 出栈
calculatorContext.calculate() = 5
入栈: 1
出栈: 1
计算: 1+4
计算结果: 5 入栈
出栈: 5
计算: 5-5
计算结果: 0 入栈
计算结果: 0 出栈
calculatorContext.calculate() = 0

四、应用场景

以下部分内容摘自菜鸟教程

意图: 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标识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主要解决: 对于一些固定文法构建一个解释句子的解释器。

何时使用: 如果一种特定类型的问题发生的频率足够高,那么可能就值得将该问题的各个实例表述为一个简单语言中的句子。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通过解释这些句子来解决该问题。

如何解决: 构建语法树,定义终结符与非终结符。

关键代码: 构建环境类,包含解释器之外的一些全局信息,一般是 HashMap。

应用实例: 编译器、运算表达式计算。

使用场景:

  1. 可以将一个需要解释执行的语言中的句子表示为一个抽象语法树。
  2. 一些重复出现的问题可以用一种简单的语言来进行表达。
  3. 一个简单语法需要解释的场景。

**注意事项:**可利用场景比较少,JAVA 中如果碰到可以用 expression4J 代替。


五、优缺点

优点

  1. 可扩展性比较好,灵活。
  2. 增加了新的解释表达式的方式。
  3. 易于实现简单文法。

缺点

  1. 可利用场景比较少。
  2. 对于复杂的文法比较难维护。
  3. 解释器模式会引起类膨胀。
  4. 解释器模式采用递归调用方法。

推荐

关注博客和公众号获取最新文章

Bummon’s BlogBummon’s Home公众号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ummo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